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安徽治淮研究
本文關鍵詞:1950年代安徽治淮研究
【摘要】:新中國成立后,國家開始了對淮河全面系統(tǒng)的治理。作為長期深受淮河水患影響的安徽,亦是積極響應號召,投入到治淮當中去。本文擬就1950年代安徽治淮為研究對象,結合報紙文獻和地方檔案,從社會史的角度,探討建國初安徽治淮的興起、經(jīng)過及其效果。由于自然、歷史和人為因素,淮河流域在南宋黃河奪淮后長期飽受水旱災害之苦。明清和民國統(tǒng)治者相繼采取了一些治淮措施,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相反,淮河流域災害卻呈愈演愈烈之勢。1949、1950年,淮河流域連續(xù)兩年發(fā)生了水災,給淮河流域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1949年水災之后,皖北行署即開始發(fā)動治淮,而1950年的特大水災則更是催生了中央的治淮決策。至此,安徽治淮便由地方自發(fā)治淮轉為由中央統(tǒng)一帶領下的治淮。治淮工作全面開始后,國家采取以工代賑,在治理淮河的同時救濟災民,得到民眾的積極支持。但隨著災情的遠去,治淮與救災的分歧、治淮與農(nóng)耕、副業(yè)生產(chǎn)的矛盾和工資少等問題逐漸凸顯,民眾對治淮的態(tài)度便隨之由積極轉為消極,這嚴重影響治淮工程的順利進行。而毫無疑問,治淮是不容耽擱的。在此種情況下,當局決定通過發(fā)動政治動員來調(diào)動民眾的治淮積極性。隨后,從中央高層到地方基層政府,都積極投入到治淮政治動員工作中去。首先,通過訴苦、時事宣傳等愛國主義教育,掀起民眾的愛國熱情。在此基礎上,進而發(fā)起抗美援朝運動、立功競賽運動和增產(chǎn)節(jié)約運動,來激發(fā)民眾的干勁,提高勞動效率。至此,淮河治理便走上運動化的道路,治淮工程即由單純的水利工程上升為政治任務。作為一項政治任務,民眾紛紛積極參與,因為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無人愿意被扣上政治態(tài)度有問題的帽子。因此,治淮運動化成功地解決了民工動員困難的問題。但作為一把雙刃劍,治淮運動化,在調(diào)動民眾積極性、提高勞動效率和促進工程順利建成的同時,也造成了片面追求工程進度而忽視了工程質(zhì)量、管理和人員安全的問題。
【關鍵詞】:1950年代 安徽 淮河治理 運動化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財經(jīng)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V882.3-09;K27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緒論9-16
- 第一節(jié) 選題緣由與研究意義9-10
- 一、選題緣由9-10
- 二、研究意義10
- 第二節(jié)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與趨勢10-15
- 一、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10-14
- 二、研究趨勢14-15
- 第三節(jié) 研究思路與方法15-16
- 一、研究思路15
- 二、研究方法15-16
- 第二章 淮河流域災害概況及其成因16-20
- 第一節(jié) 淮河流域災害概況16-17
- 第二節(jié) 淮河流域災害成因17-18
- 第三節(jié) 歷代淮河治理概述18-20
- 第三章 安徽治淮興起20-25
- 第一節(jié) 1949年、1950 年水災20-21
- 第二節(jié) 安徽地方治淮21-23
- 第三節(jié) 中央統(tǒng)一治淮23-25
- 第四章 治淮運動化25-40
- 第一節(jié) 治淮利益分歧25-30
- 一、治淮與救災25-27
- 二、治淮與農(nóng)耕、副業(yè)生產(chǎn)的矛盾27-28
- 三、工資問題28-30
- 第二節(jié) 治淮運動具體措施30-40
- 一、抗美援朝運動31-34
- 二、立功競賽運動34-37
- 三、增產(chǎn)節(jié)約運動37-40
- 第五章 安徽治淮效果40-45
- 第一節(jié) 安徽治淮成效40-41
- 第二節(jié) 安徽治淮教訓41-45
- 一、質(zhì)量問題41-42
- 二、管理問題42
- 三、安全問題42-45
- 結語45-46
- 參考文獻46-49
- 附錄49-54
- 在讀期間科研成果54-55
- 致謝5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明義;;我省治淮事業(yè)成就輝煌 任重道遠 在紀念治淮50年大會上的賀詞[J];河南水利;2000年06期
2 李德武;張進平;;治淮輝煌50年[J];河南水利;2000年05期
3 寧遠;治淮50年的基本經(jīng)驗和今后的目標任務[J];中國水利;2000年11期
4 ;迎接治淮五十周年[J];治淮;2000年01期
5 ;五十年治淮成就和效益[J];治淮;2000年10期
6 蔡敬荀;五十年代治淮回顧[J];治淮;2000年10期
7 王樹生;昔日“鍋底洼” 今日魚米鄉(xiāng)——興化市治淮五十年水利建設成就綜述[J];治淮;2000年10期
8 敬正書;在紀念治淮五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J];治淮;2000年11期
9 張祚蔭;淮河不根治 安徽無寧日——紀念治淮五十周年[J];治淮;2000年12期
10 楊圣福;五十春秋鑄輝煌——紀念新中國治淮五十周年[J];治淮;2000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寧遠;;50年的治淮經(jīng)驗和新世紀的目標[A];中國水利學會200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1年
2 毛世民;許滸;;治淮與河湖江海的關系[A];第十三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文集[C];1999年
3 王艷;;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 促進治淮健康發(fā)展[A];青年治淮論壇論文集[C];2005年
4 胡長虹;徐楠楠;;正確處理治淮工作中的幾個關系 促進流域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A];青年治淮論壇論文集[C];2005年
5 劉毅;;十年治污看得失[A];2005中國水利發(fā)展報告[C];2005年
6 張志剛;馬澤生;;充分運用知識管理 促進新時期治淮事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A];青年治淮論壇論文集[C];2005年
7 吳春梅;;張謇治淮方略文獻評析[A];第二屆淮河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8 高峻;;建國初期對淮河的全面治理及歷史經(jīng)驗[A];當代中國研究所第三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9 ;前言[A];青年治淮論壇論文集[C];2005年
10 馬澤生;齊傳富;;把握現(xiàn)代管理理念 服務流域科學管理[A];青年治淮論壇論文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建章 楊勤;全面加快治淮前期工作步伐[N];中國水利報;2004年
2 通訊員 王春夏 記者 聶建春;確保如期實現(xiàn)國務院治淮目標[N];安徽日報;2006年
3 伊始 記者 聶建春;堅持又好又快要求完成既定治淮任務[N];安徽日報;2007年
4 本報通訊員 王飛;“三個安全”打造治淮新亮點[N];中國水利報;2006年
5 本報記者 許江 王浩宇 黃海悠;團結治淮 務求必勝[N];中國水利報;2006年
6 記者 許江 黃海悠 王浩宇;確保如期完成國務院確定的治淮任務[N];中國水利報;2006年
7 記者 李先明;為實現(xiàn)國務院確定的治淮目標而努力[N];中國水利報;2006年
8 本報通訊員 唐偉;治淮進程將進一步加快[N];中國水利報;2006年
9 本報記者 李順卿 李春明;盛世治淮[N];中國水利報;2006年
10 本報通訊員 王飛;治淮,2007年面臨大考[N];中國水利報;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許銳;張謇治淮事業(yè)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6年
2 魏雪瓊;1950年代安徽治淮研究[D];安徽財經(jīng)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66846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668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