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竹土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04 14:31
本文關鍵詞:金竹土司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金竹土司 自請改流 源流 轉(zhuǎn)型 文化遺存
【摘要】:土司制度是元明清時期中央王朝對西南和西北地區(qū)實行的通過世襲貴族管理當?shù)厝嗣竦奶厥饨y(tǒng)治方式。土司制度形成于元朝,成熟于明朝,在清朝時基本結束。元朝統(tǒng)一后,創(chuàng)建行省制度以統(tǒng)治全國,貴州未能單獨建省,今貴州之地分屬于湖廣、四川、云南三省管轄。為了鞏固和加強統(tǒng)治,元朝在今貴州之地設立了諸多“蠻夷官”,實行土司制度。元明至清初,貴州完全置于土司統(tǒng)治下,土司機構遍布貴州全境。金竹土司始建于元朝至元十九年(1282年),絕襲于清朝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是黔中地區(qū)設置較早、歷時較久的土司之一。金竹土司轄境內(nèi)民族眾多,發(fā)展情況不一,其土司建置的確立,為黔中南部一帶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提供了保障。歷任金竹土司審時度勢,與中央王朝和周邊土司保持良好的互動關系;順應時代潮流,積極為自己的轄區(qū)和家族尋求延續(xù)和發(fā)展的出路。明朝時期,土司制度趨于完善,各地土司得到良好發(fā)展,也有不少土司因為爭斗或絕嗣而被強制改土歸流。金竹土司基于多重考慮,于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自請改流,因而受到朝廷嘉獎,仍世襲服色土知州的職位,為家族爭得了生存和發(fā)展的空間。至康熙年間絕襲后,其家族仍保持良好的發(fā)展勢頭,直至道光年間仍為著族。文章擬對金竹土司進行較為全面的研究,試圖梳理其四百余年的土司歷程,分析其家族由土司成功轉(zhuǎn)型為士紳的過程及原因。論文主要分為五個部分。第一章,以“金竹土司的來源與族屬”為題,以田野資料、土司家譜和史料相結合的方式,對金竹土司的來源與族屬進行考證和論述。第二章,以“金竹土司的設置與發(fā)展”為題,通過分析金竹土司在元朝時期設置的背景、過程和影響,梳理金竹土司歷任長官的政治行為,考察金竹土司設置和發(fā)展的歷史過程,以探尋長官的個人行為與土司勢力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huán)。通過對史料與田野資料的考證,分析金竹土司的建置沿革、轄地演變、司治遷移情況。第三章,以“金竹土司的機構與制度”為題,梳理金竹土司的職官機構、軍事組織,承襲、貢賦制度等制定和演變過程,以勾勒出支撐其發(fā)展的政治構架。第四章,以“金竹土司的改流與轉(zhuǎn)型”為題,金竹土司的改土歸流是主動地、順應時代潮流的行為,其自請改流的舉動使得自身在改土歸流后仍擔任土司職務,絕襲后家族順利轉(zhuǎn)型為士紳階層,對家族和地方的發(fā)展產(chǎn)生積極影響。分析自請改流這種特殊舉動的原因、經(jīng)過和影響,有利于揭示金竹金氏經(jīng)久不衰的內(nèi)在動力。第五章,以“金竹土司及金氏家族的文化遺存”為題,對相關文化遺存進行了初步分析,以期從一個側(cè)面展現(xiàn)金竹土司的影響。土司的個人命運往往與家族命運、時代命運緊密相聯(lián),金竹土司積極應對國家局勢變動和時代變遷的沖擊,為個人和家族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機遇,是土司成功轉(zhuǎn)型的范例。
【關鍵詞】:金竹土司 自請改流 源流 轉(zhuǎn)型 文化遺存
【學位授予單位】:貴州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K29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緒論10-17
- 一、選題緣由10
- 二、研究綜述10-14
- 三、研究思路與方法14-15
- 四、研究創(chuàng)新之處與難點15-17
- 第一章 金竹土司的來源與族屬17-29
- 第一節(jié) 金竹土司的來源17-23
- 一、金竹與夜郎17-21
- 二、金竹與金姓21-23
- 第二節(jié) 金竹土司的族屬23-29
- 一、家族歸屬23-26
- 二、族別變遷26-29
- 第二章 金竹土司的設置與發(fā)展29-52
- 第一節(jié) 元朝金竹土司的設置29-36
- 一、設置的背景29-30
- 二、設置的過程30-34
- 三、設置的影響34-36
- 第二節(jié) 金竹土司與明王朝的關系36-45
- 一、歸附明王朝36-38
- 二、與明王朝互動38-45
- 第三節(jié) 金竹土司建置與轄區(qū)的演變45-52
- 一、建置沿革45-47
- 二、轄區(qū)演變47-50
- 三、治所遷移50-52
- 第三章 金竹土司的機構與制度52-63
- 第一節(jié) 金竹土司的機構52-56
- 一、職官設置52-56
- 二、軍事組織機構56
- 第二節(jié) 金竹土司的制度56-63
- 一、承襲制度56-60
- 二、貢賦制度60-63
- 第四章 金竹土司的改流與轉(zhuǎn)型63-82
- 第一節(jié) 金竹土司自請獻土設流64-71
- 一、自請改流的背景64-68
- 二、自請改流的過程68-69
- 三、自請改流的影響69-71
- 第二節(jié) 金竹土司式微與絕襲71-74
- 一、廣順州土知州的承襲71-72
- 二、末代安撫使的絕襲72-74
- 第三節(jié) 金竹土司的轉(zhuǎn)型74-82
- 一、轉(zhuǎn)型的原因74-76
- 二、轉(zhuǎn)型的表現(xiàn)76-79
- 三、轉(zhuǎn)型的影響79-82
- 第五章 金竹土司及金氏家族的文化遺存82-92
- 第一節(jié) 土司遺址82-84
- 一、金竹屯82-84
- 二、“金筑夜郎侯”金鏞墓84
- 第二節(jié) 石刻文獻84-89
- 一、茂成橋碑記85
- 二、淡W芟壬怪久,
本文編號:79208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792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