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中國通史論文 >

華夏正統(tǒng)與城市興衰:古都南京的歷史特質(zhì)

發(fā)布時間:2017-12-15 03:08

  本文關鍵詞:華夏正統(tǒng)與城市興衰:古都南京的歷史特質(zhì)


  更多相關文章: 南京 都城 特質(zhì) 正統(tǒng) 興衰


【摘要】:立足于中國歷史與地理的時空,以及中國政治與文化(民族)的立場,作為歷史都城的南京,是南中國的第一古都,是進取而非偏安之都,是華夏(漢族)正統(tǒng)之都。而就南京本身以論其特質(zhì),則關鍵在于興衰起伏的古都之具象與意象,這種興衰起伏,表現(xiàn)在城市建筑的屢遭損毀、城市稱謂的褒貶變遷、南京與揚州的地位比較以及文學書寫中的南京等諸多方面。時至今日,南京歷史研究亟待開展的工作是"復原作業(yè)",即匯編《南京古舊地圖集》、編繪《南京歷史地圖集》。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歷史學系;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江南地域文化的歷史演進”(10&ZD069)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K207
【正文快照】: 近十幾年來,在主動或被動的各種情形下,筆者參與了有關南京歷史文化之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多項課題,如《六朝文化叢書》的寫作,《南京稀見文獻叢刊》的點校,《金陵全書》的版本選擇與提要撰寫,《南京通史·六朝卷》的編撰,南京道路名稱以及其他多類地名的規(guī)劃與命名,南京旅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胡阿祥;東晉南朝的守國形勢——兼說中國歷史上的南北對立[J];江海學刊;1998年04期

2 胡阿祥;;話說“南京十佳老地名”[J];中國地名;2006年01期

3 胡阿祥;;魏晉南北朝之遙領與虛封述論[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4 胡阿祥;;話說“南京十佳老地名”(續(xù))[J];中國地名;2006年02期

5 謝元魯;;論“揚一益二”[J];唐史論叢;1987年02期

6 胡阿祥;;“天下之中”及其正統(tǒng)意義[J];文史知識;2010年11期

7 胡阿祥;嬴秦國號考說——兼說秦置秣陵無貶義[J];學海;2003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鄒立波;;略論明代董卜韓胡、雜谷二土司之爭——兼論磽磧嘉絨藏族文化中的羌文化因素[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4期

2 趙永忠;;論北宋對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4期

3 王明前;;三國兩晉財政體系演變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4期

4 王光照;隋大業(yè)世東都洛陽國家圖書整理檢論[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5 李華興,張元隆;中國近代國家觀念轉(zhuǎn)型的思考[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6 何朝暉;;明代縣衙規(guī)制與日常政務處理程序初探[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7 盛險峰;;論五代中央職官的“失職”與“君主專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8 蔣含平;;清末知識分子報刊論政的三種形態(tài)[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9 高強;清末革命派尊黃現(xiàn)象述論[J];安徽史學;2001年04期

10 李國環(huán);孫中山發(fā)展農(nóng)業(yè)和振興實業(yè)的經(jīng)濟思想述評[J];安徽史學;2002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曉琦;;順治與《紅樓夢》關系簡論[A];繁榮學術(shù)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shù)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冊)[C];2010年

2 黃宇和;;山在虛無縹緲間:孫逸仙民生主義倫敦探源[A];北京論壇(2005)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視野中亞洲的機遇與發(fā)展:“歷史變化:實際的、被表現(xiàn)的和想象的”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3 辛德勇;;論所謂明銅活字印書于史初無征驗——附論明代的金屬活字印本[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國家建構(gòu)與政治文化”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4 劉海峰;;“科舉,非惡制也”——兼談教育史研究中的知今通古問題[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梁爾銘;;明代鄉(xiāng)試考官的選取制度[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王建軍;;教育與政治:元朝國子監(jiān)創(chuàng)辦之爭[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王守仁;;《孫臏兵法、擒龐涓》中有關城邑問題的商榷[A];河北省歷史學會第三屆年會史學論文集[C];1983年

8 趙曉明;;我國反假貨幣法律的考察與探究[A];湖北錢幣?(總第8期)[C];2009年

9 張峰;;漢畫像中建鼓的形制[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蕭平漢;;王夫之的史論體系[A];2008年湖南省船山學研討會船山研究論文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徐少輝;上海金融中心法制變遷及決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邢培順;曹植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郭勝利;民國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6 馮世明;公元前3世紀—公元4世紀匈奴國家形態(tài)的演變[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周燕來;南宋兩淮地區(qū)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8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國政治現(xiàn)象剖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史兵;唐代長安城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羅驤;慧遠與東晉佛教的變遷[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翟麗娟;清初詩人宋琬考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欣;《契丹國志》史源疏證舉例[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陳克標;西漢游俠與鄉(xiāng)里秩序[D];湘潭大學;2010年

