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晚清傳教士與西方法律思想的輸入

發(fā)布時間:2020-05-14 18:12
【摘要】:傳教士因其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獨特作用早已受到史學工作者的重視,但以往較注重其在宗教、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影響,而忽略了傳教士在輸入西方法律思想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晚清西法東漸的過程,認為:新教傳教士自鴉片戰(zhàn)爭后,采取多種途徑,大力引進西方文明的法律制度,包括國際公法、刑法、民法、商律、程序訴訟法等,,為清末法律改革提供了借鑒,在某種程度上推進了中國法律的近代轉型,因而,傳教士是晚清時期溝通東西方法律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于國人翻譯水平的逐漸提升及留學生數(shù)量的不斷增加,傳教士作為西法東漸主體的時代走向結束。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4
【分類號】:K25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典恩;王邦虎;;近代來華新教傳教士與閩臺方言字典[J];世界宗教研究;2008年02期

2 曹傳蘭;;在華新教傳教士集體對“護教權”態(tài)度的演變[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3 孫邦華;晚清來華新教傳教士對中國科舉制度的批判——以《萬國公報》為輿論中心[J];學術月刊;2004年06期

4 姚興富;19世紀新教傳教士對太極說的批判與吸收[J];江海學刊;2005年06期

5 郭全杰;;郭實臘與中西文化交流[J];文教資料;2008年08期

6 盧高;戴潔穎;;試論李鴻章的基督教觀[J];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7 孫邦華;;寓華英人傅蘭雅的宗教與科學觀芻議[J];學術月刊;1993年08期

8 寶成關;論新教傳教士對戊戌維新思潮的引發(fā)、推進與制約[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5年01期

9 林立強;;來華基督教新教傳教士實業(yè)活動初探[J];世界宗教研究;2009年04期

10 高艷麗;;中美關系史上的一個矛盾人物——評周以德的中國觀[J];社會科學論壇;2010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呂波;;雅裨理中國觀研究[A];中外關系史論文集第14輯——新視野下的中外關系史[C];2008年

2 溫融;;論國際法的人性基礎[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3 ;論文集編印說明[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經濟法、國際環(huán)境法分冊[C];2008年

4 ;論文集編印說明[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5 張禮恒;;論清朝對朝鮮政策的轉變及評價[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一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09年

6 戎克勤;;無奈的選擇[A];老兵話當年(第九輯)[C];2005年

7 那力;;環(huán)境問題:人類之痛,法制之重(代譯者序)[A];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與環(huán)境資源法的熱點問題研究——2006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四)[C];2006年

8 ;論文集編印說明[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經濟法卷)[C];2006年

9 ;論文集編印說明[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公法卷)[C];2006年

10 趙維田;;WTO司法機制的主要特征[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一)[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孫立新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德國新教傳教士站在輿論浪尖上[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陳煜儒;國際公法專家談外籍船舶挾持我公民事件[N];法制日報;2008年

3 劉敬東;國際公法不容挑戰(zhàn)[N];法制日報;2003年

4 袁曙宏;揚起統(tǒng)一公法學的旗幟[N];中華讀書報;2006年

5 蔣學躍;國際公法之復習方法[N];人民法院報;2003年

6 宣海林;國際法學科困境的注解[N];人民法院報;2005年

7 本報記者 王坤寧;《公法名著譯叢》展現(xiàn)國際公法研究碩果[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2年

8 中國政法大學 楊帆;2005年司法考試國際法試題分析[N];法制日報;2005年

9 曾濤;2006年司法考試“三國法”考前復習指要[N];法制日報;2006年

10 周燕;忠于知識,精于方法[N];檢察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顧婷;國際公法視域下的WTO法[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2 張施娟;裨治文與他的《美理哥合省國志略》[D];浙江大學;2005年

3 何紹斌;越界與想象[D];復旦大學;2006年

4 孔陳焱;衛(wèi)三畏與美國早期漢學的發(fā)端[D];浙江大學;2006年

5 周巖廈;早期新教傳教士以教育、知識傳播與醫(yī)務活動促進傳教事業(yè)述論[D];浙江大學;2006年

6 陳可培;偏見與寬容 翻譯與吸納[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7 邵志擇;中國近代報刊思想的起源與轉折[D];浙江大學;2009年

8 陳才俊;美國傳教士與19世紀的中美外交關系(1830-1899)[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9 陳輝;論早期東亞與歐洲的語言接觸[D];浙江大學;2006年

10 張金紅;胡約翰與福建安立甘會研究:1862-1915[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牛錦紅;晚清傳教士與西方法律思想的輸入[D];蘇州大學;2004年

2 江寧;美國新教傳教士與晚清中國[D];外交學院;2002年

3 魏飛;國際公法視角下楊增新的對俄外交實踐研究[D];新疆大學;2011年

4 李孝勸;關于外交信使和外交郵袋的幾個國際法問題[D];外交學院;2003年

5 劉鵬飛;新教傳教士與晚清基督教會自養(yǎng)[D];蘇州大學;2002年

6 張小平;清末民初新教傳教士與中國鴉片問題(1860年—1912年以長江以南為中心)[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7 劉春華;基督教新教傳教士與近代山東西醫(yī)科學(1860-1937)[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丁琳;早期新教傳教士與中國英語教學起源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9 楊欣;基督教在華婦女醫(yī)療事業(yè)研究(1840-1949)[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10 田力;長老會傳教士麥嘉締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66374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266374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d45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