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靈與藤蔓:魯南大刀會及黃石山慘案研究1900-1940
發(fā)布時間:2017-08-01 10:25
本文關(guān)鍵詞:巨靈與藤蔓:魯南大刀會及黃石山慘案研究1900-1940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大刀會 黃石山慘案 社群 地方社會場域
【摘要】:作為魯南地方居民對1925年至1931年間嚴重的社會生態(tài)災難(集中體現(xiàn)在泛濫成災的匪患上)的應激反應,大刀會的傳播與擴散是一種地方性的文化遷移現(xiàn)象。這一社群的出現(xiàn)在一定意義上再造了地方社會結(jié)構(gòu),修復了被土匪所破壞的地方社會生態(tài),而莒縣、沂水大刀會是這方面的一個杰出典型。然而,在一年多的時間里,魯南旗會事件以一系列沖突的形式發(fā)生,并最終導致了黃石山慘案,莒沂大刀會由此走向了它的終點。魯南旗會事件發(fā)生在韓氏主魯初年,一個全新的地方社會秩序正處于重建之中。在這一國家主導的過程中,莒沂青旗會不僅面臨著合法性的困境,還在自衛(wèi)和自治兩個方面上與政府發(fā)生了沖突。作為一種強勢的文化權(quán)力網(wǎng)絡,國家的歸來對地方社會場域產(chǎn)生了微妙變化,地方政府形成了強大的社會控制和社會動員能力,而莒沂青旗會的悲劇性結(jié)局正與此密切有關(guān)。不過,國家的擴張也遇到了難以解決的困境,最終導致了地方社會生態(tài)的再度惡化。大刀會在魯南的出現(xiàn)與消失是一種內(nèi)涵豐富的地方性社會文化現(xiàn)象。一方面,作為地方居民的一場社會文化實踐,大刀會的啟動方式是地方社會生態(tài)的一種反映;另一方面,大刀會的消失是它與國家這一巨大的文化系統(tǒng)個體在地方社會場域中沖突、斗爭的結(jié)果。魯南大刀會的遭遇不僅折射了“近代”以來(特別是民國以來)地方民眾一些共同的遭遇,以及國家與地方社會之間的一些深層互動,更是一場地方性文化與現(xiàn)代性文化的對話,而這種對話一直持續(xù)至今。
【關(guān)鍵詞】:大刀會 黃石山慘案 社群 地方社會場域
【學位授予單位】:復旦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K26
【目錄】:
- 附件3-25
- 中文摘要25-26
- ABSTRACT26-27
- 綴語27-28
- 引言 現(xiàn)身于地方生活的大刀會28-36
- 一、選題緣由和意義:地方居民的生活景觀28-31
- 1、“×石山”:一樁被遮蔽的慘劫28-30
- 2、日常視角:常人世界的綜觀30-31
- 二、“錯畫”里的棲居者:地方性社群大刀會31-36
- 1、學術(shù)史回顧、論文結(jié)構(gòu)和資料綜述31-33
- 2、理論思路:“地方社會場域”的引入33-36
- 第一編 地方?空間魯南場景:蒙山訴水間的世界36-215
- 引子 黃世山慘案36-38
- 第一章 人與地:地理人文環(huán)境38-118
- 第一節(jié) 生民其居:沂屬之地38-51
- 一、山水懷抱:自然地理環(huán)境38-41
- 1、齊魯鎖鑰:山水形成的脈絡38-40
- 2、沂州府地:政治技術(shù)的標簽40-41
- 二、人居形態(tài):基本聚落三種41-44
- 1、村莊起源以及節(jié)點般的集鎮(zhèn)41-42
- 2、金城湯池:作為中心的縣城42-44
- 三、“休咎尤要”:自然生態(tài)概況44-48
- 1、“見面一大片”:論略里的注解44-45
- 2、旱魃、蟲子市和蝗神的故事45-48
- 四、1934年素描:“十八世紀式的社會”48-51
- 1、“富于保守性”:鄉(xiāng)土調(diào)查里的民情48-49
- 2、社會現(xiàn)狀概略:《重修莒志》里的記載49-51
- 第二節(jié) 社群辨析:社會的基本形態(tài)51-68
- 一、“敬宗收族”:基礎(chǔ)性的社群51-55
- 1、“家族本位”:以汀溝于氏為例51-53
- 2、請家堂:“世代相傳”的文化53-55
- 二、民諺俗語里的大族傳說:以劉南宅為例55-59
- 1、神話里的家族與住宅:“劉南宅”55-57
- 2、科舉與望族:帝國庇蔭下的巨室57-59
- 三、“客家子”與“主家”:租佃制度概況59-64
- 1、由莊戶人、財主脖子談到張家莊子59-61
- 2、干打鞭與陪牛地、吃地糧與撥房工61-64
- 四、“出家人”:邊緣社群的生活64-68
