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罪己:傳統(tǒng)政治行為的一次近代變異
發(fā)布時間:2021-09-12 13:57
出于對政治傳統(tǒng)的遵守與穩(wěn)定統(tǒng)治的需要,"西狩"途中的慈禧、光緒于光緒二十六年七月二十六日(1900年8月20日)下詔罪己。而當(dāng)發(fā)現(xiàn)"罪己"可以作為外交手段以求和平時,這一行為的載體便不再局限于明發(fā)詔書,而是擴大到電寄與國書。然而一系列的"罪己"之舉并不能滿足列強的實際需求,面對聯(lián)軍西侵的軍事威脅以及"懲兇"、賠款等難題,兩宮不得已于當(dāng)年十二月二十六日(1901年2月14日)再下"自責(zé)之詔",向列強表明心跡,以最大限度止損。在這一過程中,因行在、全權(quán)、督撫、列強各方訴求存在差異,使得"罪己"最終不免淪為各方博弈的工具。"罪己"在近代由"安民"到"和外"的轉(zhuǎn)變,恰是列強勢力在庚子以后成為清廷重要統(tǒng)治基礎(chǔ)的真實寫照。
【文章來源】:史林.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4 頁
【文章目錄】:
一 內(nèi)安黎庶:首道罪己詔之出臺
(一)功用與書寫:作為政治策略的罪己詔
(二)陰差陽錯的“罪己”共識
二 從詔書到國書:罪己行為的擴大化
(一)列強分立與“回鑾”“懲兇”之議
(二)另類“罪己”:八月十五日電寄與“通發(fā)國書”
三 “結(jié)與國之歡心”:第二道罪己詔的誕生
(一)懲兇、賠款、西侵:列強的文武兼施
(二)張之洞與罪己詔
(三)從“安民”到“和外”:罪己的變異
余論:多方博弈下的庚子罪己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辛丑條約》談判前后的中方“全權(quán)”問題[J]. 戴海斌. 歷史研究. 2018(04)
[2]張之洞的別敬、禮物與貢品[J]. 茅海建. 中華文史論叢. 2012(02)
[3]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轉(zhuǎn)折(上)[J]. 羅志田. 近代史研究. 2012(03)
[4]《辛丑條約》議定過程中的一個關(guān)節(jié)問題——從“懲董”交涉看清政府內(nèi)部多種力量的互動[J]. 戴海斌. 北方民族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 2012(01)
[5]庚子、辛丑之際的“懲兇”問題探析[J]. 郭曉勇. 廣東社會科學(xué). 2007(03)
[6]“量中華之物力,結(jié)與國之歡心”新解[J]. 王開璽. 近代史研究. 2006(04)
[7]略議古代帝王的《罪己詔》[J]. 倪道善. 檔案學(xué)通訊. 2004(02)
碩士論文
[1]“罪己詔”與嘉慶帝政務(wù)認知研究[D]. 王巖梅.遼寧師范大學(xué) 2015
[2]基于“修辭情景”理論的罪己詔研究[D]. 吳艷萍.福建師范大學(xué) 2012
本文編號:3394349
【文章來源】:史林.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4 頁
【文章目錄】:
一 內(nèi)安黎庶:首道罪己詔之出臺
(一)功用與書寫:作為政治策略的罪己詔
(二)陰差陽錯的“罪己”共識
二 從詔書到國書:罪己行為的擴大化
(一)列強分立與“回鑾”“懲兇”之議
(二)另類“罪己”:八月十五日電寄與“通發(fā)國書”
三 “結(jié)與國之歡心”:第二道罪己詔的誕生
(一)懲兇、賠款、西侵:列強的文武兼施
(二)張之洞與罪己詔
(三)從“安民”到“和外”:罪己的變異
余論:多方博弈下的庚子罪己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辛丑條約》談判前后的中方“全權(quán)”問題[J]. 戴海斌. 歷史研究. 2018(04)
[2]張之洞的別敬、禮物與貢品[J]. 茅海建. 中華文史論叢. 2012(02)
[3]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轉(zhuǎn)折(上)[J]. 羅志田. 近代史研究. 2012(03)
[4]《辛丑條約》議定過程中的一個關(guān)節(jié)問題——從“懲董”交涉看清政府內(nèi)部多種力量的互動[J]. 戴海斌. 北方民族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 2012(01)
[5]庚子、辛丑之際的“懲兇”問題探析[J]. 郭曉勇. 廣東社會科學(xué). 2007(03)
[6]“量中華之物力,結(jié)與國之歡心”新解[J]. 王開璽. 近代史研究. 2006(04)
[7]略議古代帝王的《罪己詔》[J]. 倪道善. 檔案學(xué)通訊. 2004(02)
碩士論文
[1]“罪己詔”與嘉慶帝政務(wù)認知研究[D]. 王巖梅.遼寧師范大學(xué) 2015
[2]基于“修辭情景”理論的罪己詔研究[D]. 吳艷萍.福建師范大學(xué) 2012
本文編號:339434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3394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