5 張世敏;魏晉南北朝山水文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6 聶瑩;民國江西茶葉地理[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宋海燕;薛道衡詩文箋注與考論[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楊旭輝;秦都移異與秦的崛起和統(tǒng)一[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鄭娟;《顏山雜記》校注及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張春紅;區(qū)位與興衰:以臨清關為中心的個案研究(1429—1930)[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胡阿祥;孫吳特殊政區(qū)制度考論[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1994年01期

2 譚其驤;;自漢至唐海南島歷史政治地理——附論梁隋間高涼洗夫人功業(yè)及隋唐高涼馮氏地方勢力[J];歷史研究;1988年05期

3 胡阿祥;;“天下之中”及其正統(tǒng)意義[J];文史知識;2010年11期

4 史念海;;論唐代揚州和長江下游的經(jīng)濟地區(qū)[J];揚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年02期

5 胡阿祥;;十六國北朝僑州郡縣與僑流人口研究引論[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9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侯甬堅;;周秦漢隋唐之間:都城的選建與超越[J];唐都學刊;2007年02期

2 張小明;樊志民;;生態(tài)視野下長安都城地位的喪失[J];中國農(nóng)史;2007年03期

3 王明德;;論中國都城的東漸[J];殷都學刊;2007年03期

4 劉小敏;一部都城研究的新作——《中華都城要覽》評介[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年04期

5 龔良;中國古代都城選地芻議[J];江蘇社會科學;1995年01期

6 ;我國歷代都城在哪里[J];吉林水利;1998年01期

7 金戈;中國古都與水(一)[J];海河水利;2005年01期

8 高揚;我國的古都及其東移[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1999年04期

9 嚴軍;城市斷代史研究的新成果——林正秋著《南宋都城臨安》評介[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02期

10 寧欣;由唐入宋都城立體空間的擴展——由周景起樓引起的話題并兼論都市流動人口[J];中國史研究;2002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史念海;;中國古都概說[A];中國古都研究(第八輯)——中國古都學會第八屆年會論文集[C];1990年

2 葛劍雄;;古都與移民[A];中國古都研究(第九輯)——中國古都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1991年

3 葉驍軍;;關于古都研究中幾個理論問題之管見[A];中國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輯)——鄭州商都3600年學術(shù)研討會暨中國古都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李蔚;;古都研究的新篇章——評《中國都城歷史圖錄》[A];中國古都研究(第四輯)——中國古都學會第四屆年會論文集[C];1986年

5 尹鈞科;;中國古代對都城的稱謂[A];中國古都研究(第七輯)——中國古都學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1989年

6 費省;;論古都職能與人口規(guī)模、構(gòu)成的關系[A];中國古都研究(第九輯)——中國古都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1991年

7 史念海;;中國古都學芻議[A];中國古都研究(第三輯)——中國古都學會第三屆年會論文集[C];1985年

8 趙中樞;;古都與陪都[A];中國古都研究(第八輯)——中國古都學會第八屆年會論文集[C];1990年

9 李江浙;;五都興衰論[A];中國古都研究(第三輯)——中國古都學會第三屆年會論文集[C];1985年

10 尹鈞科;;應當加強對我國塞北古都群的研究[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八輯上冊)——中國古都學會2001年年會暨赤峰遼王朝故都歷史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康玉慶;七朝古都寫春秋[N];山西日報;2003年

2 ;東西徘徊與南北往復[N];解放日報;2009年

3 新華 鞏文;亞洲史學會第十次研究大會會議紀要[N];中國文物報;2001年

4 經(jīng)濟視點報主筆 劉金松;千年背影[N];經(jīng)濟視點報;2005年

5 王樹連;中國與五服[N];中國測繪報;2005年

6 本報記者 郭炳德;鄭州,,我國“第八大古都”[N];中國教育報;2004年

7 本報記者 張星海;萬顆人頭驚現(xiàn)燕下都[N];北京科技報;2004年

8 史淑;歷史上的秦軍謎團[N];西部時報;2004年

9 中國科學地質(zhì)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周昆叔;環(huán)境變遷與文化未來[N];中國文物報;2005年

10 馬煥明;追尋古都文明的軌跡[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姚原野;先秦時期齊文化的發(fā)展[D];安徽大學;2007年

2 段磊;秦至清關中地區(qū)橋梁技術(shù)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3 牛艷婷;漢至民國時期咸陽城市地理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29037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129037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1721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