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古代行政史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04 15:00
本文關鍵詞:中國西藏古代行政史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中國西藏 行政體制 行政區(qū)劃 行政機構 行政政策
【摘要】:中國西藏的行政史自唐代開始經歷了長期的發(fā)展,在發(fā)展的過程中,西藏的政權更迭、機構變革、區(qū)域范圍重新界定等歷史事件也不斷出現(xiàn),文章在考證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后,從唐代開始,并對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的不同歷史時期西藏的行政體制、行政區(qū)劃、行政機構和行政政策進行了深入的論述,基本理清了中國西藏古代行政發(fā)展歷史,并對中央政府對西藏的統(tǒng)治和管理做了深入論證,得出了西藏自唐代開始一直在中央政府的管轄之下,西藏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部分的結論。 歸納起來,西藏古代行政史有以下特點: 軍政合一制度比較突出,這與當時的政治目的有關,當?shù)卣䴔鄳{借軍事武功,發(fā)動了系列頻繁的對外征服戰(zhàn)爭,開拓疆土,擴充自己的勢力范圍,因此多采取了這一行政體制。 政教合一較為持久,當?shù)亟y(tǒng)治者在處理政治、經濟、社會、軍事、法律以及民間事務都以佛教的教益為基本準則,并把服從宗教領袖,遵循佛教教益當作是最高原則,將宗教領袖與政治領袖任命為同一人,在法律中也給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 土司制度特色明顯,西藏的封建統(tǒng)治階級在政治上利用少數(shù)民族中舊有的貴族分子進行統(tǒng)治;經濟上讓原來的生產方式繼續(xù)保留而通過當?shù)刭F族分子進行貢納的征收,中央王朝在這一政策上采取了強有力的措施,也取得了較好的統(tǒng)治效果。 歷代中央政府都非常重視對西藏的治理,在行政機構設置、官員任命、宗教管理等方面都直接予以管理,,從而有效地實現(xiàn)了全國行政制度的建立和行政體系的完善。
【關鍵詞】:中國西藏 行政體制 行政區(qū)劃 行政機構 行政政策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K297.5
【目錄】:
- 摘要2-4
- ABSTRACT4-11
- 第一章 引言11-17
- 一、選題背景11-13
- 二、研究現(xiàn)狀13
- 三、本文研究的重點13-14
- (一) 以中央對西藏的統(tǒng)治為重點13-14
- (二) 以行政為重點14
- (三) 以古代為重點14
- (四) 以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特點為重點14
- 四、本文研究的必要性14-15
- (一) 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14-15
- (二) 統(tǒng)一思想認識的需要15
- (三) 維護國家聲譽和形象的需要15
- 五、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15-17
- (一) 填補了行政史研究的空白15
- (二) 系統(tǒng)、全面地論述了西藏古代行政史15
- (三) 以新的角度論述西藏的主權歸屬問題15-17
- 第二章 唐代西藏行政史17-24
- 一、吐蕃王朝與唐朝的關系17-18
- 二、唐朝時期西藏的行政體制18-20
- (一) 吐蕃王朝的行政區(qū)劃建制19
- (二) 吐蕃王朝的行政體制19-20
- 三、唐朝時期西藏的軍事制度20-21
- 四、唐朝時期西藏的法律制度21-22
- 五、唐朝時期西藏的文化制度22-23
- (一) 創(chuàng)造文字22
- (二) 建筑宮室22-23
- (三) 其他文化制度23
- 六、本章小結23-24
- (一) 吐蕃王朝建立23
- (二) 軍政合一制度明顯23
- (三) 政教合一制度初見端倪23-24
- 第三章 宋朝時期西藏行政史24-30
- 一、四個王系24-25
- (一) 薩王系24-25
- (二) 阿里王系25
- (三) 亞澤王系25
- (四) 雅隆覺阿王系25
- 二、U廝Up政權25-27
- 三、元昊建國27
- 四、西藏與宋朝的貿易27-28
- (一) 貢賜貿易27-28
- (二) 邊境貿易28
- (三) 城鎮(zhèn)市場貿易28
- 五、本章小結28-30
- (一) 內部紛爭明顯,戰(zhàn)亂頻繁28-29
- (二) 貿易得到加強29
- (三) 佛教得以盛行29-30
- 第四章 元代西藏行政史30-46
- 一、元代西藏的行政區(qū)劃及重要地位30-31
- 二、元代西藏的行政體制31-38
- (一) 宣政院31-32
- (二) 宣慰使司32-35
- (三) 基層組織35-38
- 三、元代西藏主要政策38-43
- (一) 設立帝師,優(yōu)寵喇嘛38-40
- (二) 僧俗并用,政教合一40-41
- (三) 清查戶口41-42
- (四) 建立驛站42-43
- 四、元代西藏行政制度效果分析43-45
- (一) 鞏固了祖國的統(tǒng)一43
