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與早期文本的生成——從上博楚簡《昭王毀室》說起
發(fā)布時間:2023-02-03 19:40
20世紀(jì)以來,隨著簡帛文獻(xiàn)的不斷出土,我們對早期文本的生成過程有了全新認(rèn)識。在簡帛文獻(xiàn)之"源"與傳世文獻(xiàn)之"流"的比對下,早期文本呈現(xiàn)出更為清晰的生成和演變脈絡(luò)。上博楚簡中即有20種記述春秋戰(zhàn)國諸國歷史的事語類文獻(xiàn),特別是其中以《昭王毀室》為代表的楚王故事與《國語·楚語》極為相似。這種相似性為我們探索早期文本的生成過程提供了極大便利。其實(shí),《國語》就是從與《昭王毀室》同類的諸國之語的眾多材料中編選成書的。這種成書史呈現(xiàn)了早期文本生成的一種重要模式,同時體現(xiàn)出早期文本所特具的開放性。漢代之后,經(jīng)學(xué)時代的文本慢慢固化,特別是經(jīng)過劉向校書,文本生成的開放模式逐漸消失,早期文本最終完成了經(jīng)典塑造過程。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昭王毀室》解讀
二、《國語》的編纂
三、開放的文本
【參考文獻(xiàn)】:
期刊論文
[1]重論上博簡《昭王毀室》的文本與思想[J]. 黃國輝. 歷史研究. 2017(04)
[2]《春秋事語》解題[J]. 張政烺. 文物. 1977(01)
本文編號:3734675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昭王毀室》解讀
二、《國語》的編纂
三、開放的文本
【參考文獻(xiàn)】:
期刊論文
[1]重論上博簡《昭王毀室》的文本與思想[J]. 黃國輝. 歷史研究. 2017(04)
[2]《春秋事語》解題[J]. 張政烺. 文物. 1977(01)
本文編號:373467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3734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