- 1、出家與受戒:楊志明的個人回憶64-66
- 2、浮來舊事:佛成和他的弟子們66-68
- 第三節(jié) 民生脈絡:隱現(xiàn)的經(jīng)濟圈68-94
- 一、“繞著地頭轉(zhuǎn)”:作為生計之本的農(nóng)業(yè)68-75
- 1、農(nóng)事一年:《農(nóng)圃便覽》里的記載69-73
- 2、五谷及其他:耕作法和農(nóng)產(chǎn)種類73-75
- 二、百工與商旅:各縣工商業(yè)概況75-79
- 1、“皆農(nóng)家者流”:由《考工記》談起75-77
- 2、中心與腹地:工商業(yè)的地理差異77-79
- 三、“一方之貨”:蠶桑與花生79-87
- 1、“蠶繅微利”:東山柞繭與南山絲79-84
- 2、“出口大宗”:許村與花生的故事84-87
- 四、“纖悉均關(guān)生計”:脆弱的經(jīng)濟體系87-94
- 1、“兇荒之妙制”:由煎餅談衣食住行87-90
- 2、舊法與兇歲:“耕識圖”和“呼吁書”90-94
- 第四節(jié) 生態(tài)細微:日常生活的若干剖面94-118
- 一、集會與節(jié)慶:地方生活的兩個副章94-99
- 1、“通工易事”:集與會的分工協(xié)作94-97
- 2、節(jié)慶之鏈:地方居民的心靈節(jié)拍97-99
- 二、“廟多神眾”:混沌的信仰世界99-106
- 1、“敬禱諸神”:由“莒州廟全”談起99-104
- 2、“搬龍王爺爺”:靈公山龍神廟祈雨104-106
- 三、“搭臺唱戲”的流動景觀106-110
- 1、“萬人坑”:張之棟的個人回憶106-108
- 2、“唯一的娛樂”:農(nóng)村演劇簡析108-110
- 四、縮微標本:社會生態(tài)系統(tǒng)里的廟會110-118
- 1、1932年浮來山廟會:李鼐先生的講述110-115
- 2、信仰、娛樂與經(jīng)濟:廟會與地方社會生態(tài)115-118
- 第二章 從危機到災難:二十年代社會生態(tài)的惡化118-215
- 引子 遲鈍的村民118
- 第一節(jié) 從帝國到民國:清末民初的地方影像118-145
- 一、王朝遺跡:枯骨冢、僧王廟和圩寨118-123
- 1、“只有神佛能弄清”:枯骨冢與僧王廟118-121
- 2、團練與圩寨:防衛(wèi)策略的官民分野121-123
- 二、震蕩余波:民初沂水縣的紛爭123-128
- 1、“三麟之亂”:學校、政黨及劉南宅的沒落123-127
- 2、“肚子里有牙”:訟棍與同盟會員張克縵127-128
- 三、名宦與好官:一個縣官的民國經(jīng)歷128-135
- 1、仕莒記略:“與莒人相習若一家然”128-131
- 2、“要想當好官”:“護官符”與大仙堂131-135
- 四、新政二例:警察與學校的開設(shè)135-145
- 1、“開辦數(shù)年不能推廣”:警察的設(shè)立135-137
- 2、洋學與私塾:學制之變后的“雙軌制”137-145
- 第二節(jié) “稀有之慘劇”:1925-1930年間的天災人禍145-170
- 一、“天道無親”:1928年災荒紀略145-152
- 1、“重重災劫”:賑務報告里的圖景145-148
- 2、“飛蝗神話”:“螞蚱市”及其他148-152
- 二、“山東百姓受了坑”:魯張之禍152-158
- 1、“甲于全國”:苛捐雜稅之害152-155
- 2、“兵來一掃清”:丘八之禍155-158
- 三、“國民干遭殃”:百姓眼中的“北伐”158-163
- 1、“都是土豪大頭黃”:劉黑七禍莒158-161
- 2、“可憐莒民受牽連”:高桂滋困城161-163
- 四、“土匪市”:社會基礎(chǔ)的破壞163-170
- 1、慘案種種及日常生活紊亂163-167
- 2、雪天哀鴻:逃亡者的講述167-170
- 第三節(jié) 致命的創(chuàng)口:從隱患到災禍170-193
- 一、作為盜藪:沂州匪患問題探微170-175
- 1、“天命將亂”:一份偽示里的真言170-173
- 2、“非自今始”:“土匪世界”三度出現(xiàn)173-175
- 二、“噬臍之禍”:兵匪通氣的積弊175-182
- 1、“十八家大人”:一個絕妙的例證175-177
- 2、兵匪通氣論:相關(guān)報道的梳理177-182
- 三、匪禍告哀:八里巷慘案前后182-187
- 1、未有之浩劫:各界電文與官方處理182-184
- 2、冤枉廟的警示:一個標志性的事件184-187
- 四、徒勞的努力:地方精英的失敗187-193
- 1、兗沂治安討論會的成立和呼吁188-189
- 2、杯水車薪:合法途徑解決無望189-193
