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南方疫災、疫戰(zhàn)與空間敘事
發(fā)布時間:2024-10-30 21:46
漢代南方地區(qū)暴發(fā)疫災43次,占當時全境總數的81.1%,并呈現出高發(fā)性與破壞性、突發(fā)性和規(guī)律性、群鏈性和恐怖性并行等三大特征。面對驚人的疫災,漢王朝百姓進行了艱苦的疫戰(zhàn)?贾穼嵃l(fā)現,醫(yī)學治疫已成為當時的常識,疫戰(zhàn)采取了"為致醫(yī)藥"、隔離病人、安葬死者、巡行問責、賑濟財物和減免賦稅等救治救災措施,采取了主要包括防治病毒、防治卑濕、清潔水源和強身健體等疫前預防措施,同時重視疫情研究、思想引導工作,實際上建立了直接救治、研究認識、災前預防和輿論引導四位一體防疫機制。其認識在當時處于領先水平,其措施也是比較有效的,對后世影響深遠,成為中國古代防疫救疫的基本模式。漢代南方因疫災頻發(fā),人們對這一片地域之氣候、水域、山林、生物及民情風俗的歷史敘事均披上了一層濃重的"瘟疫"色彩,從而使南方成為"疫化的空間",甚至當時北方人們出現了"見行,如往棄市"的"懼南心態(tài)"。這種"空間敘事",有的是基本符合事實的,有的則是當時中原王朝正統(tǒng)儒家觀念下的"謠言"或捕風捉影的"想像"。
【文章頁數】:9 頁
【文章目錄】:
一、南方疫情與地域特征
二、南方疫戰(zhàn)及其歷史意義
三、地域空間之疫化
結語
本文編號:4008524
【文章頁數】:9 頁
【文章目錄】:
一、南方疫情與地域特征
二、南方疫戰(zhàn)及其歷史意義
三、地域空間之疫化
結語
本文編號:400852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4008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