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中圖像:《申報》“北京特約通信”之于民初政治輿論的建構(1912.8-1918.12)
本文關鍵詞:鏡中圖像:《申報》“北京特約通信”之于民初政治輿論的建構(1912.8-1918.12),,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北京特約通信”,這個在特殊語境下產(chǎn)生的新聞欄目,它的出現(xiàn)與當時的政治變革是一脈相承的。袁世凱竊取民國政權后,全國的政治重心隨即北移,上海作為全國新聞的集散地,勢必需要一個中間人來傳遞信息。跌宕沉浮的時局、霧里看花的政治真相迫切需要通過新聞紙傳遞給民眾,以正視聽。于是,“北京特約通信”和風云際會的民初政治相互碰撞,形成了新聞撰述與政治輿論之間聯(lián)動的局面。本文透過《申報》“北京特約通信”,來窺探“北京特約通信”如何建構民初的政治輿論,如何呈現(xiàn)民初的政治圖景。 《申報》作為我國近代報刊史上的一家老牌大報,其見證了近代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和政治的變革,是研究近代中國史的主要依據(jù)。自1912年10月,史量才接手《申報》之后,開始大刀闊斧地改革。1912年4月,政府北遷,同年8月,《申報》上開始出現(xiàn)“北京特約通信”,此后,國內(nèi)政局歷經(jīng)共和政制、袁世凱集權專制、復辟帝制和軍閥統(tǒng)治等復雜局面。在不同的政治語境下,在不同的駐京通信員筆下,“北京特約通信”為讀者呈現(xiàn)了不同的政治景象。以“北京特約通信”對政治圖景的描刻為基點,落腳于新聞通信與民初政治輿論的關系。文章以政治體制的形態(tài)發(fā)生質變的時間為節(jié)點,分別從三個時期來勾勒“北京特約通信”建構的民初政治圖景。 第一部分,文章從宏觀的政治語境和報業(yè)環(huán)境來梳理,圍繞“北京特約通信”的創(chuàng)始和《申報》的改革展開,探索“北京特約通信”創(chuàng)始的背景和《申報》“北京特約通信”的發(fā)展!皽行摹苯鷪髽I(yè)格局的形成為“北京特約通信”提供了誕生的土壤,民初跌宕起伏的政治局勢則是它的內(nèi)容指向。而像《申報》這樣實力雄厚的上海灘商業(yè)大報,在變革的潮流中不甘落后,順應時代的要求,始終成為引領社會輿論的精英大報。 第二部分,圍繞著共和政制時期《申報》“北京特約通信”對當下政治圖景的建構展開考察。清廷覆亡,民國肇造,寬松的政治環(huán)境帶來了報業(yè)發(fā)展的黃金時代!渡陥蟆烦踉O“北京特約通信”,這一時期《申報》上的“北京特約通信”猶如政治新聞的記事本,勾勒了一幅暴風雨來臨前的政治圖景。以“二次革命”為轉折點,國家政局陷入混亂,共和政制被一步步扭曲,“北京特約通信”也出現(xiàn)短暫失聲。 第三部分,重點論述袁世凱專制統(tǒng)治時期的“北京特約通信”。這一時期的《申報》北京通信由民國名記者黃遠生撰寫。黃遠生,被譽為中國新聞通訊文體的奠基人。他在擔任《申報》駐京記者之前,是上海《時報》的駐京記者。黃遠生筆下的袁世凱專制政治是沉悶壓抑的。由于袁世凱對言論的禁錮,黃遠生的新聞撰述對待政治的態(tài)度謹慎,只是曖昧含糊的督責,現(xiàn)實政治制約了遠生通信的表達。直至袁世凱復辟帝制公開化,遠生通信也被迫中斷。 第四部分,黃遠生之后,名記者邵飄萍接棒《申報》“北京特約通信”的工作。這一階段的中國政權被軍閥掌控,從此進入了軍閥統(tǒng)治的時期。不同于黃遠生時期的慎言,面對昏聵黑暗的軍閥統(tǒng)治,邵飄萍進行了恣肆無忌的揭露。從內(nèi)政斗爭到對外關系,邵飄萍筆下呈現(xiàn)的是一幅混亂腐化的政治大戲,一出接著一出,“北京特約通信”如實刻畫了現(xiàn)實政治的圖景。 在結語部分,指出《申報》“北京特約通信”就像是一面鏡子,記錄和描刻了現(xiàn)實的政治圖景,呈現(xiàn)和引導了政治輿論,并分析了承載“北京特約通信”的報刊、報人以及輿論環(huán)境對政治輿論的促動和制約。
【關鍵詞】:政治輿論 “北京特約通信” 建構 《申報》 民國初年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219.29;K258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引言11-26
- 一、論文選題來源11-12
- 二、“北京特約通信”的解讀12-13
- 三、研究目的和意義13-14
- 四、相關研究綜述14-24
- 五、研究方法及創(chuàng)新24-26
- 第一章 “北京特約通信”與《申報》的變革26-39
- 第一節(jié) 亮劍出鞘:“北京特約通信”的創(chuàng)始26-33
- 一、“滬中心”的近代報業(yè)格局:“北京特約通信”產(chǎn)生的土壤27-29
- 二、跌宕起伏的政治局勢:“北京特約通信”的內(nèi)容指向29-31
- 三、名聲大噪的駐京訪員:“北京特約通信”成就的名記者31-33
- 第二節(jié) 革故鼎新:《申報》“北京特約通信”的開設33-39
- 一、辛亥革命前后的《申報》34-36
- 二、史量才與《申報》的革新36-39
- 第二章 共和政制時期的“北京特約通信”(1912.8—1913.12):紀事39-49
- 第一節(jié) “北京特約通信”之初的政治圖景呈現(xiàn)40-44
- 一、“參議院紀要”:議會的記事本41-43
- 二、民國初年的對外關系通信:外交政治的紀實描述43-44
- 第二節(jié) 集權專制對新聞輿論的鉗制與通信的失聲44-47
- 一、“癸丑報災”對報刊事業(yè)的沖擊44-46
- 二、“癸丑報災”與《申報》“北京特約通信”的短暫失聲46-47
- 小結47-49
- 第三章 袁世凱專制統(tǒng)治時的“遠生通信”(1914.1—1915.8):督責49-65
- 第一節(jié) 黃遠生在《申報》上的“北京特約通信”49-53
