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清代瓷制筆筒賞析
發(fā)布時間:2022-01-07 20:13
<正>筆筒是中國古代除筆、墨、紙、硯以外的最重要的文房用具之一,它是一種傳統(tǒng)的置筆用具,在文房中的作用不可小覷。雖然從明代晚期開始,筆筒才被文人士大夫大量使用,但其歷史沿革和形制演變卻經(jīng)歷了漫長的時間。從文獻資料來看,"筆筒"這一詞匯最早出現(xiàn)在三國時期吳國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螟蛉有子》中,記載"取桑蟲負(fù)之于木空中,或書簡筆筒中,七日而化"。此處陸璣將"筆筒"與"書簡"并用,說明此時文房用具中已有"筆筒"。對筆筒的明確記載和廣泛流傳始于明代,明代文人朱彝尊曾作"筆筒銘"云:"筆之在案,或側(cè)或頗,猶人之無儀,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閑彼放心,歸于無邪"。
【文章來源】:東方收藏. 2020,(17)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6 清乾隆墨彩石紋釉開光山水詩文連方筆筒,高7.5、口徑5.6厘米
由兩個大小不同的長方形筆筒相套在一起,小筒跨在大筒的一側(cè)。器外邊角繪墨彩石紋花釉,共有四個開光,兩個開光內(nèi)分別用行、楷墨書詩句,另兩個開光為墨彩竹石圖及山水人物。墨彩有濃有淡,畫面清新秀雅,布局疏朗。御制詩文瓷器將其發(fā)展到極致,體現(xiàn)出了乾隆時期的文化風(fēng)貌。圖18-1清光緒青花飛蝠紋筆筒,高1 6.5、口徑12.1、足徑12.1厘米
8-2清光緒青花飛蝠紋筆筒底款
本文編號:3575195
【文章來源】:東方收藏. 2020,(17)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6 清乾隆墨彩石紋釉開光山水詩文連方筆筒,高7.5、口徑5.6厘米
由兩個大小不同的長方形筆筒相套在一起,小筒跨在大筒的一側(cè)。器外邊角繪墨彩石紋花釉,共有四個開光,兩個開光內(nèi)分別用行、楷墨書詩句,另兩個開光為墨彩竹石圖及山水人物。墨彩有濃有淡,畫面清新秀雅,布局疏朗。御制詩文瓷器將其發(fā)展到極致,體現(xiàn)出了乾隆時期的文化風(fēng)貌。圖18-1清光緒青花飛蝠紋筆筒,高1 6.5、口徑12.1、足徑12.1厘米
8-2清光緒青花飛蝠紋筆筒底款
本文編號:357519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3575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