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委托日本代印鈔票始末
發(fā)布時間:2022-01-09 20:34
<正>晚清長期擔任湖廣總督的張之洞,是近代中日關系史上的重要人物。為學界所熟知的是,從光緒二十四年(1898)初開始,由于日本的多方運作,張之洞與日本的關系日益密切。[1]自此之后,張之洞曾幾度委托日本大藏省印刷局為湖北代印銀元票和錢票。此事看似只是一件小事,但在財政史與外交史方面頗有意義。從貨幣史的角度出發(fā),更有必要考訂其事
【文章來源】:中國錢幣. 2020,(01)
【文章頁數】:8 頁
【部分圖文】:
光緒二十三年國印湖北制錢票(正反面),采自周祥編著:《清代紙幣珍藏》,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15年,第147頁
時隔一年,日方此次卻同意為張之洞印刷銀元票,自然是考慮到他在中日關系中的特殊地位。大藏省印刷局當時提出了甲、乙、丙三種票面設計方案。[9]光緒二十五年三月初一日(1899年4月10日),在張之洞幕中主要負責財政事務的王秉恩致電鄺國華,通知選用乙圖,要求訂購100萬張。[10]對此,日方開價2.1萬日元(不含打包、運輸費用)。[11]從傳世實物看,這一銀元票為一元面值,正面印有雙龍圖案與湖北所鑄銀元,背面則是張之洞與湖北巡撫于蔭霖光緒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一日(4月1日)發(fā)布的相關告示,印刷質量相當精美(圖二、三)。與此同時,張之洞也準備在日本訂購錢票。同年二月初十日(3月21日),張之洞幕僚趙鳳昌致電上海紳商樊時勛稱:“官錢票已造印成若干,速寄,余停造!盵12]這表明張之洞已決定停止在上海印刷國產錢票。對于錢票,日方曾表示“因局太忙今年不能造”。但因為當時湖北發(fā)行的國產錢票已出現偽造品,張之洞希望盡早發(fā)行新版錢票。于是,他指示當時在日本的幕僚錢恂會商駐日公使李盛鐸,勸說大藏省,“務望今年如數加工趕造解鄂,即加費亦不惜”,最終,日方表示同意。[13]該錢票的設計與銀元票大體類似,面值1000文(圖四)。首批訂購100萬張,光緒二十六年(1900)三月又追加200萬張,預定當年十月至次年正月交付一半,二月至六月再交付一半。[14]其價格比銀元票稍廉,100萬張定價1.8萬日元。[15]
值得注意的是,張之洞在此明確指示此事要避開總理衙門。李盛鐸接到張之洞代訂銀元票的委托后,要求對方“電達總署,轉飭遵辦”。從行政程序上看,這樣做自然是正常的。而張之洞立即表示:“電達總署一節(jié)萬萬不必,此系外省商辦之事,無關大局。湖北歷年及現在托出使各國欽差代鄂訂購各事,從未電達總署。且工料止二萬余元,如該官局不放心,盡可先付。若達總署,必多枝節(jié),萬不能辦矣。千萬叩禱。”結果,李盛鐸也沒有堅持需要通過總署,而是主動建議由自己代墊費用作為保證,不與日方簽訂合同。張之洞認為這一方法“最妥”:“合同不立,無須簽字蓋印,似可不作交涉之事論矣”。他馬上匯款一萬日元作為訂金,準備以日方的收條代替合同。[16]當然,至少口頭合同還是存在的。當年十一月,張之洞曾指示錢恂,“原訂合同內”規(guī)定應于光緒二十六年正月二十一日(2月20日)以后十日內交付首批8萬張銀元票,要他準備接收。[17]從日方檔案可以看到,印刷局確實如期交貨,第二批22萬張銀元票也于同年五月運往湖北。[18]二代印鈔票的繼續(xù)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清末民初湖北官錢局向日本訂印鈔票述論[J]. 朱英,許龍生. 安徽史學. 2017(03)
[2]光緒年間在日本印制湖北官錢局新式錢票銀票的史料[J]. 丁進軍. 江蘇錢幣. 2014 (02)
本文編號:3579398
【文章來源】:中國錢幣. 2020,(01)
【文章頁數】:8 頁
【部分圖文】:
光緒二十三年國印湖北制錢票(正反面),采自周祥編著:《清代紙幣珍藏》,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15年,第147頁
時隔一年,日方此次卻同意為張之洞印刷銀元票,自然是考慮到他在中日關系中的特殊地位。大藏省印刷局當時提出了甲、乙、丙三種票面設計方案。[9]光緒二十五年三月初一日(1899年4月10日),在張之洞幕中主要負責財政事務的王秉恩致電鄺國華,通知選用乙圖,要求訂購100萬張。[10]對此,日方開價2.1萬日元(不含打包、運輸費用)。[11]從傳世實物看,這一銀元票為一元面值,正面印有雙龍圖案與湖北所鑄銀元,背面則是張之洞與湖北巡撫于蔭霖光緒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一日(4月1日)發(fā)布的相關告示,印刷質量相當精美(圖二、三)。與此同時,張之洞也準備在日本訂購錢票。同年二月初十日(3月21日),張之洞幕僚趙鳳昌致電上海紳商樊時勛稱:“官錢票已造印成若干,速寄,余停造!盵12]這表明張之洞已決定停止在上海印刷國產錢票。對于錢票,日方曾表示“因局太忙今年不能造”。但因為當時湖北發(fā)行的國產錢票已出現偽造品,張之洞希望盡早發(fā)行新版錢票。于是,他指示當時在日本的幕僚錢恂會商駐日公使李盛鐸,勸說大藏省,“務望今年如數加工趕造解鄂,即加費亦不惜”,最終,日方表示同意。[13]該錢票的設計與銀元票大體類似,面值1000文(圖四)。首批訂購100萬張,光緒二十六年(1900)三月又追加200萬張,預定當年十月至次年正月交付一半,二月至六月再交付一半。[14]其價格比銀元票稍廉,100萬張定價1.8萬日元。[15]
值得注意的是,張之洞在此明確指示此事要避開總理衙門。李盛鐸接到張之洞代訂銀元票的委托后,要求對方“電達總署,轉飭遵辦”。從行政程序上看,這樣做自然是正常的。而張之洞立即表示:“電達總署一節(jié)萬萬不必,此系外省商辦之事,無關大局。湖北歷年及現在托出使各國欽差代鄂訂購各事,從未電達總署。且工料止二萬余元,如該官局不放心,盡可先付。若達總署,必多枝節(jié),萬不能辦矣。千萬叩禱。”結果,李盛鐸也沒有堅持需要通過總署,而是主動建議由自己代墊費用作為保證,不與日方簽訂合同。張之洞認為這一方法“最妥”:“合同不立,無須簽字蓋印,似可不作交涉之事論矣”。他馬上匯款一萬日元作為訂金,準備以日方的收條代替合同。[16]當然,至少口頭合同還是存在的。當年十一月,張之洞曾指示錢恂,“原訂合同內”規(guī)定應于光緒二十六年正月二十一日(2月20日)以后十日內交付首批8萬張銀元票,要他準備接收。[17]從日方檔案可以看到,印刷局確實如期交貨,第二批22萬張銀元票也于同年五月運往湖北。[18]二代印鈔票的繼續(xù)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清末民初湖北官錢局向日本訂印鈔票述論[J]. 朱英,許龍生. 安徽史學. 2017(03)
[2]光緒年間在日本印制湖北官錢局新式錢票銀票的史料[J]. 丁進軍. 江蘇錢幣. 2014 (02)
本文編號:357939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3579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