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在臺灣的“開山撫番”政策研究(1874-1895)
發(fā)布時間:2020-09-24 05:21
“開山撫番”是清政府在臺灣,尤其是在被稱為“番地”的原住民族居住區(qū)的重要施政方針。自1874年至1895年,“開山撫番”政策得到了歷任主政福建及臺灣官員的積極貫徹。近代以來,列強不斷制造侵臺事件,破壞了清政府對臺灣的主權與治權。另外,清政府在臺灣長期實行消極的民族政策,對民族關系的穩(wěn)定發(fā)展產(chǎn)生了不利影響。在這種復雜的情形下,清政府逐漸重視臺灣的戰(zhàn)略位置,大力開發(fā)“番地”,妥善招撫“番民”!伴_山撫番”政策的實施過程,也為近代臺灣建省鋪平了道路。因此,對清政府在臺灣的“開山撫番”政策研究則尤為必要,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系統(tǒng)地論述。第一,論述了沈葆楨巡臺時期“開山撫番”的主要政策。同時,系統(tǒng)介紹了“開山撫番”的主要實施背景與原因。除此之外,探討了淮軍將領唐定奎及武毅銘軍駐臺期間,鞏固防務,抗日保臺,并積極配合沈葆楨“開山撫番”。第二,論述了丁日昌撫閩時在臺灣的“開山撫番”主要政策。首先,介紹了王凱泰提出閩撫“冬春駐臺,夏秋駐省”制。其次,分析了丁日昌奏請取消閩撫巡臺制的原因以及理清了丁日昌提出恢復督撫隔年輪赴臺灣巡查舊制的過程。第三,論述了劉銘傳撫臺時期實施的“開山撫番”政策。首先,整理了劉t堊魑盅蔡ㄍ灞傅蘭嫜д詡
本文編號:2825362
本文編號:282536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2825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