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激進與保守:二十世紀中國史的基本線索

發(fā)布時間:2019-08-17 16:41
【摘要】:20世紀的中國是一個革命的世紀。每一場激進革命后,比如在戊戌維新、共和革命、新文化運動、國民革命之后總會發(fā)生一次反向的保守化運動。革命與保守的往復構成了二十世紀歷史演進之大勢。當代中國也正處在一輪保守化周期中,本次的激進革命持續(xù)時間甚長,革命對傳統(tǒng)之破壞最為徹底。因此,本輪保守化也就異常緩慢、艱難,并且直到今天依然未成氣候。二十世紀的激進革命與保守主義之往復,實為兩種革命路徑之爭鋒、轉換。保守化并非退步。事實上,在現代中國歷史上,幾乎無人反對現代轉型,問題在于如何轉型。激進革命與保守化轉向的區(qū)別實在于此。
[Abstract]:China in the 20 th century was a revolutionary century. After every radical revolution, such as the Reform Movement of 1898, the Republican Revolution,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and the National Revolution, there will always be a reverse conservative movement. Revolution and conservatism constitute the general trend of historical evolution in the 20 th century. Contemporary China is also in a cycle of conservatism, this time the radical revolution lasted for a long time, the revolution destroyed tradition the most thoroughly. As a result, this round of conservatism is extremely slow, difficult, and to this day is still not the climate. The history of radical revolution and conservatism in the 20th century is a struggle between the two revolutionary paths. Conservatism is not a step back. In fact,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few people object to modern transformation, the question is how to transform. This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radical revolution and conservative turn.
【作者單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
【分類號】:K2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楊天宏;;政黨建置與民初政制走向——從“革命軍起,革命黨消”口號的提出論起[J];近代史研究;2007年02期

2 齊仁;;論中國模式: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歷史道路[J];文化縱橫;2010年05期

3 丁耘;;論中華傳統(tǒng)的根本特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基礎[J];文化縱橫;2011年01期

4 丁耘;;斗爭、和諧與中道——論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基礎[J];文化縱橫;2011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春梅,王邦翠;立憲派與清廷決裂時間辨析[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2 倪愛山,徐國利;簡論清末民初新史學[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3 湯奇學,龔來國;汪康年與梁啟超關系變化與《時務報》興衰[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5期

4 湯奇學,陳寶云;“救國”與“救人”——辛亥革命時期與新文化運動時期改造國民性思想之比較[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5 王娟;翻譯研究中的歷時描寫[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6期

6 郭昭昭;;抗戰(zhàn)期間國民參政會中女參政員群體的考察[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6期

7 蔣含平;;清末知識分子報刊論政的三種形態(tài)[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8 王康;;輿論傳播與五四學生運動——以五四時期《京報》為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9 馬勇;;新知識背后:以京師大學堂創(chuàng)建為中心的探討[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10 方國武;;試析晚清文化傳播的兩種模式[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丁鋼;;書院傳統(tǒng)及其現代精神[A];北京論壇(2011)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傳統(tǒng)與現代、變革與轉型:“教育傳承與創(chuàng)新”教育分論壇論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張聰;;試論楊昌濟的身體觀及對毛澤東早期教育思想的啟蒙[A];教育領導研究(第二輯)[C];2012年

3 孫殿玲;;論美與過程[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4 岸本美緒;;從新思考中國“近世”史[A];北京論壇(2005)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視野中亞洲的機遇與發(fā)展:“歷史變化:實際的、被表現的和想象的”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5 狹間直樹;;歷史家和其所寫的傳記——關于梁撰兩種〈譚嗣同傳〉及其它[A];北京論壇(2005)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視野中亞洲的機遇與發(fā)展:“歷史變化:實際的、被表現的和想象的”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6 黃升任;張謙;;論黃遵憲的教育思想及其實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7 楊齊福;;清末民初新教育發(fā)展缺失略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肖承罡;;萬木草堂的道德教育模式及其影響[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司洪昌;;晚清的學校和教育圖景掃描——一位俄國人1907年的紀實[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蘇啟敏;;明清之際實學的課程知識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東;馬克思主義知識分子論[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饒傳平;論近代中國憲法中基本權利條款之演變(1908-1947)[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郭勝利;民國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5 劉宇;從臣民到公民[D];南開大學;2010年

6 劉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叢報》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鄭林華;墨家思想與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張棟豪;中國邏輯史方法論在近代的演變[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尹佳濤;歷史與現實之間的政治思考[D];南開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陳宇翔;變幻反復中的真相——章太炎的政黨思想探微[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2 徐輝琪;“革命軍起,革命黨消”口號的由來及評價[J];近代史研究;1983年04期

3 楊天宏;論《臨時約法》對民國政體的設計規(guī)劃[J];近代史研究;1998年01期

4 張勇;再議“革命軍起、革命黨消”[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本文編號:252790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252790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6f7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