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30年代初東北的走私問題
發(fā)布時間:2020-07-18 05:51
【摘要】: 本文通過對20世紀30年代初東北地區(qū)走私情況的研究,詳細論述北滿、南滿和鴨綠江、圖們江畔由于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上的差異,從而造成各地區(qū)的走私情形不同,指出日本人暗中支持是朝鮮浪人在東北地區(qū)猖狂走私的根本原因,揭露了日本當局的不良用心。從而得出:20世紀30年代初東北的走私是抗戰(zhàn)前日本對華走私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華北走私和臺灣海峽走私的前奏。 全文共分為六部分: 前言,對與東北地區(qū)走私相關的學術史作簡要的回顧,說明資料來源,并闡明研究意義與方法。 第一章,簡要介紹東北地區(qū)概況及其走私的時代背景。指出關稅提高是走私加劇的直接原因,日本侵華則是走私猖獗的根本原因。 第二章,對北滿地區(qū)走私情形作簡要述論。雖然中俄邊境非常遼闊,但是由于俄方堅守異常嚴密,中俄邊境走私貿易歷來很少。 第三章,論述鴨綠江畔和圖們江岸的走私情形。位于鴨綠江畔和圖們江岸的安東、琿春、龍井村等地與日本殖民地朝鮮只有一江之隔,便利的地理位置給朝鮮浪人走私提供了方便,這三地的走私方式主要為徒步走私、騎自行車走私和貨艇走私等三種。走私進口物品主要是高稅率商品,走私出口貨物主要為大米、大豆等農產品,偶爾也有牲畜走私。在這三個地區(qū)中,安東地區(qū)走私情況最為嚴重。在不同時期,安東地區(qū)走私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隨著日本侵華的步步加劇,鴨綠江兩岸朝鮮浪人的走私愈加猖狂。 第四章,論述南滿地區(qū)——關東州租借地(大連)的走私情形。由于地理位置優(yōu)越和政治上的特殊地位,使得大連地區(qū)的走私方式更凸現(xiàn)出多樣化。相應的,大連地區(qū)走私的范圍和危害程度也比較大。 結語,對北滿、鴨綠江畔圖們江岸和南滿等三個地區(qū)走私的不同特點進行比較研究,從而得出結論:日本侵華是引發(fā)東北走私及其日趨猖獗的根本原因。
【學位授予單位】:廈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K263
本文編號:2760504
【學位授予單位】:廈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K263
【引證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孫巧云;清末民初天津下層市民犯罪問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76050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2760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