- 第四節(jié) “匪夷所思”:劉黑七的人生注解193-215
- 一、亡命之徒:“以掠奪為職業(yè)的游民”194-198
- 1、破壞性社群的定位與基本構(gòu)成194-196
- 2、“出身捷徑”:殺人放火做大官196-198
- 二、匪首群像:何謂“職業(yè)土匪”198-202
- 1、“西南馬子”:以抱犢崮為標志的匪區(qū)198-199
- 2、石增福從匪記:被“染污”的人生199-202
- 三、“闖土匪”:羊倌劉堂的選擇202-206
- 1、山神節(jié)前:家庭、經(jīng)歷和誓言202-205
- 2、放羊調(diào)里:“尋思尋思不坦然”205-206
- 四、改名前后:一朝匪皮換新裝206-215
- 1、劉團發(fā)祥史:作為匪巢的蒙山萬壽宮206-211
- 2、“就撫”國軍:北伐先遣軍與新四師211-215
- 第二編 事件.曰常鄉(xiāng)土之蔓:魯南鄉(xiāng)村中的大刀會^——以莒沂青旗會為例215-397
- 引子 那時的年頭215-216
- 第三章 “借秧子”:魯南大刀會的興起216-269
- 第一節(jié) “自衛(wèi)之好教材”:蒙陰八寨的故事216-229
- 一、匪情與自衛(wèi)方式的交互演變216-220
- 1、“幾無一日不遭匪劫”:蒙陰匪禍及其根源216-218
- 2、“失敗中的覺悟”:由不相顧到守圍218-220
- 二、八寨之地:聚落景觀的構(gòu)筑220-223
- 1、原則:先人和,再地利220-222
- 2、方法:圍墻、炮樓與械彈222-223
- 三、“組織系統(tǒng)”與“防守法”223-227
- 1、寨之組織:戰(zhàn)時與平時223-225
- 2、日常“防守法”的演變225-227
- 四、由村到寨:社會更生與文化實踐227-229
- 1、“自衛(wèi)之效力”和“大的趨勢”227-229
- 2、多重之寨:小社會的自治與更生229
- 第二節(jié) 神威與大運:莒沂青旗會的興盛229-245
- 一、大古家溝:一個村莊的行動229-233
- 1、龍公山下:條子、族長和武學堂229-231
- 2、土地廟前:杜梨子樹上的“成果”231-233
- 二、從“保護村莊”到“謾罵魯張”233-238
- 1、八里巷與太湖村:兩個村莊的遭遇233-236
- 2、“跋扈”“橫行”:魯張時期略影236-238
- 三、“聲勢浩大”:莒沂大刀會的發(fā)端238-241
- 1、村莊之鏈:田瑞、張恒遠與青旗會238-240
- 2、“南軍打,北軍退,中間出了個五旗會”240-241
- 四、“神通得此證明”:淵子河一役的威名241-245
- 1、淵子河畔:時間、經(jīng)過和參加者241-243
- 2、新增份子:徐謙鳳所講的細節(jié)243-245
- 第三節(jié) 道會暗林:魯南社會的另一面245-259
- 一、隱秘網(wǎng)絡:“秘密社會”管窺245-247
- 1、“無足深怪”:“孝帽子會”辨證245-246
- 2、密語召喚:孫守立的個人遭遇246-247
- 二、“民國第一家”:在家禮、三番子247-252
- 1、儀式與手勢:一個“盒子皮”之所見247-250
- 2、“土匪都不敢惹”:“大雜燴”的威力250-252
- 三、夏家道的變遷:從吃齋道到茹素團252-257
- 1、夏半仙、《救世寶筏》和神仙府252-254
- 2、“莒沂總齋團”:“茹素團”與九大寨254-257
- 四、社會危機的反應:兩個例證的結(jié)論257-259
- 1、“二把手”上:萬教傳在沂水的威風257-258
- 2、乘輿辨名:道會興起與社會危機258-259
- 第四節(jié) 應激反應:生態(tài)災難與“工具理性”259-269
- 一、大刀會的宗旨及其淵源259-260
- 1、誤傳何來:“孝帽子會”再辨證259-260
- 2、“符法護身”:一則遺曲里的歷史260
- 二、“二周村”之劫:帶血的“勾子”260-263
- 1、重鎮(zhèn)悅莊:修圍及慘案原委260-262
- 2、“處決勾子”:廟會上的審判262-263
- 三、劫后余談:會場里的新面孔263-266
- 1、“破圍子”:劉黑七的拿手好戲264-265
- 2、管廷獻論結(jié)寨的六便與七難265-266
- 四、地方社會對生態(tài)災難的應激反應266-269
- 1、由山社說起:農(nóng)村合作組織的豐富性266-267
- 2、會名的思考:工具命名之下的理性267-269
- 第四章 在鄉(xiāng)土上滋蔓:旗會蔓延分析269-309
- 第一節(jié) 地方性文化遷移:遷入與傳播簡析269-280