- 一、“遠生通信”的概況49-52
- 二、“遠生通信”的影響52-53
- 第二節(jié) “遠生通信”視野下的政治圖景呈現(xiàn)53-60
- 一、時局通信:壓抑沉悶的政治局勢54-56
- 二、政客通信:惡濁虛偽的政客56-58
- 三、訴訟案件通信:影射黑暗腐敗的官場58-59
- 四、外交通信:揭露日本對中國虎視眈眈59-60
- 第三節(jié) 袁世凱帝制復辟的公開與“遠生通信”的中斷60-63
- 一、黃遠生與袁世凱的糾葛61-62
- 二、黃遠生的“懺悔”62-63
- 小結63-65
- 第四章 軍閥統(tǒng)治時的邵飄萍“北京特約通信”(1916.8—1918.12):揭露65-80
- 第一節(jié) 邵飄萍與“北京特別通信”專欄的設立65-68
- 一、“北京特別通信”的概況65-67
- 二、“北京特別通信”的影響67-68
- 第二節(jié) “北京特別通信”視野下的政治圖景呈現(xiàn)68-75
- 一、“府院之爭”通信:針鋒相對的政權內(nèi)斗69-71
- 二、“西南問題”通信:窮兵黷武的軍閥混戰(zhàn)71-73
- 三、對外關系通信:出賣主權的昏聵政府73-75
- 第三節(jié) 邵飄萍的政治傾向及通信言論呈現(xiàn)75-78
- 一、激進的政治追求75-77
- 二、犀利的黑幕揭露者77-78
- 小結78-80
- 結語一 現(xiàn)實的鏡子:現(xiàn)實政治的呈現(xiàn)與剖析80-82
- 結語二 “北京特約通信”之于政治輿論82-86
- (一) 報人的政治傾向對政治輿論的引導82-83
- (二) 現(xiàn)實政治對政治輿論的掣肘83-84
- (三) 報紙定位對政治輿論的影響84-86
- 參考文獻86-90
- 附錄一 共和政制時期《申報》上的“北京特約通信”90-96
- 附錄二 袁世凱專制統(tǒng)治時期《申報》上的黃遠生“北京特約通信”96-102
- 附錄三 軍閥統(tǒng)治時期《申報》上的邵飄萍“北京特約通信”102-107
- 致謝107-109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10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清華;;試論清末時期的《申報》[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2期
2 唐泓林;;史量才與《申報》[J];鄂州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3 趙麗萍;;一代名記邵飄萍——記邵飄萍的記者生涯[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S1期
4 喬云霞;;“鐵肩辣手”邵飄萍[J];采.寫.編;2005年06期
5 楊曉娟;;民初新聞輿論與政治格局演變——以“善后大借款”事件為例[J];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學報(綜合版);2010年01期
6 段宗明;民初新聞記者邵飄萍的政論特色及其形成原因[J];廣西社會科學;2005年03期
7 應乃爾;從自由主義到共產(chǎn)主義——邵飄萍戰(zhàn)斗的一生[J];杭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年01期
8 宋三平;;上!稌r報》的改革創(chuàng)新與黃遠生的成名[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9 宋三平;;論黃遠生《申報》時期的新聞實踐及其特點——兼與《時報》時期比較[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10 都海虹;趙媛;;邵飄萍“北京特別通信”特點淺析[J];新聞界;2011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永生;《申報》的對日輿論研究(1931.9~1937.12)[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生;民初動蕩政局及其社會文化根源的深層考察[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徐偉;民國初年知名記者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3 陳慧慧;邵飄萍《北京特別通信》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4 何晶;簡論鼎盛時期的《申報》(1931—1935)[D];四川大學;2002年
5 李錦云;淺析史量才的報業(yè)思想及實踐[D];武漢大學;2005年
6 莊和灝;《申報》視野下的袁世凱與帝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趙艷;試論洪憲帝制[D];吉林大學;2007年
8 王永霞;試論袁黎關系與民初政局[D];吉林大學;2007年
9 王軼;《新聞報》視野下的袁世凱與帝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10 胡紅霞;《時事新報》視野下的袁世凱與帝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鏡中圖像:《申報》“北京特約通信”之于民初政治輿論的建構(1912.8-1918.12),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8378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483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