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馬克思對現代政治結構的批判與超越
本文關鍵詞:論馬克思對現代政治結構的批判與超越
更多相關文章: 馬克思 現代政治 私人領域 公共領域 倫理政治
【摘要】:現代性的啟蒙辯證法為現代社會埋下危機的種子,現代社會危機的實質是現代政治危機。現代政治是對于古典政治的反叛決定了,現代社會不再尋求社會的整體性正義理念,轉而關注實現正義的具體條件,人類社會被肢解為以自然競爭為法則的"私人領域"和以理性自律為法則"公共領域"。馬克思的現代政治批判不僅揭示了現代社會危機的現代性基因,而且闡發(fā)了現代社會危機與現代政治結構的內在關聯,并在此基礎上,建構一種既植根古典政治哲學傳統(tǒng)又融合現代政治元素的新型政治形態(tài)。馬克思對于現代政治結構的批判與超越,為當代政治哲學尋求破解現代政治難題、克服現代社會危機的理論道路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資源。
【作者單位】: 東南大學人文學院;
【關鍵詞】: 馬克思 現代政治 私人領域 公共領域 倫理政治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現代倫理學諸理論形態(tài)研究”(10&ZD072)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精神形態(tài)研究”(SKCX20130036)
【分類號】:D0
【正文快照】: “私人領域”與“公共領域”的二元分立是現代社會的基本結構,圍繞這一基本結構,當代政治哲學家們展開了廣泛而深人的探討,這些探討既為我們反思現代政治危機的發(fā)生與緣起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視角,也為我們重新理解馬克思的現代政治批判思想及其當代意義提供了真實的研究語境。馬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朱連增;;“私人領域”與“積極自由”[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2 呂鐵力;《產床》及作者(英文)[J];Women of China;2000年09期
3 王中江;;化解“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的矛盾[J];中國國情國力;1999年04期
4 李建華;李好;;論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的道德和諧——基于公共管理的視角[J];船山學刊;2006年03期
5 劉文寧;權力不應延伸到私人領域[J];黨建;2002年04期
6 張愛軍;李曉明;;公私權界論及其在中國的運用[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7 J.S.朱恩;孟凡民;;私人領域與公共領域之間的辯證:關于公共福祉的重新爭論[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8 余世喜;;從私人領域與公共權力領域的關系看資產階級公共領域的變遷[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7年02期
9 趙紅全;論我國公共領域的現代生長[J];理論與改革;2004年03期
10 趙紅全;論我國公共領域的現代生長[J];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李紅春;;私人領域的內在悖論及其審美化解決——兼論“日常生活審美化”必然性與必要性[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龔群;;論公共領域與公德[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李向平;個人信仰表達應區(qū)分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N];中國民族報;2012年
2 南京曉莊學院副教授 邵建;“公民社會”的衡量[N];中國經營報;2009年
3 特約記者 郭忠華 中山大學;公民社會的四個維度及行動邏輯[N];社會科學報;2011年
4 袁東;你首先是個公民[N];上海證券報;2006年
5 沈湘平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公共領域中專家與大眾的關系[N];長江日報;2007年
6 陳懷遠;構建和諧社會與加強社會保障[N];大連日報;2005年
7 佛山日報記者 劉軍艷;為自我釋放尋求出口[N];佛山日報;2014年
8 黃顯中;公德與私德[N];光明日報;2003年
9 陶東風;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的雙重危機[N];社會科學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王彥章;公共領域的審美經驗[D];山東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曉明;公私權界理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2 于淼;私人領域向公共領域的滲透[D];吉林大學;2012年
3 熊力勤;網絡條件下青年群體公共和私人領域的構建與維護[D];復旦大學;2011年
4 朱靜儀;超越“公共和私人領域”[D];揚州大學;2011年
5 羅素君;媒介情境理論視域下的私人領域公共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年
6 劉旭明;科層組織內行政權力對私人領域的割據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7 朱大網;論市民法的私法性[D];華東政法大學;2014年
8 王傳曉;博客—私人領域還是公共空間[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9 潘娜;從“私域”的消解看當前電視媒介的視域偏向[D];廣西大學;2012年
10 雷鳴;公開的個人私語[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07831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1078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