- 一、“怪異的學問”:入會儀式一覽269-272
- 1、“結(jié)入其群”:徐謙鳳的講述269-271
- 2、大同小異:相關(guān)記載的梳理271-272
- 二、精神轉(zhuǎn)換法:作為信仰的身體話語272-275
- 1、“裝身”:神靈、兜肚和禁忌272-273
- 2、“過場”:請神、吃符和排刀273-275
- 三、“請老師”:由外地到本地的過程275-277
- 1、睡莊的啟示:渠道與媒介275-276
- 2、“滕嶧地方”:勃興之地探源276-277
- 四、“立會”:本地化依托的文化網(wǎng)絡277-280
- 1、會員探視:日常場景下的必然277-278
- 2、桃園三月:拜把子背后的神話278-280
- 第二節(jié) “儼然宗教”:社群的崛起280-290
- 一、旗會的基本成員和組織形態(tài)280-283
- 1、不可分離:會員與農(nóng)民的雙重身份280-282
- 2、超越村落:會與團的兩級組織282-283
- 二、大刀問題:武器里的經(jīng)濟理性283-286
- 1、三種武器:大刀、快槍與扎槍頭283-284
- 2、槍價考略:“人人看著快槍好”284-286
- 三、首領(lǐng)群像:旗會造就的“精英”286-288
- 1、調(diào)查里關(guān)于旗會領(lǐng)袖的內(nèi)容286-287
- 2、旗會首領(lǐng)的基本情況分析287-288
- 四、“同心土變金”:大刀會“摸底”288-290
- 1、由被動到主動:防御性策略的演進288-289
- 2、“會者,合也”:旗會的整合作用289-290
- 第三節(jié) “總老師”:棗紅大馬上的田瑞290-299
- 一、田瑞前傳:大老粗、經(jīng)紀和小商販290-293
- 1、“袖中乾坤”:由莒地嘎語談經(jīng)紀290-292
- 2、人物素描:出身、經(jīng)歷和見識292-293
- 二、從白馬到紅馬:禮物的多重意味293-296
- 1、“門口拴著高頭馬”:一段“牛馬經(jīng)”293-295
- 2、“走馬看紅”:“負重致遠”的開始295-296
- 三、一個比較案例:紅旗會首領(lǐng)法真296-298
- 1、趙善義的轉(zhuǎn)變:從和尚到法師296-297
- 2、游俠之性:家庭、寺院和幫伙297-298
- 四、職業(yè)的意義:“總老師”、“總會”298-299
- 1、另類經(jīng)紀:師承關(guān)系與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298
- 2、群體與個人:首領(lǐng)的責任和性格298-299
- 第四節(jié) 神秘與熟識:旗會的出場299-309
- 一、神秘的香堂:象征空間分析299-301
- 1、“不然,是不允許你到香堂看的”299-300
- 2、由土地廟說起:獨特的聚落景觀300-301
- 二、分離和契合:日常生活的重構(gòu)301-304
- 1、練功習武:古秀林的講述301-303
- 2、獨辟領(lǐng)域:生活場景舉例303-304
- 三、關(guān)于“搭臺唱戲”的兩則回憶304-306
- 1、“好不威風”:五天五夜的大戲304-305
- 2、“一大快事”:馬家拐頭的聚會305-306
- 四、神樓的見證:戲臺上的大刀會306-309
- 1、戲里戲外:狂歡之中的社會交流306-307
- 2、鄉(xiāng)土顫抖:浮來山廟會上的場景307-309
- 第五章 從沖突到慘案:莒沂青旗會的結(jié)局309-361
- 第一節(jié) “一點惡因”:沂水六區(qū)事件309-319
- 一、重回水由村:追述的起點309-310
- 1、“沒起沖突”:袁福英等的回憶309-310
- 2、宣戰(zhàn)與對抗:1933年的報道310
- 二、杜紹曾的外號及對青旗會的指責310-312
- 1、“杜燒包”:六區(qū)區(qū)長杜紹曾310-311
- 2、“大刀會是邪教,不是順民”311-312
- 三、“點他的火燒他的包”:杜紹增之死312-316
- 1、“興辦學堂”:關(guān)于起因的三種記載312-313
- 2、“杜紹增必須服輸”:沖突經(jīng)過和結(jié)果313-316
- 四、“實為地方三幸”:事件的“和平處理”316-319
- 1、“今后要安分守己”:勸導、宣慰和彈壓316-318
- 2、應變有方:運其昌所受嘉獎與恭頌318-319
- 第二節(jié) 風波迭起:多次上演的血劇319-334
- 一、風潮日重:青旗會與紅旗會沖突319-322
- 1、“失教的民眾”和三種思想的顯現(xiàn)319-320
