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城市:中共從農村到城市的歷史轉折
[Abstract]:With the reversal of the situation of attack and defense in the war between the Kuomintang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and marked by the occupation of Shijiazhuang in 1947,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began to put the urban issue on the agenda of national victory. A year later, a strategic policy of shifting the focus of work from the countryside to the city was put forward to the whole Party. The process of the CPC entering cities, that is,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national governance, has encountered unprecedented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such as: how to understand the city, how to take over the city, how to establish the city administration, and how to clarify the party's dependence on the city. How to set up the city's people's representative organ, how to deal with the urban labor and capital problem, how to restore the city economy and order, and so on. Through summing up experiences and adjusting policie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groped out a series of methods for receiving and managing cities, protected urban productive forces, maintained the stability of social order, and thus realized the historical turning point of the CPC from rural to urban.
【作者單位】: 中共中央黨校中共黨史教研部;
【分類號】:K26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胡繩;關于撰寫《從五四運動到人民共和國成立》一書的談話[J];歷史研究;2001年03期
2 ;天津市人民改府委員會一九五○年全年工作報告[J];天津市政;1951年2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于文善;胡繩先生晚年學術思想研究簡論[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2 祝天智;抗戰(zhàn)時期憲政運動的博弈分析[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3 祝天智;論民國時期政治發(fā)展中的政治妥協(xié)[J];江蘇社會科學;2005年03期
4 錢家先;;歷史教學的原創(chuàng)性思考[J];歷史教學(高校版);2007年04期
5 榮維木;;抗日戰(zhàn)爭與中華民族復興論[J];近代史研究;2014年04期
6 郝丹立;論韜奮思想研究中的價值取向[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7 宋學勤;;馬克思主義指導與中共黨史研究[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4年08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畢媛媛;民國時期黨際關系嬗變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尹作升;論近代濟南城市工業(yè)的興遷及其特點(1904-1937)[J];東岳論叢;2005年04期
2 盧曉;美國城市化的負效應及其政府對策[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3 張貫益;;論城市的規(guī)模與城市經濟作用的關系[J];華中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01期
4 徐和平;美國城市化各階段簡析[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2期
5 蔡云輝;近代中國衰落城市成因分析[J];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12期
6 劉景華;;論中世紀西歐城市沖擊農村的第二次高潮[J];長沙水電師院學報(社會科學學報);1993年03期
7 王致中;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西北城市工業(yè)[J];蘭州學刊;1989年03期
8 劉輝;;工業(yè)遺存地段再開發(fā)思路轉變路徑探討[J];城市觀察;2013年06期
9 Edward L Glasser;李莎;;不設限的城市[J];英語文摘;2011年06期
10 李昌玨;;關于城市——經濟中心的幾個問題[J];華中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理查德·V·奈特;馮炳昆;;持久性發(fā)展與適合居住的城市[A];中國城市形象戰(zhàn)略與城市文明建設研討會參閱文集[C];1997年
2 盛鳴;;轉型期我國大城市工業(yè)空間演進及其影響要素芻議——以石家莊市為例[A];生態(tài)文明視角下的城鄉(xiāng)規(guī)劃——2008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趙泰濤;王如松;;城市工業(yè)持續(xù)發(fā)展的對策研究[A];青年生態(tài)學者論叢(一)[C];1991年
4 關陽;;基于心理和生理實驗的城市體驗設計的科學研究——城市自主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A];2006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暨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首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陳光庭;;試論構建宜居城市的幾個關系[A];建設宜居城市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陳怡星;;區(qū)域中心城市職能發(fā)展的理論模型和實證檢驗[A];規(guī)劃50年——2006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7 姚德民;王紹軍;;我國城市化的效益分析[A];科學決策與系統(tǒng)工程——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六次年會論文集[C];1990年
8 閆巖;朱郁郁;;省域次位城市發(fā)展路徑的探索——以株洲市為例[A];多元與包容——2012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01.城市化與區(qū)域規(guī)劃研究)[C];2012年
9 西爾維亞·瑟拉普;杜愷;;作為社會秩序概念的城市[A];都市文化研究(第1輯)——都市文化史:回顧與展望[C];2005年
10 趙振軍;;以科學發(fā)展觀推進城市化[A];山東省社會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唐婷 田甜;我省啟動城市工業(yè)災害整治[N];湖南日報;2011年
2 記者黃雄;湖南:防治城市工業(yè)災害[N];中國安全生產報;2011年
3 馬丹 記者 尹雪;白城市工業(yè)經濟保持平穩(wěn)增長[N];吉林日報;2013年
4 李邦田;聊城市工業(yè)考察團來我市[N];濟寧日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 黃雄;別讓工業(yè)災害變成百姓身邊炸彈[N];中國安全生產報;2011年
6 李鐵立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城市[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7 本報記者 李奎福;城市精神在呼喚[N];遼源日報;2013年
8 丹陽市規(guī)劃局副局長 謝安坤;淺議城市特色研究的理論構架[N];江蘇經濟報;2008年
9 記者 胡穩(wěn) 通訊員 程文科;安全生產鎖定“13項”整治[N];常德日報;2012年
10 本報記者 司建楠;城市工業(yè)發(fā)展模式面臨轉型[N];中國工業(yè)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秦傳濱;城市工業(yè)產業(yè)規(guī)劃與調整對策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2 張付剛;我國省會城市城市功能差異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3 王素軍;中國資源型城市轉型路徑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4 劉力;資源型城市工業(yè)地段更新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5 王炬;重慶城市帶動農村發(fā)展模式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6 張晨峰;城市化,,人力資本積累和增長[D];復旦大學;2011年
7 李海超;我國資源型城市轉型融資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8 張明貴;城市規(guī)范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3年
9 李玉榮;中國共產黨由鄉(xiāng)村到城市的戰(zhàn)略轉變[D];中共中央黨校;199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U
本文編號:238882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2388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