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四清運動研究綜述
本文關鍵詞:河北省“四清”運動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近十年四清運動研究綜述
王永華
摘要:本文概述了近十年來國內外關于四清運動研究的狀況,對有關四清運動的資料與論著做了歸納,對四清運動成因、過程、領導人思想分歧、影響及評價等問題進行了評述。
關鍵詞:四清運動;研究;綜述中圖分類號:D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86(2007)07-0072-05
作者簡介:王永華(1973-),男,湖南冷水江人,南京大學歷史系,講師,博士(江蘇南京210093)。
近十年來,學術界對四清運動的研究有了很大的進展,產生了相當多的論著。本文擬對近十年有關四清運動的研究做一學術史的回顧,以供參考。
一、研究概況
(一)全國各地開放了一批四清運動的檔案,為四清運動研究提供了極為重要的第一手資料。近年來,隨著各地四清運動檔案開放力度的加大,使用地方檔案撰寫論著呈上升趨勢。例如,李海紅的《論20世紀“四清”運動———以河南開封地區(qū)為例》、60年代農村 尹穎堯的《西安市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楊建政的《20世紀60年代千陽縣社教研究》、王剛的《河北省“四清”運動研究》、戴安林的《湖南四清運動史》(研究出版社,2005)等等,都是利用當地檔案館公開的檔案資料撰寫的論著。
(二)涉及四清運動的以老一代的黨政軍領導人為主的回憶錄的問世,為四清運動研究提供了生動而豐富的背景資料。例如,薄一波的《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修訂本,下卷,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7年),蕭克、李銳、龔育之等人的《我親歷過的政治運動》(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李新的《回望流年:李新回憶錄續(xù)編》(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年),江渭清的《七十年征程———江渭清回憶錄》(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年),薛暮橋的《薛暮橋回憶錄》(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楊尚昆的《楊尚昆回憶錄》(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曾志的《一個革命的幸存者———曾志回憶實錄》(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年),歐陽惠林的《經歷與往事》(江蘇省委辦公廳創(chuàng)新印刷廠內部出
《王世泰回憶錄》(中央文獻出版,2000年),王世泰的版社,2000年)等等。
(三)中國出版了一批涉及四清運動的領導人的文集、文稿、年譜與專題、大事記、年鑒、地方志等文獻資料,這些都是四清運動研究不可缺少的史料,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屬于領導人的文集、文稿、年譜方面的有: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寫的《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9冊《毛澤東文集》第-11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
(人民出版社,1999年),江蘇省委黨史辦公室、江8卷
蘇省檔案館共同編寫的《劉順元文集》(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寫的《劉少奇年譜》(下卷,,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周恩來年譜(1949-1976)》(中卷、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田酉如主編的《彭真年譜》(中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等等。
各省市縣鎮(zhèn)的當代地方志、專業(yè)志及大型叢書,基本上是由各級政府下屬的地方志辦公室或史志辦公室依據檔案編纂的,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叢書中有一些涉及到四清運動,例如于1998年10月全部出齊的第一部全面記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的大型全書———《當代中國叢書》、《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簡史叢書》等,專題《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6冊-20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中有許多重要的四清運動的文獻,都是研究四清運動必須參考的。
(四)國內翻譯和出版了一批與四清運動相關的著述,發(fā)表了相當多的學術性與通俗性的論文,撰寫了一些碩士博士學位論文。 據了解,國內出版的研究四清運動的專著主要是:戴安林的《湖南四清運動史》(研究出版社,2005年),郭德宏、林小波的《四清運動實錄》(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
安戈、趙文有關四清運動的主要譯著有:陳佩華、
詞的《當代中國農村歷滄桑:毛鄧體制下的陳村》,(孫萬國等譯,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6年),黃樹民的(三聯《林村的故事———1949年后的中國農村變革》書店,2002年)。
國內有關四清運動的著作主要有:何沁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肖冬連的《求索中國———文革前10年史》(紅旗出版社,1999年),羅平漢的《農村人民公社史》(福建人民出版社,《毛澤東時代的中國》(中共黨史出2003年),何蓬的
版社,2003年),逄先知、金沖及主編的《毛澤東傳(1949-1976)》(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唐振南等人的《劉少奇與毛澤東》(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金沖及的《劉少奇?zhèn)鳌罚ㄖ醒胛墨I出版社,1998年),王光美等人的《你所不知道的劉少奇》(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張樂天的《告別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公開發(fā)表的有關四清運動的論文,筆者目前能搜集到的大概是七十篇,其中比較重要的論文有高華的《大災荒與四清運動的起源》、《在貴州“四清運動”的背后》,李若建的《安全閥:四清運動的潛功能》,王玉強的《四清運動動員模式的政治社會學分析》,鄭謙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過程與體制性分析》等等。
學位論文方面主要有:李海紅的《論20世紀60年代農村“四清”運動———以河南開封地區(qū)為例》博士學位論文,林小波的《“四清”運動研究》博士學位論《西安市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碩士學文,尹穎堯的
位論文,楊建政的《20世紀60年代千陽縣社教研究》碩士學位論文,王剛的《河北省“四清”運動研究》碩士學位論文。
二、研究述評
(一)關于四清運動成因
關于四清運動形成原因的研究,一直是學術界的熱點。八屆十中全會上為了“反修防修”,毛澤東強調階級斗爭,提出要進行社會主義教育。這是理解四清運動源起的關節(jié)點,論者大都從這尋覓四清運動原因。林小波[1]比較全面地分析了四清運動的成因:人民公社時期的整風整社運動實際上是“四清”運動的預演;在國內,黨內高層因對形勢的看法以及如何應對
存在意見分歧,導致了毛澤東在八屆十中全會上大講階級斗爭;國際上,中蘇意識形態(tài)的分歧及由此展開的論戰(zhàn)使毛澤東認為蘇聯已經變修,美國的和平演變戰(zhàn)略以及周邊形勢的緊張,使毛澤東加緊在國內進行反修防修;毛澤東在理論認識和社會理想方面的個人主觀因素。
還有學者從大災荒、干部作風及包產到戶等角度豐富了對這個問題的認識。高華[2]認為,大災荒使毛澤東對形勢做出了脫離實際的判斷,農村的危機來自階級敵人的破壞,欲解決問題必須在農村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用扎根串聯的辦法,組織階級隊伍,開展對敵斗爭。李若建[3]看到了四清運動起因于大躍進與困難時期基層干部的惡劣行為,農村社會內部矛盾的積累引爆了四清運動;鶎痈刹康膼毫有袨,不可避免導致民眾的憤怒。在基層干部大權在握的時候,他們是敢怒不敢言,當上層要整頓基層干部時,民眾的不滿就趁機爆發(fā)。范曉春、孫寶元[4]揭示了包產到戶與四清運動起因的關系:
本文關鍵詞:河北省“四清”運動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3122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231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