- 2、滿堂坡:“細故”與“門戶之見”320-322
- 二、“軒然大波”:五旗會與紅旗會沖突322-324
- 1、“螳臂當車”:一篇詳實的報道322-323
- 2、縣志記載、德政宣言及其他323-324
- 三、事起防務捐:盛家垛莊之禍324-329
- 1、“連莊會會費”,還是“防務捐”?324-327
- 2、“一個大仗”:黃沙溝交火的回憶327-329
- 四、北鄉(xiāng)暴動:沙溝事件始末329-334
- 1、李德的回憶:趙玉瑞的辦會329-330
- 2、“打局子”:與李景崗的沖突330-334
- 第三節(jié) “暴動”造成:蘇村遭遇前后334-345
- 一、蘇村遭遇:一次“激戰(zhàn)”的考證334-337
- 1、鄉(xiāng)下老造反:展書堂談騷亂始末334-336
- 2、“巧遇而已”:回憶與調(diào)查里的記載336-337
- 二、騎虎難下:青旗會陷入的困境337-339
- 1、“拉到沂水去鬧”:田瑞的憤怒337-338
- 2、“兩全其美”:劉蔭第的陰謀計338-339
- 三、闖了大禍:盛家垛莊的包圍339-341
- 1、“包圍”考證:端午節(jié)那天的事情339-340
- 2、“意涉偏袒”:為何青旗會不信運其昌340-341
- 四、息事寧人:李樹春二次宣撫341-345
- 1、二赴魯南:相關(guān)報道的梳理341-344
- 2、立刻歸正:告民眾書和告民眾歌344-345
- 第四節(jié) 從招安到慘案:不平靜的麥季345-361
- 一、風雨欲來:麥熟時節(jié)的“招安”346-349
- 1、“欺騙的辦法”:邵德孚的講述346-347
- 2、“一網(wǎng)打盡”:真相及其后果347-349
- 二、“黃石山上出黃牛,大劫來了起云頭”349-352
- 1、“神牛相助”:趙鐘璞的講述349-350
- 2、沂河以西:謠言和黃石山寨350-352
- 三、人間地獄:黃石山慘案的發(fā)生352-356
- 1、大舉攻剿:運其昌對此事的說法352-354
- 2、“奇酷極慘”:三名親歷者的講述354-356
- 四、慘案的罹難人數(shù)與善后事宜356-361
- 1、“有城三重”:相關(guān)報道及罹難人數(shù)356-358
- 2、“澤及枯骨”:官方和民間的善后358-361
- 第六章 腹地的大癥結(jié):大刀會與地方社會生態(tài)361-397
- 第一節(jié) 藤蔓伸展:農(nóng)民自救與社群合作361-370
- 一、“根株總未能絕”:從清末到民國361-363
- 1、火神廟唱戲:帝國晚期的案例361-362
- 2、無處不在:“以抵抗兵匪為戰(zhàn)事”362-363
- 二、大堰堤莊的例子:紅槍會與無極道會363-366
- 1、“唯一的救命星”:紅槍會的組織和工作363-364
- 2、反感與仇視:接踵而至的無極道會364-366
- 三、“農(nóng)民自救運動”的其情其理366-369
- 1、馮銳論紅槍會發(fā)生的“必然趨勢”366-368
- 2、“掙扎著活下去”:“農(nóng)民自救運動”368-369
- 四、“農(nóng)民自救運動”的實現(xiàn)形式369-370
- 1、“立會”:“辦公事”的組合形態(tài)369
- 2、不可磨滅:社群生活的合作精神369-370
- 第二節(jié) “暴動”初探:以社群為視角370-376
- 一、地方社會場域里的突變370-371
- 1、旗會崛起與社會結(jié)構(gòu)的制衡370
- 2、旗會林立:社群擴張的結(jié)果370-371
- 二、旗會之間的合作與沖突371-373
- 1、由“聯(lián)合戰(zhàn)線”到“互相攻擊”371
- 2、矛盾原因:“那些頭頭本身有問題”371-373
- 三、潛滋暗長:旗會的“不軌”行為373-375
- 1、“反對鹽務”:鬧沭水鹽行373-374
- 2、“甚至反抗賦稅”的罪名374-375
- 四、失敗的調(diào)解與沖突的演變375-376
- 1、“與他們彼此都結(jié)為好友”375-376
- 2、禍事西引:由莒縣到沂水376
- 第三節(jié) “四老師”的不歸路與歸路376-383
- 一、“軸筋子小土地主”:家境與性情376-378
- 1、被燒的油坊:家境狀況簡析376-377
- 2、習武之人:一段傳說的背后377-378
- 二、豪俠傳奇:“大莊客”的故事378-380
- 1、“事大事小,應九到就了”379
- 2、“作了亂子”:聚義駝兒山379-380
- 三、兒子之死:張恒遠的威望巔峰380-381
