論天、道、圣、王四合一——中國政治思維的神話邏輯
本文關(guān)鍵詞: 天道 圣王 政治思維 王權(quán)主義 出處:《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天、道、圣、王四合一主要表現(xiàn)為功能上的一致性。天、道、圣、王不僅僅是萬物生成的本源,同時也養(yǎng)育了萬物與萬民,天、道、圣、王四者共同創(chuàng)制了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社會秩序和道德規(guī)范。天、道、圣、王稱謂之間接混通進一步證明了天、道、圣、王四合一的合理性。天、道、圣三者只是一種觀念性的、道義性的理想信念,而王作為天下之主,擁有和掌握著體制性的、支配性的強制力量,因此,所謂的天、道、圣、王四合一事實上合于王,從而王是全社會最高的權(quán)威。
[Abstract]:Heaven, the word, the holy, the king four in one mainly manifests in the function consistency. Heaven, the word, the holy, the king is not only the origin of the creation of all things, but also nurtures all things and all the people, heaven, the word, the holy, Wang four co-created the social order and moral norm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society. The indirect mixing of heaven, Tao, sanctity, and king's appellation further proved the rationality of heaven, Tao, sanctity, and Wang four-in-one. Heaven, Tao, and sanctity are just a kind of idealistic nature. Moral ideals and beliefs, and the king, as the lord of the world, has and holds the institutional, dominant coercive power. Therefore, the so-called heaven, the Tao, the holy, and the four kings are in fact United with the king, thus the king is the highest authority in the whole society.
【作者單位】: 南開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
【分類號】:D09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周繼旨;論孔子和先秦儒家思想中的獨立人格覺醒問題——兼論“仁”、“禮”關(guān)系與人性善惡問題[J];孔子研究;1986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赫英紅;獨立人格、自由精神:中國傳統(tǒng)人生觀中不應被忽略的一個方面[D];中共四川省委黨校;2011年
2 江麗娜;孔子修身思想及其教育啟示[D];浙江師范大學;2009年
3 鄭偉偉;先秦儒家知己意識探析[D];鄭州大學;2009年
4 何安峰;論孟子的獨立人格精神[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澤華;;傳統(tǒng)政治思維的陰陽組合結(jié)構(gòu)[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2 張師偉;;論天、道、圣、王合一的王權(quán)主義精神[J];天津社會科學;2009年03期
3 王運生;現(xiàn)代政治思維的基本框架[J];理論與改革;1999年02期
4 黃庭煒;;蘇聯(lián)的“新政治思維”[J];世界知識;1986年24期
5 王滬寧;;人與社會及政治思維——《當代世界政治理論》讀后[J];政治學研究;1988年04期
6 楊振東;新的歷史基點呼喚新的政治思維[J];寧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7 蔡漢明,張武高;論鄧小平政治思維的基本特點[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8 張定淮,涂春光;兩種政治思維的比較研究[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3年04期
9 劉小馬;從“兩極”到“中和”:中國政治思維的轉(zhuǎn)變[J];求實;2004年04期
10 任劍濤;;確立強者政治思維的理性之道[J];中國圖書評論;2008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Pat Moloney;;政治思維下的象征文明:新西蘭印象(英文)[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藝術(shù)的超越與文明的發(fā)展”藝術(shù)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8年
2 董仲舒;;天道施[A];董仲舒思想學術(shù)研討會?痆C];2004年
3 張洪年;;人恒而天亦恒:晚明小說中的天道觀與人道觀[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化解危機的文化之道——東方智慧”中文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9年
4 林勝利;;泉州南音郎君崇拜——從孟昶、張仙的融合談起[A];道教思想與中國社會發(fā)展進步研討會第二次會議論文集[C];2003年
5 王衛(wèi)國;;政治思維與政治文明建設(shè)[A];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當代中國全面發(fā)展(下)[C];2005年
6 林殿閣;陳易洲;鄒聰順;;開漳圣王文化初探——關(guān)于內(nèi)涵、特征、人文價值及其意義辨識[A];論閩南文化:第三屆閩南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5年
7 郭蕾;;中醫(yī)學天人相應論在養(yǎng)生保健中的運用[A];第三次全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養(yǎng)生學與康復醫(yī)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8 朱人求;;董仲舒教化哲學[A];董子思想初探——董仲舒思想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盛洪;;天命與民權(quán)(初稿)——探尋中華文明的憲政框架之一[A];“市場化三十年”論壇論文匯編(第三輯)[C];2008年
10 王崗峰;;老子和諧社會思想探析[A];“文化建設(shè)與和諧社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澤華;再說王對道的占有[N];中華讀書報;2010年
2 記者 吳鵬舉 楊奕;漳臺4對開漳圣王廟宇“義結(jié)金蘭”[N];閩南日報;2010年
3 記者 鄧娜;開漳圣王文化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昨舉行[N];閩南日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王燕寧通訊員鄭志平王紹禮;天道酬勤[N];科技日報;2002年
5 本報記者 黃妍婷;弘揚兩岸民眾共同的“圣王文化”[N];閩南日報;2006年
6 王一雄 林榕慶 柳共和;云霄威惠廟見證閩臺緣[N];閩南日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龍巧玲;與時俱進 天道酬勤[N];大眾科技報;2002年
8 傅漢強;天道酬勤更酬誠[N];中國房地產(chǎn)報;2003年
9 王中江;“道”何以要“法”“自然”[N];光明日報;2004年
10 本報記者 丁詠靜;李文泉:天道酬勤[N];保定日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小葵;王權(quán)主義與中國社會[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2 陳京偉;程伊川易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3 張文英;董仲舒政治哲學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4 王海成;黃老學派的政治哲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陳偉;荀子“分”思想的法哲學分析[D];重慶大學;2012年
6 陳峗;回歸真實的存在[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7 李錦招;人的成長和人格理想——馮契智慧說與霍韜晦如實觀之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薛柏成;墨家思想的淵源及歷史影響新探[D];吉林大學;2006年
9 成云雷;先秦儒家圣人與社會秩序建構(gòu)[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陳鵬程;先秦與古希臘神話價值觀比較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建武;《封神演義》創(chuàng)作思想探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2 魏明;論馮契的本體論思想[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李小蘭;論王安石散文創(chuàng)作中的思維類型[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4 黃曉軍;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D];西北大學;2005年
5 張顯棟;試論董仲舒的天的哲學思想[D];西北大學;2006年
6 李策;孔子仁學思想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7 倪妮;孔子“天人合一”思想探論[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8 耿峰;董仲舒天人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9 周宏韜;黃老“無為”思想的法學解讀[D];蘇州大學;2008年
10 衛(wèi)晶淼;圣王與君子——《墨子》政治理想的形象表達[D];吉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52765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1527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