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士賴瑪西在廣州的活動研究(1882-1928)
本文關鍵詞:女教士賴瑪西在廣州的活動研究(1882-1928)
【摘要】:在中國近代史上,傳教士作為一股特殊勢力,活躍于當時的歷史舞臺,在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列強堅船利炮的保護下,在不平等條約的特許下,傳教士進入中國社會并開展各種活動,其行為不僅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而且參與一定的世俗性事務。近代中國屢遭列強侵略,民族危機日益嚴重,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來華基督教傳教士無疑與帝國主義侵華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帶有列強侵略、文化滲透的色彩。但是,為緩和與中國民眾的矛盾、樹立友善的形象,來華傳教士注重開展各種社會活動,對近代中國社會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 美北長老會(American Presbyterians(North),PN)是一支較早來華傳教的基督教組織,到19世紀末,該會共有百余名傳教士踏足華南地區(qū),成為當時在華南開展傳教事業(yè)規(guī)模最大的教會組織之一。賴瑪西是美北長老會派遣來廣州的第一位女傳教醫(yī)生,在廣州生活40多年,她對廣州有較多的了解和認識,并在廣州從事多年的醫(yī)療等社會服務工作。本文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與解讀本文資料的基礎上,特別是以原始檔案為依據(jù),以賴瑪西為研究對象,在解讀其個人日記的基礎上,將其在廣州的活動勾勒出來,從微觀層面映射近代來華女傳教士群體活動的概貌,同時借其手筆,從一個有別于國人的西方人士的視角,反映當時的廣州社會及其傳教士個人與地方社會的互動,從而豐富地方史的研究。 本文包括引言、正文和結語三部分。 引言部分簡要介紹了國內(nèi)外學者對美國長老會與傳教士問題的研究現(xiàn)狀、本文的資料來源、研究方法、論文創(chuàng)新及不足,并對相關概念進行界定。 正文由五部分組成:一是對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女教士來華的歷史背景進行全面的分析,旨在對賴瑪西來華的歷史背景有深刻的認識;二是在解讀賴瑪西日記的基礎上對其在廣州的活動進行系統(tǒng)、全面的考察,以期將賴瑪西在廣州活動的歷史面貌真實的展現(xiàn)出來;三是在掌握歷史史實的基礎上,分析探討賴瑪西與近代廣州地方社會的互動關系;四是通過歷史縱向與橫向比較,總結賴瑪西在廣州的社會活動特點。五是在掌握賴瑪西活動概況的基礎上,從不同視角分析評價賴瑪西的個人活動,進而從微觀層面透視近代來華女傳教士群體活動的概貌及近代基督教在華傳播的宏觀歷史面貌。 結語部分簡要總結本文的主旨內(nèi)容并進一步深化文章主題,以期加深對基督教在華傳播這一歷史問題的認識。 賴瑪西在廣州的活動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大批美國女教士來華活動的一個縮影,從微觀層面映射了近代來華女傳教士群體活動與近代基督教在華傳播的歷史面貌。女傳教士對基督教在華傳播事業(yè)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然而學術界關于這方面的個案研究較少,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近代基督教在華傳播史研究的深入開展,影響了我們對該問題的進一步認識。本文希望在這一方面有所突破,以進一步深化近代基督教在華傳播史研究,并加深對近代來華女傳教士活動的認識及客觀地的評價近代基督教在華傳播這一歷史問題。
【關鍵詞】:女傳教士 賴瑪西 廣州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K25;B975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錄8-9
- 引言9-14
- 一、選題緣由9
- 二、學術史回顧9-12
- 三、資料來源及研究方法12-13
- 四、論文創(chuàng)新及不足13
- 五、相關概念界定13-14
- 第一章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女教士來華的歷史背景14-20
- 一、美國女教士來華的時代背景14-17
- 二、美國女教士來華的教會內(nèi)在推動力17-18
- 三、美國女教士來華的現(xiàn)實需要18-20
- 第二章 賴瑪西在廣州活動的歷史考察20-34
- 一、賴瑪西的生平20
- 二、賴瑪西所了解的廣州20-23
- 三、賴瑪西在廣州的主要活動23-34
- 第三章 賴瑪西與廣州地方社會的互動關系34-44
- 一、近代廣州社會環(huán)境對賴瑪西的影響34-36
- 二、賴瑪西的個人活動對近代廣州地方社會的觸動36-44
- 第四章 賴瑪西的社會活動特點44-50
- 一、結交普通民眾,親近草根階層44-47
- 二、深入家庭婦女,惠及婦女群體47-50
- 第五章 賴瑪西及其活動評析50-55
- 一、關于傳教士的評價問題和評價視角50-52
- 二、關于賴瑪西及其活動的評析52-55
- 結語55-57
- 參考文獻57-60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60-61
- 致謝61-6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春蕾;;美國基督教長老會在江蘇的傳教活動[J];東南文化;2006年05期
2 謝新農(nóng);;論民國時期的盲聾啞特殊教育[J];湖北社會科學;2011年05期
3 雷雨田;論美國基督教女權運動的興起與發(fā)展[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4 鮑靜靜;;近代中國的盲人特殊教育——以廣州明心瞽目院為例[J];廣西社會科學;2007年05期
5 郭衛(wèi)東;基督新教與中國近代的特殊教育[J];社會科學研究;2001年04期
6 吳春艷;;論我國教會特殊教育的發(fā)展[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10期
7 方靖;;基督新教之瞽童養(yǎng)教事業(yè)在近代廣州的實踐[J];蘭臺世界;2009年17期
8 湯開建,顏小華;19世紀美北長老會在粵傳教活動述論[J];世界宗教研究;2005年03期
9 郭衛(wèi)東;;論中國近代特殊教育的發(fā)端[J];教育學報;2007年03期
10 湯開建;顏小華;;美國長老會傳教士早期澳門活動述略[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顏小華;美北長老會在華南的活動研究(1837-1899)[D];暨南大學;2006年
2 胡素萍;李佳白與清末民初的中國社會[D];中山大學;2006年
3 陳才俊;美國傳教士與19世紀的中美外交關系(1830-1899)[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薛朝廣;20世紀前半期來華新教傳教士群體探析[D];吉林大學;2006年
2 田力;長老會傳教士麥嘉締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3 王妍紅;近代美國北長老會在山東活動的歷史考察[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馬飛;晚清來華傳教士德貞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81288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812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