- 1、最初的聲名:兵工廠、“四老師’380
- 2、公私之間:他那一刻的猶豫380-381
- 四、個性的兩面:怕官與決絕381-383
- 1、他為何采取了劉蔭第的建議381-382
- 2、“死了也得去”:最后的選擇382-383
- 第四節(jié) 疾病與醫(yī)生:流行癥及其善后方案383-397
- 一、馮銳針對紅槍會問題的補救辦法383-385
- 1、“遠久適用”:治本的三種方法383-384
- 2、“暫時用用”:治標的三個時期384-385
- 二、王鏡銘對紅槍會問題的探討385-389
- 1、紅槍會構(gòu)成社會心理的解剖385-388
- 2、亡羊補牢:五項治標方法388-389
- 三、“未來的善后”:向云龍的方案389-391
- 1、“社會久病已發(fā)的一個表征”389-390
- 2、政治、教育和經(jīng)濟的措施390-391
- 四、“沒有好的收場”:善后方案的前提391-397
- 1、“真正的民國”:關(guān)于醫(yī)生的隱喻391-392
- 2、為什么“沒有好的收場”呢?392-397
- 第三編 國家.在場巨靈起舞:地方社會場域中的國家幻影——魯南旗會事件的深度解讀397-711
- 引子 場,祭神道也397-398
- 第七章 “北方模范省”:韓氏主魯時期的“訓政”398-493
- 第一節(jié) 韓氏主魯:政治變遷與秩序重建398-418
- 一、巨靈歸來:從地方社會場域考察政治變遷398-402
- 1、麟的歸來:紀念小學、匾額及其他398-400
- 2、“建國大綱”中的“訓政”規(guī)劃400-402
- 二、制度變更:北伐后的山東地方政府402-407
- 1、“省政大定”:省政府的組織與日常生活402-404
- 2、縣政改革:從縣公署到縣政府的改組404-407
- 三、“小道可觀”:韓復榘的人治政風407-416
- 1、“納民于軌物”:四大“預定行政計畫”407-412
- 2、1933年出巡魯南:韓氏政治的爭議412-416
- 四、由李樹春談起:政府的事件處理416-418
- 1、忙碌的民政廳長:由“特殊事件”看運行機制416-418
- 2、“抗拒清鄉(xiāng)”:由撫到剿及善后方式418
- 第二節(jié) “殊屬不法已極”:青旗會在體系外的命運418-443
- 一、“根本清鄉(xiāng)”:官方的努力418-425
- 1、“當務先其所急”:以兜剿抱犢崮為例418-421
- 2、清鄉(xiāng)特區(qū):一項要政的制度考察421-425
- 二、省防與縣防:防衛(wèi)體系的構(gòu)建425-437
- 1、第三路軍、公安局與民團425-431
- 2、“社會自衛(wèi)”:聯(lián)莊會考略431-437
- 三、合法性之困:青旗會加入新秩序的失敗437-439
- 1、“法定民眾之唯一自衛(wèi)團體”437-438
- 2、“不正當之團會”的下場438-439
- 四、“不祥之器”:地方駐軍在事件中的角色439-443
- 1、由“調(diào)和”到“血洗”:運其昌的“兩手”439-441
- 2、“沒有錢是不能打仗的”:駐軍生態(tài)一覽441-443
- 第三節(jié) 鄉(xiāng)霸的產(chǎn)生:李五禿與聯(lián)莊會443-462
- 一、甲長的產(chǎn)生機制:制度、家族及其他443-448
- 1、“責無旁貸”:范筑先與聯(lián)莊會443-445
- 2、沙溝李家、香山堂和崖莊局子445-448
- 二、“拔壯丁”:青旗會與聯(lián)莊會的競爭448-453
- 1、常備會丁問題與輪調(diào)訓練定章的制定448-450
- 2、“俺會上的人就不受訓”:莊戶人的邏輯450-453
- 三、“洗手辦公”:槍械及經(jīng)費問題453-456
- 1、老蒲的遭遇:《五十元》里的派槍問題453-455
- 2、“都是老百姓的錢”:義務職及經(jīng)費問題455-456
- 四、騷擾地方:聯(lián)莊會和民團的問題456-462
- 1、保民與害民:訓令里的民團問題456-460
- 2、“義勇堪嘉”:由匾額談到體制460-462
- 第四節(jié) “古樹的花朵”:范筑先的縣長生涯462-493
- 一、“親民之官”:韓氏主魯時期的縣長462-472
- 1、從參議到縣長:由出身談到資格和程序462-466
- 2、“職責專重”:以“勤政愛民”的唐介仁為例466-472
- 二、“如此慘局”:范筑先與旗會的遭遇472-477
- 1、“勿蹈前轍”:李樹春和韓復榘的訓令472-474
- 2、從“改組”、“防范”到“因病調(diào)省”474-477
- 三、“臨沂水倒流”:沂水橋頭的范筑先477-484
