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在華宣傳與諜報機構東方通信社研究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望齡;日本在漢的輿論宣傳與思想近代化——以《漢報》為中心[J];近代史研究;1992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常紅萍;王亞軍;;明清江南農(nóng)村典當探析[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8年03期
2 鄭曉霞;;油印技術在中國出版印刷史上的應用[J];出版與印刷;2010年03期
3 齊莉莉;鄭煥友;;上海入境旅游的發(fā)展及其政策措施演變[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4 劉家輝;楊慶武;;上海早期旅業(yè)公會探析[J];河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5 蘇全有;崔海港;;論近代上海民信局的興衰[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6 胡悅晗;;“禮尚往來”:日常生活中的禮物饋贈——以民國時期上海知識分子為例(1927-1937)[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7 霍慧新;;電話通訊與1877—1937年間的上海商民生活[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8 包樹芳;;晚清上海休閑空間的變革:基于茶館的考察[J];安徽史學;2013年02期
9 鄔國義;;近代海派新聞畫家吳友如史事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10 余佳麗;;上海電影院宣傳營銷今昔與國際視野[J];都市文化研究;201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路鵬程;;論民國時期報人跳槽的背景、動因及影響[A];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創(chuàng)新——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十屆學術年會文集(2012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挽霞;地方政府職能變遷:權力、利益與注意力的再分配[D];復旦大學;2011年
2 匡淑平;上海近代體育研究(1843-1949)[D];上海體育學院;2011年
3 黃劍;美術場域“藝術家”角色的建構[D];上海大學;2007年
4 李英姿;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變奏[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5 李勇;近代蘇南漁業(yè)發(fā)展與漁民生活[D];蘇州大學;2007年
6 彭淑慶;國家、地方與社會[D];山東大學;2009年
7 趙婧;近代上海的分娩衛(wèi)生研究(1927-1949)[D];復旦大學;2009年
8 鄧大情;廣州與上海:近代小說中的商業(yè)都會[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9 劉媛;上海兒童日常生活中的歷史(1927-1937)[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程潔;上海竹枝詞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陸米強;;“中俄”和“華俄”通信社不能混為一談[J];世紀;2004年06期
2 周元;清末遠東通信社述略[J];近代史研究;1997年01期
3 王詠梅;;胡政之創(chuàng)辦“國聞通信社”[J];國際新聞界;2008年05期
4 洪儋,
本文編號:256461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2564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