- (二) 促進西藏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和交流43-44
- (三) 促進民族融合44-45
- 五、本章小結45-46
- (一) 西藏真正納入中國版圖45
- (二) 中央對西藏統(tǒng)治的行政機構建立45
- (三) 治藏政策更加有效45-46
- 第五章 明代西藏行政史46-56
- 一、明代西藏行政區(qū)劃及體制46-48
- (一) 烏思藏都指揮使司46-47
- (二) 朵甘都指揮使司47-48
- 二、明代在衛(wèi)藏及康區(qū)的宗教政策48-50
- (一) 三大法王48-49
- (二) 其他五法王及勢力轄地49-50
- 三、明代西藏的朝貢與賞賜制度50-52
- (一) 年例朝貢50-51
- (二) 請職朝貢51
- (三) 謝恩、慶賀朝貢51-52
- 四、明代西藏的經濟政策52-53
- (一) 實行“以馬代賦”的差發(fā)馬制度52-53
- (二) 朝貢互市53
- 五、明代治藏與元代治藏的主要區(qū)別53-55
- (一) 宗教方面54
- (二) 政策方面54-55
- 六、本章小結55-56
- (一) 建立俗官制度55
- (二) 完善政教合一制度55
- (三) 經濟政策得到完善55
- (四) 土司制度得以建立55-56
- 第六章 清代西藏行政史56-68
- 一、清代西藏的行政體制56-57
- (一) 清代西藏的行政區(qū)劃56
- (二) 清代西藏的機構設置56-57
- 二、清政府對西藏的管理57-63
- (一) 冊封達賴喇嘛,設置駐藏大臣57-58
- (二) 訂立治藏章程58-61
- (三) “眾建而分其勢”61-62
- (四) 派駐官兵,整頓藏軍62
- (五) 設立臺站,“厘定疆域”62-63
- 三、清代西藏經濟的制度63-64
- (一) 改革烏拉、租賦、錢法、貿易制度,扶助西藏經濟63-64
- (二) 活躍民族貿易,發(fā)展西藏經濟64
- 四、清代西藏的其他制度64-66
- (一) 創(chuàng)辦西藏白話報64-65
- (二) 興辦學堂65
- (三) 發(fā)展西藏的農牧工礦業(yè)65
- (四) 加強西藏交通、郵電事業(yè)的開發(fā)65-66
- (五) 其它方面的開發(fā)措施66
- 五、清代對西藏開發(fā)的意義66-67
- 六、本章小結67-68
- (一) 進一步界定西藏的行政區(qū)劃67
- (二) 政權消長明顯,統(tǒng)治更加有力67
- (三) 治藏策略更加全面67-68
- 第七章 中國西藏古代行政史的現(xiàn)實意義68-78
- 一、中國西藏古代行政的基本特點68-72
- (一) 軍政合一68-69
- (二) 政教合一69-70
- (三) 土司制度70-72
- (四) 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一直行使主權72
- 二、中國西藏古代行政史的現(xiàn)實意義72-74
- (一) 在軍隊建設上要進一步加強73
- (二) 在宗教上要制定必要的政策73-74
- 三、對策及建議74-78
- (一) 西藏的古代行政史證明,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是歷史的必然選擇74-75
- (二) 尊重民族特點和傳統(tǒng),實施切實可行的政策,有利于西藏社會和經濟發(fā)展75
- (三) 實行合理的宗教政策,有利于安定團結和民族融合75-76
- (四) 加強交流與經濟貿易,對全國的經濟發(fā)展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76
- (五) 加強援藏工作,有利于邊防鞏固和協(xié)調發(fā)展76-77
- (六) 加強教育和科研,增強西藏造血功能的增強77-78
- 參考文獻78-81
- 讀研期間的研究成果81-83
- 致謝8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喬政;吐蕃奴隸制社會經濟初探[J];中國藏學;1994年01期
2 彭陟焱,周毓華;明代朝貢對藏區(qū)經濟發(fā)展的影響[J];中國藏學;1998年04期
3 劉琳琳,王立艷;民國治藏法律研究簡述[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年05期
4 彭建英;明朝治藏方略的內容及特點[J];西北史地;1998年03期
5 彭建英;元朝治藏方略[J];西北史地;1999年02期
6 趙云田;清末西藏新政述論[J];近代史研究;2002年05期
7 陸慶夫,陸離;論吐蕃制度與突厥的關系[J];蘭州大學學報;2005年04期
8 陳柏萍;也談民國時期西藏的歷史地位[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9 喜饒尼瑪;民國時期的西藏地位芻議[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95年02期
10 王獻軍;清末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受到的沖擊[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99年02期
本文編號:62016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620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