- 1、一清二白:上任原因和離任情景477-480
- 2、“縣政府的太上皇”:駐軍的“壞處”480-484
- 四、“世道人心太壞”:成敗之間的縣長生態(tài)484-493
- 1、“法外”“重典”:韓氏懲戒縣長的“奇聞”484-488
- 2、“干一年就算好”:縣長的困難與“上計”488-493
- 第八章 新政病民:地方自治的深層回響493-566
- 第一節(jié) “國家良法美意”:訓政下的地方自治493-513
- 一、“總理遺教”:“訓政工作之重心”的實施493-498
- 1、“克期完成”:標準、程序與期限493-495
- 2、“急起直追”:山東開展經(jīng)過與成績495-498
- 二、“自治之花,憲政之果”:區(qū)長的產(chǎn)生498-504
- 1、“實驗室”:訓練所、學員、課程與實習498-502
- 2、“怎樣去辦理地方自治”:一位廳長的囑托502-504
- 三、“立機關(guān)”:自治團體的組織504-509
- 1、區(qū)公所:地點、職能、編制與經(jīng)費505-506
- 2、“密厥組織”:自治給地方帶來的網(wǎng)絡506-509
- 四、“小官多設(shè)”:委任區(qū)長的政治屬性509-513
- 1、區(qū)長之貴:自治人員,還是“行政官吏”?509-512
- 2、“以本縣人辦本地方事”:回避原則的爭論512-513
- 第二節(jié) “虐民擾民之具”:區(qū)長流弊及被廢513-533
- 一、“流弊百出”:韓復榘的發(fā)現(xiàn)和應對513-520
- 1、從“應禁四條”開始的“整飭”513-516
- 2、由“回避本籍”到“從新選任”516-520
- 二、“奉中央命令裁撤”:區(qū)制廢除前后520-525
- 1、立為特例:改進原則的制定520-523
- 2、區(qū)名不廢:善后事宜諸端523-525
- 三、理念失語:“國家政權(quán)建設(shè)”525-528
- 1、“一舉兩得”,還是“自相矛盾”?525-526
- 2、兩份檢討:官辦自治的名與實526-528
- 四、“莫大之隱患”:“土劣自治”的癥結(jié)528-533
- 1、“擅加附捐”和“私立公堂”528-531
- 2、流弊深重:各地簽注的理由531-533
- 第三節(jié) “杜燒包”:巨靈之火533-551
- 一、“新興觸手”:“國家陶甄”的花果533-536
- 1、“自治之義”:委任區(qū)長的出身問題533-535
- 2、舊區(qū)長與新區(qū)長:崇拜與信仰問題535-536
- 二、“事小體大”:“革命人物”與黑旗會的糾葛536-541
- 1、“辦事不當”,還是“辦事過于認真”?536-538
- 2、“某也不良”:新進少年的失望表現(xiàn)538-541
- 三、“無一不是過去的學生”:教育廳長的反思541-547
- 1、“士大夫教育”:“中學最有希望”541-545
- 2、“反心自念”:一位同學的來信545-547
- 四、真諦喪失:“新土豪劣紳”的簽注547-551
- 1、“北部幾省特別來得多”:一條解釋的考證547-550
- 2、“激成惡感”:區(qū)鄉(xiāng)長的負面印象550-551
- 第四節(jié) 衙門內(nèi)外:不安分的張之祥551-566
- 一、“人之初”:“在這灣污水中鬼混”551-555
- 1、、“這灣污水”:兩個小伙的出走551-553
- 2“吏無變更”:民國以后的書吏553-555
- 二、“永絕舊日書役積弊”:“刷新縣政之要務”555-560
- 1、從房科書吏到政務警察:改組辦法555-558
- 2、“從前班房舊制至此始為之清結(jié)”558-560
- 三、社群之間游移:投機中的身份轉(zhuǎn)換560-562
- 1、“維持”的結(jié)果:從青旗會首領(lǐng)到區(qū)長560-561
- 2、“日后咱們一家子了”:軍師與招安代表561-562
- 四、“不肖者奔競而進”:公門的誘惑562-566
- 1、分區(qū)設(shè)署:蔣委員長的改制563-564
- 2、“張先生,你就冤枉這一次吧!”564-566
- 第九章 不光彩的角色:魯南旗會事件中的士紳566-636
- 第一節(jié) 從調(diào)解到買囑:地方士紳的選擇566-582
- 一、作為地方性精英群體的士紳566-570
- 1、“官僚的一種變體”:以莒沂商會為例566-568
- 2、打倒土劣:紳治、官治與自治568-570
- 二、“無以矜式于其鄉(xiāng)”:帝國淪落后的士紳生態(tài)570-575
- 1、“鉆營奔競”:民國紳士的負面形象570-573
