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所探析
發(fā)布時間:2017-05-30 04:06
本文關鍵詞:勸學所探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清末革新教育,在各府廳州縣設立勸學所,標志著中國縣級教育行政機構的建立。勸學所由嚴修于1905年在直隸首創(chuàng),后推廣全國,歷經(jīng)晚清政府、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直至被教育局所取代,存續(xù)18年。其間多有變化,為近代中國教育的發(fā)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籌款是勸學所的首要職責。勸學所面對教育財政的極端困頓,實行“就地籌款”原則,采取多種渠道籌措教育經(jīng)費,諸如發(fā)動社會捐助、整舊從新、增加教育捐稅、征收學費等手段。 勸學所的主要任務就是發(fā)展近代初等教育,包括一縣范圍內的小學教育和社會教育。勸學所作為基層教育行政機構,除了主動勸辦新式小學堂、發(fā)展社會教育設施外,就是通過貫徹學部的法規(guī)、命令等來加強對學校的管理。勸學所的設立促進了近代初等教育的發(fā)展,為中國教育的近代化轉型做出了積極的努力。 勸學所作為民間私塾的主管機構,面對新式學堂與舊式私塾并存的二元教育模式,由困頓轉而力主改良私塾。通過調查、勸導、培訓,增設新式課程,采用新式教學方法和管理方式等,積極促使舊式私塾的近代化轉型。 勸學所作為地方教育行政的組成部分之一,與作為其咨詢輔助機關的教育會有著極其復雜的關系。既存在勸學所對教育會的設立扶持,又有妨礙教育會成立的事實;既有教育會對勸學所的行政輔助,又有對勸學所行政權的侵占?傊,勸學所與教育會是一個既合作又斗爭的矛盾統(tǒng)一體。
【關鍵詞】:勸學所 初等教育 私塾改良 教育會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K257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7
- 引言7-14
- (一) 研究意義與研究目的7-8
- (二) 研究現(xiàn)狀8-10
- (三) 創(chuàng)新之處及研究方法10-11
- (四) 基本思路和結構框架11-12
- (五) 本文的不足之處12-14
- 一 機構設置及其沿革14-27
- (一) 草創(chuàng)階段:嚴修在直隸首創(chuàng)勸學所14-16
- (二) 推廣階段:縣級教育行政機關在全國范圍的建立16-22
- (三) 發(fā)展階段:清末地方自治時期的勸學所22-23
- (四) 頻變階段:民初勸學所的嬗變及教育局的誕生23-27
- 二 籌措教育經(jīng)費27-38
- (一) 勸學所籌款興學的社會背景27-28
- (二) 籌款興學與勸學所的嬗變28-31
- (三) 勸學所籌款興學的具體舉措31-36
- (四) 勸學所籌款興學的歷史啟示36-38
- 三 興辦初等教育38-54
- (一) 勸學所與新式小學堂的勸辦38-43
- (二) 勸學所與社會教育的發(fā)展43-51
- (三) 對勸學所發(fā)展近代初等教育的理性思考51-54
- 四 改良私塾54-61
- (一) 勸學所的困頓與其改良私塾的職責54-55
- (二) 勸學所改良私塾的舉措55-58
- (三) 勸學所改良私塾的效果剖析58-61
- 五 勸學所與教育會的關系述論61-68
- (一) 勸學所教育會關系之發(fā)端61-62
- (二) 勸學所與教育會的整合與拓展62-65
- (三) 勸學所與教育會的矛盾與化解65-68
- 結語68-70
- 參考文獻70-77
- 附錄77-85
- 后記85-86
-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單86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胡麗;清末湖北州縣教育改革述論[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王利果;清末十年河南新式小學堂研究(1901-1911)[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李物人;清末民初省級教育行政機構變革[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勸學所探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0632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406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