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胡愈之與近代新文化

發(fā)布時間:2020-05-10 12:46
【摘要】: 胡愈之是我國進步文化的先驅者之一,他在中國近代新文化的傳播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胡愈之在1919——1949年期間的活動及其所撰寫的文章,探討了中國近代新文化的前進發(fā)展歷程,并對近代新文化的發(fā)展方向——新民主主義文化做了相關論述。以期通過對胡愈之的研究來探尋一代知識分子是如何追求民主與科學,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 全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從縱向論述了胡愈之與新文化的同步發(fā)展歷程。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他多次撰寫文章提倡民主與科學,響應文學革命中的白話文寫作。隨后,他又以一種極為開放的心態(tài)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并親赴蘇聯訪問,接受社會主義文化。當中華民族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時,胡愈之又與文化界的人士力促建立起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第二部分至第四部分則是從新聞出版、近代文字改革運動、文學思想等三個方面論述了胡愈之所取得的成就。在胡愈之的新聞出版實踐中,他堅持把正確的輿論導向作為新聞出版思想的基礎,并在新聞出版的實踐中體現為大眾服務的理念。同時,他在編輯出版刊物中提出放眼世界的開拓性編輯方針。作為一位世界語學者,胡愈之畢生關注世界語的發(fā)展,并積極促進世界語在中國的傳播。在漢字改革的歷史中,他積極推動漢字的拉丁化運動,力圖使大眾文化得到廣泛傳播。在文學藝術方面,他還積極向國人傳播西方先進的文學理淪和方法,翻譯西方著名的文藝作品。對于反映社會主義成就的蘇聯文學,他更是以探索一種革命道路的態(tài)度來學習。胡愈之在融合東西方文學理論的基礎上,形成了獨特的文學創(chuàng)作理念,,即: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既要秉承民族傳統(tǒng)的精華,創(chuàng)作民族的文學,又要使文學作品具有鮮明的獨創(chuàng)性。他的這些思想有力地推動了文學現代化的進程。 第五部分是在中國新文化發(fā)展的進程中對胡愈之近三十年來所從事的文化活動的總結。他文化思想中的大眾化因素推動了新民主主義文化的普及;他的新聞實踐活動促 進了中國新聞出版事業(yè)的進步與發(fā)展;在時代的客觀要求下,他實現了文字作為意識形 態(tài)領域的代表為社會政治服務。這三個方面系統(tǒng)闡釋了他對于近代新文化所做出的貢獻。 胡愈之的心路歷程和思想脈絡與中國新文化運動同步發(fā)展。作為一名文化人,他在近代 新文化發(fā)展進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3
【分類號】:K26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于友;;參政議政的英才胡愈之[J];同舟共進;1996年10期

2 范岱年;;胡愈之和《東方雜志》[J];出版史料;2007年01期

3 ;胡愈之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京舉行[J];新文學史料;1986年02期

4 俞湘文;;緬懷胡愈之先生[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1991年04期

5 趙曉恩;胡愈之和鄒韜奮的戰(zhàn)斗友誼[J];新文化史料;1997年01期

6 胡國樞;;德才兼?zhèn)涞暮甗J];編輯學刊;1986年02期

7 沈偉,王科瑛;胡愈之編輯思想論略[J];文史博覽;2005年Z1期

8 周惠斌;文人情懷悼“亡友”[J];閱讀與寫作;1994年04期

9 吉少甫;新中國出版事業(yè)的開拓者——建國初期胡愈之在出版署的活動紀要[J];編輯學刊;1996年04期

10 洛丁;首都新聞出版等各界人士舉行座談會紀念胡愈之同志誕辰100周年[J];出版參考;1996年1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呂曉東;;胡愈之:從編輯室走出來的出版巨匠[A];中國編輯研究(2003)[C];2003年

2 葉楠;;試論瞿秋白與新文化[A];瞿秋白研究論叢——紀念瞿秋白同志英勇就義65周年專集[C];2000年

3 董錦瑞;;胡愈之與百年《東方》[A];中國編輯研究(2005)[C];2005年

4 陳遼;;瞿秋白與胡愈之[A];瞿秋白研究文叢(第二輯)[C];2009年

5 ;建設南鋁新文化 營造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A];福建企業(yè)文化在創(chuàng)新——福建省企業(yè)文化創(chuàng)新研討暨經驗交流會論文集[C];2002年

6 孫逸忠;;胡愈之主持的星洲壽郭活動[A];紀念郭沫若逝世十周年研討會論文集[C];1987年

7 陳遼;;瞿秋白與胡愈之[A];瞿秋白研究文叢(第二輯)[C];2008年

8 崔樂泉;;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新文化的構建——兼論體育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發(fā)展[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9 王繼華;;教育新文化的時代意義[A];第五屆中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yè)家論壇論文集[C];2006年

10 林理明;;略論張仲實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書刊出版史上的歷史性的貢獻[A];中國編輯研究(2004)[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雒海軍;培育新文化 建設新西飛[N];中國航空報;2003年

2 祝毅晶;對一種新文化的恐懼與希望[N];中國經濟時報;2001年

3 本報通訊員 劉貴勝;新文化引領塔城農村[N];伊犁日報(漢);2007年

4 天鴻;天津一汽為車展注入新文化[N];中國工業(yè)報;2004年

5 ;新時代 新文化[N];中國經營報;2004年

6 本報記者  孔麗頻;樹立短信新文化迫在眉睫[N];中國改革報;2006年

7 鄭永年;人本中國:新文化的構建[N];21世紀經濟報道;2006年

8 上海?ń洕A測研究所;改變增長模式是一次“新文化”變革[N];中國經營報;2005年

9 本報記者 甘文瑾;《徽娘宛心》主打兩張牌[N];中國電影報;2006年

10 趙鳳華;大學是新文化的孵化器[N];科技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虞蓉;中國古代婦女的文學批評[D];四川大學;2004年

2 許才山;中國城鎮(zhèn)化的人本理念與實踐模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3 孟遠;歌劇《白毛女》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5年

4 王鑫磊;近代中國社會代際關系的歷史考察[D];復旦大學;2008年

5 趙文;《生活》周刊與城市平民文化[D];復旦大學;2009年

6 易麗;學校轉型中的新文化生成[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龔鵬;鄒韜奮啟蒙思想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8 彭永春;美國高校多元文化教育演進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盧文蕓;變革與局限[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10 倪稼民;顛覆·建構·話語失卻[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苑紅;胡愈之與近代新文化[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程仁保;走向革命:胡愈之的早期思想研究(1914-1934)[D];安徽大學;2010年

3 齊艷苓;毛澤東對20世紀中國社會新文化的探索[D];天津師范大學;2003年

4 閔融融;論“五·四”以來新文化的發(fā)展與中國社會的變革[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5 朱芳;胡愈之早期對外報道思想研究[D];河南大學;2006年

6 邢康;簡論新中國成立前胡愈之的政治活動[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7 李華;鄒韜奮與中國近代新文化[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8 王大千;胡愈之報刊活動與新聞思想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9 陳文龍;新文化報企業(yè)營銷創(chuàng)新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10 劉妍;知識界對國聯處理“九·一八”事變的不同反應[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65732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265732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398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