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皖南事變與國民參政會內政治格局的變化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K26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起民;;國民參政會是怎樣的組織,共開過幾屆幾次會議,其歷史作用是什么?[J];歷史教學;1980年12期
2 朱順佐;;我黨在皖南事變中反對頑固派的斗爭策略[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社科版);1981年01期
3 陳瑞云;國民參政會述略[J];史學集刊;1984年03期
4 曾景忠;;皖南事變——中華民族的歷史悲劇[J];安徽史學;1993年01期
5 王新生;國民參政會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作用[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4期
6 陳明欽;楊淑珍;;國民參政會淺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4年01期
7 ;國民參政會首次大會宣言[J];武漢文史資料;1998年03期
8 陳益元;論國民參政會與抗戰(zhàn)時期的中國政治走向[J];株洲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04期
9 高婷;吳才興;;皖南事變后的國共對話[J];黨史文匯;2011年01期
10 王鳳青;;參政員毛澤東等為“華北慰勞視察團”事致國民參政會的一封電文[J];世紀橋;200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志剛;;皖南事變后新四軍的重建和發(fā)展[A];鐵流20——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紀念新四軍軍部重建70周年、緬懷皖南事變死難烈士[C];2012年
2 郭昭昭;;抗戰(zhàn)期間國民參政會中女參政員群體的考察[A];牢記歷史 振興中華——江蘇省紀念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論文集[C];2005年
3 郭軍;夏琢瓊;;董必武與國民參政會[A];抗日戰(zhàn)爭史論文集——中國現代史學會第四、五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選[C];1987年
4 沈濟時;曹富明;;皖南事變和國民參政會[A];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四十周年暨1985年會論文集[C];1985年
5 虞崇勝;;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述評[A];抗日戰(zhàn)爭史論文集——中國現代史學會第四、五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選[C];1987年
6 王忠越;;毛澤東在解決皖南事變中的斗爭藝術[A];毛澤東思想永放光芒——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論文集[C];2003年
7 臧文;;緬懷老部長朱毅同志[A];老兵話當年(第九輯)[C];2005年
8 王在選;;壯烈的萬樓戰(zhàn)斗[A];老兵話當年(第七輯)[C];2004年
9 蘭芳;;黨治與憲政的沖突——對抗戰(zhàn)時期第一次憲政運動的幾點思考[A];政黨與近現代中國社會研究——“中國政黨與近現代社會的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顧健;;一個白衣戰(zhàn)士的回憶[A];中國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意義和思考——北京新四軍暨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大會論文集(五)[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志剛;皖南事變后新四軍的重建和發(fā)展[N];解放軍報;2011年
2 ;奠基道路宜兄宜弟 創(chuàng)建歷史群策群力[N];聯合時報;2011年
3 李墨龍;奠基道路宜兄宜弟 創(chuàng)建歷史群策群力[N];聯合時報;2011年
4 李墨龍;奠基道路宜兄宜弟 創(chuàng)建歷史群策群力[N];聯合時報;2011年
5 田鳳 重慶記者站 謝倩;重慶“文保單位”變“洗腳城”之爭[N];中國旅游報;2008年
6 北京社會主義學院 廖繼紅;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國民參政會[N];人民政協報;2005年
7 王鵬;張季鸞與國民參政會[N];中國檔案報;2004年
8 周勇;抗戰(zhàn)時期的國民參政會[N];光明日報;2006年
9 王鵬;張季鸞與國民參政會[N];團結報;2000年
10 于化庭;皖南事變后的蘇中海防團[N];解放軍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西武;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少數民族參加國家代議機構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2 王鳳青;黃炎培與國民參政會[D];山東大學;2008年
3 趙祖平;抗戰(zhàn)時期國民政府體制下的政治參與[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2年
4 鄧文;雷震與戰(zhàn)后臺灣社會運動[D];武漢大學;2010年
5 趙紅;抗戰(zhàn)時期國民政府政治體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丁威;中國中間黨派研究:1937-1949[D];西南大學;2011年
7 陳任遠;民主與建國—中國中間路線研究(1927-1949)[D];湖南大學;2011年
8 霍雅琴;陜甘寧邊區(qū)政府體制研究[D];西北大學;2012年
9 董力;近現代中國責任內閣體制研究[D];武漢大學;2012年
10 張莉;南京國民政府新聞出版立法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宿凌;論皖南事變與國民參政會內政治格局的變化[D];吉林大學;2008年
2 李建江;第二次國共磨擦及其善后談判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陳國勇;抗戰(zhàn)時期國民參政會財政經濟提案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4 田巍;從傅斯年攻倒孔祥熙看國民參政會的民主監(jiān)督作用[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5 彭田寶;皖南新四軍文化建設[D];蘇州大學;2006年
6 韓洪淼;政治協商機制的形成和演變[D];山東大學;2006年
7 楊立志;國民參政會與國共兩黨關系論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8 韓敬瑜;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視野下的皖南事變[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9 黃利新;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國民參政會提案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10 李原昭;三屆三次國民參政會前后的國內政治走向[D];蘭州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64911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2649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