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吐蕃王朝的非奴隸制社會性質
發(fā)布時間:2017-09-26 19:00
本文關鍵詞:試析吐蕃王朝的非奴隸制社會性質
【摘要】: 有關吐蕃王朝的社會性質問題一直以來頗具爭議。筆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一整體的角度就社會等級結構、土地制度及社會制度三個方面重點切入,對吐蕃王朝的社會性質作系統(tǒng)探討,其時限上起7世紀初松贊干布建國,,下迄9世紀中葉朗達瑪執(zhí)政時吐蕃王朝的覆滅。本文不同于以往對此問題的研究過于片面:光強調經(jīng)濟角度,而對行政、法律、軍事、宗教等角度忽略或未引起足夠重視的情況。且本文未采取傳統(tǒng)的先分析后得出結論的方法,而是對吐蕃王朝的非奴隸制社會性質的特點重點分析、論證,以期從整體的觀念中抽取有價值的部分,力圖探求到吐蕃王朝社會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性。通過分析研究認為應對吐蕃王朝奴隸制社會性質予以否定,此時的吐蕃社會表現(xiàn)為一個部落、軍事色彩極為濃厚的貴族聯(lián)盟政體。
【關鍵詞】:吐蕃王朝 社會性質 奴隸制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2
【分類號】:K281.2
【目錄】:
- 導言5-8
- 一、 吐蕃社會等級結構分析8-18
- (一) 漢藏史籍中出現(xiàn)的“奴隸”、“奴戶”、“戶”是否為嚴格意義上的奴隸9-13
- (二) 對占領區(qū)及歸附諸族的奴役狀況13-15
- (三) 吐蕃王朝末期爆發(fā)的起義是奴隸大起義嗎15-16
- (四) 平民是否為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基本力量16-18
- 二、 吐蕃社會土地制度分析18-25
- (一) 土地所有制18-19
- (二) 土地經(jīng)營狀況19-25
- 三、 吐蕃社會制度分析25-36
- (一) 行政方面26-27
- (二) 官職方面27-30
- (三) 法律方面30-33
- (四) 軍事方面33-35
- (五) 宗教方面35-36
- 結語36-38
- 參考文獻38-40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冉永忠;吐蕃占領敦煌時期的部落制度與封建關系研究[D];西藏民族學院;2010年
本文編號:92516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925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