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壽彝先生《王寬》一文之考校
本文關鍵詞:白壽彝先生《王寬》一文之考校
【摘要】:白壽彝先生是歷史學界的大家,他的著作有著廣泛的影響。但是,由于視野和精力等原因,學術大家的有些著述,也往往會出現(xiàn)舛誤!痘刈迦宋镏尽分杏砂紫壬鷪(zhí)筆的《王寬》一文,就是這樣的。學術研究的靈魂在于求真,鑒于王寬大阿訇是近代回族社會的中堅和泰斗式人物,事跡常被引述,而訛誤也多被沿襲。本著尊重前輩學術大家的態(tài)度,本文對白先生所撰之《王寬》一文予以考校。
【作者單位】: 光明日報社;
【關鍵詞】: 白壽彝 《回族人物志》 《王寬》
【分類號】:K28
【正文快照】: 白壽彝先生是我國歷史學界的大家。他主持編寫的《中國通史》洋洋數(shù)百萬言,已被認定是我國史學界的豐碑之一,而他操綱編纂的四卷本《回族人物志》,則是我國民族學研究,特別是回族史學研究中堪稱典籍的撰著。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這部《回族人物志》中的一些記述,特別是可以尋找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世榮;;西北回族文化困境論[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2 黎林,陳建軍;元人扎馬拉丁與《大一統(tǒng)志》的修訂[J];黑龍江民族叢刊;2005年01期
3 馬天博;;元代回回人漢化新論[J];黑龍江史志;2009年17期
4 楊大慶,丁明俊;20年來回族學熱點問題研究述評[J];回族研究;2001年04期
5 李興華;;西寧伊斯蘭教研究[J];回族研究;2008年04期
6 王勇;;另一類身份的漢語文學寫作[J];民族文學研究;2008年03期
7 馬海云;李麗琴;馬成俊;;番回還是回番?漢回還是回民?——18世紀甘肅的撒拉爾族群界定與清朝行政變革[J];青海民族研究;2009年02期
8 馬天博;;元代回回人漢化新議[J];青海民族研究;2009年04期
9 王國杰;論沙俄對陜甘回族移民的態(tài)度和政策[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10 姚聯(lián)合;段小強;;馬福祥國家觀淺議[J];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間中的湫神信仰儀式及其口頭傳統(tǒng)[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2 張嶸;傳統(tǒng) 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D];蘭州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海國;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回族(教)”的自我建構與國家整合[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2 馬全龍;東鄉(xiāng)族伊斯蘭教歷史人物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1年
3 葛文嬌;清初閩籍回族文人丁煒及其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1年
4 柳忠明;明代河西走廊的民族構成及其發(fā)展變化[D];青海師范大學;2011年
5 李積慶;族群互動與文化變遷[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6 張俊;蒙元驛站與信息傳播[D];吉林大學;2008年
7 李小鳳;福建陳埭丁氏回族文學家族研究[D];北方民族大學;2008年
8 哈文玲;哈密市民主巷回族社區(qū)居民的宗教生活[D];新疆師范大學;2008年
9 司利芝;回族史學家楊志玖史學成就述論[D];蘭州大學;2009年
10 周志強;論明代回族學者的史學成就[D];蘭州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梁向明;白壽彝先生學術成就概述——為白壽彝教授90華誕而作[J];回族研究;1999年01期
2 ;祝賀白壽彝從事學術活動70周年暨多卷本《中國通史》全部出版大會舉行[J];回族研究;1999年03期
3 張廣麟;先導歸真 風范永存 著名史學家、教育家、中國伊協(xié)顧問哲瑪魯丁·白壽彝歸真[J];中國穆斯林;2000年03期
4 李華英;;緬懷我國一代史學宗師——為紀念白壽彝百歲華誕而作[J];中國穆斯林;2009年03期
5 楊共樂;;時代呼喚更多的白壽彝[J];史學史研究;2009年03期
6 羊弓;在歷史教學中能否古今類比?[J];史學月刊;1959年11期
7 秀垠;北京師范大學白壽彝教授、龔書鐸副教授和劉家和副教授應邀來我院作學術報告[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04期
8 曉魚;白壽彝創(chuàng)議[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2年01期
9 范沛濰;著名歷史學家白壽彝教授來我校講學[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年06期
10 許殿才;七十年心血鑄就的豐碑——“祝賀白壽彝教授從事學術活動七十周年暨多卷本《中國通史》全部出版大會”側記[J];史學史研究;1999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魯冰;克揚;;“新四軍的歷史首先是一部政治史”——喜讀白壽彝教授賀信[A];鐵流:新四軍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專輯——新四軍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2 萬明;;憶白壽彝先生二三事[A];明史研究論叢(第六輯)[C];2004年
3 白壽彝;王毓銓;魏斐德;山根幸夫;田中正俊;鶴見尚弘;;祝辭[A];明史研究第1輯[C];1991年
4 張憲博;;從王毓銓先生的兩封信看他的學術觀[A];明史研究論叢(第六輯)[C];2004年
5 趙梅春;;二十世紀史家對“通史家風”的繼承和發(fā)展[A];史學批評與史學文化研究[C];2009年
6 武尚清;;中國城市詩與都市人類學研究[A];中國都市人類學會第一次全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3年
7 于靜;王子華;;1910-2000年中國少數(shù)民族宗教研究著作要目(中文版)[A];宗教與民族(第貳輯)[C];2003年
8 尚衍斌;;元代色目人史事雜識[A];中西初識二編——明清之際中國和西方國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9 ;《明史研究》目錄[A];明史研究(第10輯)[C];2007年
10 金宜久;;王岱輿研究中的幾個問題[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沙鵬程;一代宗師白壽彝[N];解放日報;2000年
2 瞿林東;白壽彝先生的學風和文風[N];光明日報;2000年
3 本報記者 楊鳳閣;巍巍乎,白壽彝[N];河南日報;2000年
4 吳懷祺;白壽彝先生的光彩史學[N];光明日報;2003年
5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瞿林東;白壽彝教授和《中國通史》[N];光明日報;2002年
6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瞿林東;白壽彝的民族與民族史觀[N];北京日報;2010年
7 開軍;北師大舉行白壽彝學術思想研討會[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8 歷史所 林甘泉;50年的回憶和思考[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9 瞿林東;史學家的河山之戀[N];中華讀書報;2002年
10 蕭平;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攜精品亮相北京書展[N];文學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梁向明;明末清初回族三大漢文譯著家倫理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2 郭震旦;“八十年代”史學譜[D];山東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絢光;二十世紀后半期回族史學述論[D];蘭州大學;2012年
2 鄭s,
本文編號:67142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671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