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顏惠慶的外交實踐
發(fā)布時間:2021-01-13 09:06
顏惠慶是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愛國外交家,曾任清政府駐美大使館二等參贊、清外務(wù)部左丞、北洋北京政府外交部次長、駐德公使、北洋北京政府外交部總長、駐美公使、駐蘇大使等職,處理過許多重大的外交事件,在中國近代外交史上占有一定的歷史地位。論文系統(tǒng)考察顏惠慶的外交實踐活動。顏惠慶一生參與處理了許多外交實踐活動,在收回俄國在華利權(quán)、華盛頓會議期間的活動、與國聯(lián)的抗爭等方面發(fā)揮了關(guān)鍵作用,為維護國家權(quán)益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在處理對外交涉中,顏惠慶秉承國家利益至上、主動出擊、“借力外交”的外交原則與外交主張。家庭的影響、自身教育背景、國內(nèi)外政局、個人性格等因素是形成顏惠慶外交原則與外交主張的原因。顏惠慶的外交實踐活動亦存在一定的歷史局限性,他對美、英等西方大國的依賴、對日本的侵略認識不足等。文章認為,對顏惠慶的外交實踐活動,應(yīng)予以客觀公正的歷史評判。
【文章來源】:河北大學(xué)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47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第2章 顏惠慶的外交活動
2.1 收回俄國在華利權(quán)
2.2 華盛頓會議期間的活動
2.3 與國聯(lián)的抗爭
2.4 其它外交活動
第3章 顏惠慶的外交主張與原則
3.1 國家利益至上
3.2 主動出擊
3.3 "借力外交"
第4章 顏惠慶外交主張的形成及局限性
4.1 形成原因
4.2 局限性
結(jié)語
注釋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謠言與外交——華盛頓會議前“魯案直接交涉”初探[J]. 馬建標. 歷史研究. 2008(04)
[2]1924年《中俄協(xié)定》與中俄舊約廢止問題——以《密件議定書》為中心的探討[J]. 唐啟華. 近代史研究. 2006(03)
[3]北京政府參戰(zhàn)問題再考察[J]. 王建朗. 近代史研究. 2005(04)
[4]“國民外交”背景下的中蘇建交談判(1923—1924)[J]. 何艷艷. 近代史研究. 2005(04)
[5]北京外交團的發(fā)展及其以條約利益為主體的運作[J]. 黃文德. 歷史研究. 2005(03)
[6]北伐時期列強對華政策研究評介[J]. 牛大勇,陳長偉. 歷史研究. 2005(03)
[7]外交、外債和派系——從“梁顏政爭”看20世紀20年代初期北京政府的外交運作[J]. 陳雁. 近代史研究. 2005(01)
[8]“北洋時期的中國外交”國際學(xué)術(shù)討論會綜述[J]. 金光耀,郭秋香. 近代史研究. 2005(01)
[9]民國外交名宿——顏惠慶[J]. 王雅文. 遼寧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 2004(02)
[10]滬案交涉、五卅運動與一九二五年的執(zhí)政府[J]. 馮筱才. 歷史研究. 2004(01)
本文編號:2974615
【文章來源】:河北大學(xué)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47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第2章 顏惠慶的外交活動
2.1 收回俄國在華利權(quán)
2.2 華盛頓會議期間的活動
2.3 與國聯(lián)的抗爭
2.4 其它外交活動
第3章 顏惠慶的外交主張與原則
3.1 國家利益至上
3.2 主動出擊
3.3 "借力外交"
第4章 顏惠慶外交主張的形成及局限性
4.1 形成原因
4.2 局限性
結(jié)語
注釋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謠言與外交——華盛頓會議前“魯案直接交涉”初探[J]. 馬建標. 歷史研究. 2008(04)
[2]1924年《中俄協(xié)定》與中俄舊約廢止問題——以《密件議定書》為中心的探討[J]. 唐啟華. 近代史研究. 2006(03)
[3]北京政府參戰(zhàn)問題再考察[J]. 王建朗. 近代史研究. 2005(04)
[4]“國民外交”背景下的中蘇建交談判(1923—1924)[J]. 何艷艷. 近代史研究. 2005(04)
[5]北京外交團的發(fā)展及其以條約利益為主體的運作[J]. 黃文德. 歷史研究. 2005(03)
[6]北伐時期列強對華政策研究評介[J]. 牛大勇,陳長偉. 歷史研究. 2005(03)
[7]外交、外債和派系——從“梁顏政爭”看20世紀20年代初期北京政府的外交運作[J]. 陳雁. 近代史研究. 2005(01)
[8]“北洋時期的中國外交”國際學(xué)術(shù)討論會綜述[J]. 金光耀,郭秋香. 近代史研究. 2005(01)
[9]民國外交名宿——顏惠慶[J]. 王雅文. 遼寧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 2004(02)
[10]滬案交涉、五卅運動與一九二五年的執(zhí)政府[J]. 馮筱才. 歷史研究. 2004(01)
本文編號:297461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2974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