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同意從朝鮮撤軍原因探析
本文關鍵詞:李鴻章同意從朝鮮撤軍原因探析
【摘要】:1885年4月,李鴻章在中日天津談判中同意從朝鮮撤兵是由多重因素決定的,既有駐朝將士思鄉(xiāng)心切、急欲回國的現(xiàn)實因素,又有基于"外須和戎,內(nèi)須變法"前提下的對日妥協(xié)的考量,更有在"不沾不脫"原則下恪守宗藩體制的深層次戰(zhàn)略預期?梢哉f,前兩者是撤兵的枝節(jié)因素,第三條則是撤兵的根本原委。遺憾的是,后世治史者沒能洞察李鴻章的良苦用心,反而是沿著線性因果的思維方式,誤取誤讀,痛加貶斥,將原本縱橫交錯、復雜多變的歷史事實,弱化為一條線索清晰、答案明確的人為設計流程。
【作者單位】: 聊城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關鍵詞】: “不沾不脫” 宗藩體制 中日 《天津條約》
【基金】:2013年山東社科規(guī)劃重大項目“從閉關到開放:朝士視察團研究”(項目號13BLSJ02)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K252
【正文快照】: 1885年4月18日,中日《天津條約》規(guī)定:“中日同時從朝鮮撤軍,爾后一方出兵朝鮮,必須事先告知對方”。從此后的史實來看,此條規(guī)定危害極大,直接導致了日本在10年后的迅速出兵,掌握了戰(zhàn)爭爆發(fā)前的主動權(quán),贏取了甲午戰(zhàn)爭的勝利。由此也就衍生出一個問題:作為締約者,李鴻章懂軍事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禮恒;;李鴻章主持朝鮮外交事務的原因探析[J];江蘇社會科學;2015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禮恒;;李鴻章同意從朝鮮撤軍原因探析[J];廣東社會科學;2016年04期
2 郭海燕;;李鴻章與近代中朝軍事通訊網(wǎng)的建立——以架設朝鮮半島電報線為中心的研究[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6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希蓮;張禮恒;;李鴻章與中國首批留美學生[J];聊城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柳岳武;;道、咸、同時期中國傳統(tǒng)宗藩體制瓦解之考析[J];南京社會科學;2009年02期
2 林龍飛;清代宗藩體制的形成及特點初探[J];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3 孫易紅;“球案”及其對中朝宗藩體制的沖擊[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4 馬粼;晚清宗藩體制的終結(jié)對“洋人的朝廷”形成的影響[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5 趙興元;順治時期中朝之間的封與貢[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6 王元周;;清韓宗藩體制的禮儀體驗與認識——以三跪九叩頭禮為中心[J];北大史學;2012年00期
7 羅強;;甲午戰(zhàn)爭前袁世凱對朝鮮干涉及中朝宗藩體制的瓦解[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8 柳岳武;;傳統(tǒng)與變遷——康乾盛世下的宗藩體制[J];人文雜志;2009年02期
9 張禮恒;;論清朝對朝鮮政策的轉(zhuǎn)變及評價[J];韓國研究論叢;2008年01期
10 柳岳武;;道、咸、同時期清廷屬國政策之研究[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禮恒;;論清朝對朝鮮政策的轉(zhuǎn)變及評價[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一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紅續(xù);中國外交從宗藩體制向近代體制的轉(zhuǎn)型[N];學習時報;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黃俊華;李鴻章與晚清宗藩體制的瓦解[D];河南大學;2004年
2 林希;“球案”與近代亞洲格局的演變[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52943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529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