- 2、齊大滑傳:齊華亭的士紳奮斗史573-575
- 三、“戰(zhàn)勝環(huán)境”:韓氏眼里的“劣紳”575-580
- 1、“蟊賊”與“臭蟲”:韓對“劣紳”的痛斥575-577
- 2、“土菜”的故事:由支應局看官紳互動577-580
- 四、在青旗會與官府之間:士紳的倒向580-582
- 1、由“拉肥豬”說到“劉桂堂禍莒記聞”580-581
- 2、“最大妨礙”:那次縣政會議上的事情581-582
- 第二節(jié) 帝國余蔭:“拔爺”劉蔭第582-605
- 一、光耀門楣:家世與“呈身之路”583-589
- l、齒錄與行狀:劉蔭第的家世和榜樣583-585
- 2、“清貴的功名”:作為“正途”的拔貢585-589
- 二、十年風煙:帝國的最后一批官員589-596
- 1、最后的出路:舉貢會考與七品小京官589-593
- 2、“時不利兮”:同族兄弟的“疏途”593-596
- 三、“清潭魴鯉”:民國之后的劉蔭第596-601
- 1、名流之間:“拔爺”的交際網(wǎng)絡596-598
- 2、參議員之爭:一場賄選丑劇的主角598-601
- 四、“買好”:劉蔭第抉擇的深層原因601-605
- 1、“有大事還請他出主意”:由一份鄉(xiāng)謚文說起601-603
- 2、調(diào)解、“陰謀計”和電請:國大代表的注解603-605
- 第三節(jié) “本固枝榮”:張善人的立身之道605-623
- 一、“先認人,再認票”:善人碑的由來605-609
- 1、“像刮hr欏葉一樣”:雙祥號的成功之道605-607
- 2、治亂樞紐:“轉(zhuǎn)山堂”里的土票簡史607-609
- 二、“樂善好施”:作為地方性群體的“善人”609-613
- 1、耆英繪像:褒揚匾額里的常見細節(jié)610-611
- 2、“善行可風”:古老信量橋的見證611-613
- 三、道院中人:作為宣道長的純性613-620
- 1、沂水道院:籍方表里的群英會613-617
- 2、神語示警:“不可挽回”的“世道”617-620
- 四、善人與首領(lǐng):張熙恒與青旗會620-623
- 1、幸免劫運:離奇“善行”與票子零落620-621
- 2、“會徒對張極信仰”:首領(lǐng)與特使621-623
- 第四節(jié) “公正士紳”:幕后人物“于四爺”623-636
- 一、家大業(yè)大:于經(jīng)武對家業(yè)的經(jīng)營623-625
- 1、“修德于鄉(xiāng)”:由耆德二老看“六大家”623-624
- 2、家庭、教育以及成為富商的經(jīng)歷624-625
- 二、“不是一個官,也是一個紳”625-629
- 1、躋身政界:短暫的財政局長任期625-628
- 2、清鄉(xiāng)辦事處副主任和汽車公司經(jīng)理628-629
- 三、“數(shù)著‘汀溝’好財主”629-633
- 1、“養(yǎng)班子”:淳溝班的經(jīng)營629-631
- 2、財主的崛起及SM字分會631-633
- 四、“后臺操縱者”:于四爺與大刀會633-636
- 1、“于四爺跺跺腳”:“土皇帝”的傳說633-634
- 2、紅旗會首領(lǐng)和萬仙會總會長634-636
- 第十章 “漸入軌道”:地方政治風景素描636-711
- 第一節(jié) “朝發(fā)夕至”:運氏警告的“深意”636-659
- 一、文明所系:交通與國家建設(shè)636-641
- 1、“多匪之區(qū)”的民風解釋636-638
- 2、“在國家建設(shè)上極關(guān)重要”638-641
- 二、建設(shè)成績:“化外之區(qū)”的轉(zhuǎn)變641-649
- 1、空白填充:路政“成績尤為良好”641-646
- 2、網(wǎng)絡鋪開:“傳達政令,異常便捷”646-649
- 三、脈絡生長:巨靈的“非常道”649-655
- 1、織工面目:政治運作與社會動員650-653
- 2、器物之力:政治有機體的擴張653-655
- 四、隱蔽的在場:以魯南旗會事件為視角655-659
- 1、“仆仆征途”:李樹春的行蹤656-657
- 2、控制與反控制:旗會的回應657-659
- 第二節(jié) “一切建筑工作才可以開始”659-674
- 一、賊名扔掉:兩個匪首的不同結(jié)局659-663
- 1、w翎納希菏齦5摹昂檬隆,
本文編號:60378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603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