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李大釗主體能動性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23 04:53
【摘要】: 李大釗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拓荒者,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進行辯證理解,有著豐富的主體能動性思想,本論文就是關于李大釗主體能動性思想的專門研究。在前馬克思主義哲學階段,李大釗主要提倡主體的自由意志、創(chuàng)造精神,反對宿命論,認為“民彝”可以創(chuàng)造歷史,主張只有發(fā)揮人的主體能動性,才能再造新文明,才能獲得自由和實現(xiàn)人生之價值。表現(xiàn)為對主體的意志、精神能動性的強調(diào),代表著一種與傳統(tǒng)的宿命論相反的抗爭奮進、創(chuàng)造未來的近代意識,但也表現(xiàn)出某種意志主義的傾向。成為馬克思主義者后,其主體能動性思想考察起點從“先驗”的人的“應該”轉(zhuǎn)換到了“現(xiàn)實”人的“是”,邏輯基礎從以進化論、意志主義為基礎,轉(zhuǎn)變到以唯物史觀為基礎,轉(zhuǎn)變決定了其理論的走向。理論層面上,李大釗已經(jīng)意識到社會歷史領域有其“特種的理法”,他緊緊抓住“階級競爭說”,用獨特的方式解決“矛盾沖突”,把主體能動性與歷史規(guī)律性進行整合,批判庸俗的經(jīng)濟決定論、宿命論,主張社會歷史是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應喚起主體的自覺性,在社會歷史進程中進行“心物兩面改造”。實踐層面上,李大釗在中國社會歷史進程中探尋歷史主體的能動性,看到了中國民眾勢力的偉大;認為中國革命要取得成功,工人階級應作國民革命的先鋒隊,起領導作用;知識階級作民眾運動的先驅(qū)者,主動幫助、引導工人、農(nóng)民階級等進行革命;農(nóng)民階級是中國革命的主體力量;婦女也只有積極參與革命才能獲得自身的解放。李大釗的主體能動性思想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K26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漢全;試論李大釗的馬克思主義文學觀[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2 吳漢全;李大釗與中國近代史研究[J];近代史研究;2003年03期

3 木東;;播撒“紅花種子”的先驅(qū)[J];北京支部生活;2004年04期

4 郭東曙;;瞻仰李大釗故居[J];文史月刊;2007年07期

5 董雅麗;;李大釗臨死前做了什么——采訪李大釗長子李葆華、次子李光華[J];章回小說(中旬刊.專題版);2010年03期

6 杜蒸民;李大釗哲學思想發(fā)展初探[J];哲學研究;1981年06期

7 呂明灼;李大釗對傳播馬克思主義的貢獻[J];哲學研究;1983年02期

8 楊金鑫;論李大釗對孔子的批判[J];史學月刊;1984年01期

9 古莊;韓一德;;李大釗答記者問[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05期

10 楊洪章;李大釗何時對資產(chǎn)階級民主政治產(chǎn)生懷疑[J];近代史研究;1987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蕭超然;;李大釗與北京大學[A];李大釗研究論文集[C];1999年

2 孫希磊;;李大釗對西方民主政治的吸收與批判[A];李大釗研究論文集[C];1999年

3 侯且岸;;李大釗民彝思想與中國近代民主政治建設[A];李大釗研究論文集[C];1999年

4 張大民;;李大釗教育思想的發(fā)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趙萬鈞;;淺論李大釗的社會主義經(jīng)濟思想[A];李大釗研究論文集[C];1999年

6 李權(quán)興;吳煥發(fā);;李大釗倫理思想泛論[A];李大釗研究論文集[C];1999年

7 張?zhí)m馨;;李大釗革命教育思想初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鄭志廷;王甲成;;淺論李大釗對農(nóng)民問題探索的杰出貢獻[A];李大釗研究論文集[C];1999年

9 張旭東;;李大釗同志和東北地區(qū)黨的早期活動[A];中國近現(xiàn)代史及史料征集研究(二)——中國近現(xiàn)代史史料學學會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10 童世駿;;李大釗思想中的“民主”觀念[A];人文社會科學與當代中國——上海市社會科學界2003年度學術年會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大釗[N];人民日報;2005年

2 記者 趙榮君;弘揚李大釗精神 踐行科學發(fā)展觀[N];天津日報;2009年

3 韓一德;傳記須以歷史為根基[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4 秦杰;《少年中國》與李大釗[N];中國商報;2004年

5 記者 白云水;“萬僑助萬村活動”走進李大釗故里[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

6 馮鐵金 豐南區(qū)委黨校原副校長;《中國共產(chǎn)黨宣言》應出自李大釗手筆[N];唐山勞動日報;2009年

7 記者 劉健 洪明;弘揚革命先輩崇高精神 推動天津又好又快發(fā)展[N];天津政法報;2009年

8 河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執(zhí)筆 朱文通;李大釗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N];人民日報;2011年

9 歐陽逸冰;“尋找”的意味[N];人民日報;2011年

10 ;李大釗紀念館[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桂香;早期中國共產(chǎn)黨人馬克思主義觀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2 張小平;李大釗思想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侯建明;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4 李夫生;現(xiàn)代中國文論中的馬克思主義話語(1919~1949)[D];四川大學;2006年

5 王貴仁;唯物史觀及其指導的歷史學在20世紀中國的推進歷程[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6 王代莉;五四前后文化調(diào)和論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9年

7 孫建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形成史研究(1899-1940)[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8 易明;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尊嚴觀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9 周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D];復旦大學;2005年

10 姜麗靜;歷史的背影:一代女知識分子的教育記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邵路才;李大釗主體能動性思想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2 胡尚元;李大釗文化思想述論[D];安徽大學;2002年

3 郭國祥;李大釗國民性改造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1年

4 曲文研;論馬克思的主體能動性[D];遼寧大學;2011年

5 張青紅;李大釗人權(quán)思想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汪功勝;“青春” 的馬克思主義[D];安徽大學;2005年

7 杜毅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早期探索[D];長安大學;2007年

8 王占華;論李大釗的革命人生觀[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9 顏丹;李大釗民族主義思想探析[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10 王紅梅;李大釗的憲政思想及其實踐述論[D];河北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72682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272682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f4eb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