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口述史料之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史記》口述史料之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口述史料 司馬遷 史記 史料價值 歷史事件 知情人 文字史 五帝本紀 梁啟超 中國歷史
【摘要】:正梁啟超在《中國歷史研究法·說史料》一文中指出":史料者何?過去人類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跡,有證據(jù)傳留至今者也。"而往事得以流傳后世,主要通過三種途徑:文字記錄的傳播、實物的遺存、口耳相傳。由此,這三方面的史料分別被稱為文字史料、實物史料、口述史料?谑鍪妨,就是"通過有計劃地訪問歷史事件的當事人或知情人,錄下他們的談話從而獲得的某一特定問題的口述憑證,也稱口碑資料"[1]。司馬遷在
【作者單位】: 渭南師范學院人文學院中文系;
【關(guān)鍵詞】: 口述史料 司馬遷 史記 史料價值 歷史事件 知情人 文字史 五帝本紀 梁啟超 中國歷史
【基金】: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08C007) 渭南師范學院秦東歷史文化研究中心資助項目
【分類號】:K204.2
【正文快照】: 梁啟超在《中國歷史研究法·說史料》一文中指出“:史料者何?過去人類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跡,有證據(jù)傳留至今者也!倍碌靡粤鱾骱笫,主要通過三種途徑:文字記錄的傳播、實物的遺存、口耳相傳。由此,這三方面的史料分別被稱為文字史料、實物史料、口述史料?谑鍪妨,就是“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碩民;《韓詩外傳》新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2 張光全;司馬遷、班固“實錄”精神異趣探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3 汪高鑫;;論漢代公羊?qū)W的大一統(tǒng)思想[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4 裘士京,張翅;略論兩漢察舉制度與人才選拔[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5 李小波;從天文到人文——漢唐長安城規(guī)劃思想的演變[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6 鄧小南;“正家之法”與趙宋的“祖宗家法”[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7 劉守芬,王洪波,姜濤,陳新旺;對中國古代廉政法律制度的歷史考察[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8 趙旭;論北宋法律制度中“例”的發(fā)展[J];北方論叢;2004年01期
9 蔣鐵初;中國古代精神病人犯罪法探析[J];北方論叢;2005年02期
10 張秀軍;;兩晉時期民間應對災害策略[J];北方論叢;2006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論[D];西北大學;2001年
2 林星;近代福建城市發(fā)展研究(1843-1949年)——以福州、廈門為中心[D];廈門大學;2004年
3 張崇旺;明清時期自然災害與江淮地區(qū)社會經(jīng)濟的互動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4 丁進;周禮與文學[D];復旦大學;2005年
5 張巍;中古漢語同素逆序詞演變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6 潘俊杰;先秦雜家研究[D];西北大學;2005年
7 楊民;工業(yè)化與新型工業(yè)化的深層次問題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8 李力;“隸臣妾”身份再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9 陳英;西漢的貧富差距與政府控制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10 蔣偉勝;習學成德[D];復旦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慶;論李漁家班的演劇之路[D];上海戲劇學院;2002年
2 楊懷源;《段注》“廢、行字”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3年
3 斯琴畢力格;太初歷再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4 黃富成;兩周獨弨馬車構(gòu)造技術(shù)的探索[D];鄭州大學;2004年
5 郭妍琳;中國戲曲與市場流變[D];東南大學;2004年
6 陸巖軍;江淹及其作品簡論[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7 林松波;試論孔子的“大一統(tǒng)”思想[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8 索明杰;匈奴對西漢王朝的政策[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9 謝凝;從史到經(jīng)[D];鄭州大學;2005年
10 徐波;宋以前的檄文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安本;淺談司馬遷《貨殖列傳》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J];泰安教育學院學報岱宗學刊;1997年01期
2 曹迎;略論司馬遷《史記》的悲劇性[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3 袁理;;歷史人類學的本土化實踐——以《史記》取材為例[J];黑龍江史志;2008年14期
4 朱文兵;二千年前的一篇關(guān)于發(fā)展社會經(jīng)濟的文章——讀司馬遷的《貨殖列傳》[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03期
5 彭清深;司馬遷經(jīng)濟思想蠡測——《史記·平n柺欏せ踔盜寫費霸荹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92年04期
6 毛曦;論司馬遷史學的繼承性[J];唐都學刊;1994年06期
7 何世華;關(guān)于司馬遷的卒年和《史記》的斷限、殘缺問題[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3期
8 陳友冰;試論《史記》人物傳記的價值取向[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3期
9 陳桐生;《史記·滑稽列傳》四論[J];漢中師范學院學報;1996年05期
10 鄧鴻光;人的自我意識的覺醒──《史記》在史學上劃時代意義的再認識[J];史學月刊;1998年04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莊亭;司馬遷“腸一日而九回”考[N];北京日報;2001年
2 李丹;史家絕唱的兩千年魅力[N];珠海特區(qū)報;2008年
3 劉琪;司馬遷與巫史文化[N];中國藝術(shù)報;2003年
4 彩霞;司馬遷·史記·太史祠[N];中國檔案報;2004年
5 金磊;司馬遷祠墓建筑[N];中國建設(shè)報;2004年
6 田靜;“司馬遷班固文化比較研討會”在咸陽召開[N];光明日報;2002年
7 覃啟勛;司馬遷對先秦政治文明成就的總結(jié)[N];光明日報;2005年
8 鄒文貴;司馬遷怎樣營造歷史現(xiàn)場感[N];光明日報;2006年
9 淮陰師范學院 范新陽;楚漢人物學術(shù)討論會召開[N];光明日報;2008年
10 董乃斌邋程薔;正史中的“俠”[N];中華讀書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濤;元前《史記》詮釋文獻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2 周晶晶;《世本》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肖宏麗;司馬遷的帝王觀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2 卜超;司馬遷《史記》人學思想研究[D];青島大學;2008年
3 安治華;司馬遷與《史記》[D];山東大學;2008年
4 袁理;司馬遷著述《史記》的實地考察及其與人類學田野調(diào)查的關(guān)聯(lián)[D];贛南師范學院;2009年
5 王清華;《史記》中的神話和神異性記述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6 楊念田;略論司馬遷的經(jīng)濟觀[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7 劉莉莉;《史記》中的家族文化[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8 朱喜鳳;《史記》中的天命因果敘述模式[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9 虞宙;光輝的另一面[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王珂;論《史記》的文獻學價值[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89877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898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