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前半期國民政府地方治理的困境——基于1933年皖北學潮的考察
發(fā)布時間:2021-04-25 00:08
第三次軍事"剿共"受挫以后,國民政府在鄂豫皖地區(qū)實行剿撫并用政策,實行包括黨政一體、保甲制、建教合作等在內的治理新政。但新政的推行遭遇了重重阻力,甚至引發(fā)了新的矛盾和沖突。1933年皖北學潮就是由施行建教合作引發(fā)的二鄉(xiāng)師學生和蚌埠地方人士抵制教廳更換校長及遷址令的行動。建教合作因學潮而受阻及學潮以政府的讓步而平息,反映了國民政府地方治理的困境。政府制定的治理目標與地方或局部利益產生背離,對造成的新的矛盾和危機預案不足,疲于應付,草草收場,從而使政府施政和治理進入進退失據的窘境。
【文章來源】:學術界.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9 頁
【文章目錄】:
一、建教合作:國民政府剿撫并用政策之一斑
二、學潮成因:二鄉(xiāng)師抵制教廳更換校長及遷址令
三、治理之殤:從新政和學潮看政府施政的困境
本文編號:3158317
【文章來源】:學術界.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9 頁
【文章目錄】:
一、建教合作:國民政府剿撫并用政策之一斑
二、學潮成因:二鄉(xiāng)師抵制教廳更換校長及遷址令
三、治理之殤:從新政和學潮看政府施政的困境
本文編號:315831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3158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