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新疆:民族主義與國家民族主義并悖
[Abstract]:The Revolution of 1911 was influenced by the ideas of the European nation and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in North America in the 19 th century. However, many nation-state ties Wang Quan ~ ([1]) the republic is revolutionary imperial power. The Revolution of 1911 made the upper layer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dopt the Republican system, and the lower level, especially the border area, was the semi-independent region of the monarch's system of government under the imperial system, which was the social foundation of the nation-state and became the mechanism for the growth of nationalism. In Xinjiang, the extension of the nationalism movement (cultural and political Turkism practice) and its conflict with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make nationalism and national nationalism go against. The nation-state advocates that the integration with the multi-national state is incomplete. The re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concept is the continuity of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1911 Revolution.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
【分類號】:D693;K258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憲明;楊琥;;五四時期李大釗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第二陣地——《晨報副刊》傳播馬克思主義的貢獻與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2 汪志國;孫中山的治腐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3 朱從兵;;民國元年孫中山鐵路建設的思想邏輯[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4 吳元康;《孫中山集外集》等書勘誤四則[J];安徽史學;2003年02期
5 陶用舒,易永卿;左、李塞防與海防之爭新論[J];安徽史學;2004年04期
6 張季;民初“二次革命”前知識分子群體關于聯(lián)邦制的論爭——以《民立報》、《庸言》、《東方雜志》為中心[J];安徽史學;2005年05期
7 霍新賓;國共黨爭與階級分野——廣州國民政府時期工商關系的實證考察[J];安徽史學;2005年05期
8 房列曙;;論孫中山的文官考試思想[J];安徽史學;2006年06期
9 傅潔茹;;孫中山環(huán)境思想探析[J];安徽史學;2011年06期
10 盧玉華;矛盾·困惑·出路——追尋孫中山宗教觀的發(fā)展足跡[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淑珍;;試論鄧小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的歷史背景[A];當代中國研究所第三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2 林其錟;;孫中山“建設一大中華民族”的理想與廿一世紀華族的團結和聯(lián)合[A];近代中國(第二輯)[C];1991年
3 任建樹;;孫中山與陳獨秀[A];近代中國(第三輯)[C];1993年
4 王耿雄;;《孫中山全集》幾件史事的考訂[A];近代中國(第三輯)[C];1993年
5 唐克敏;;袁世凱與中國資本主義[A];近代中國(第四輯)[C];1994年
6 蔣偉新;湯可可;;孫中山對于中國城市現(xiàn)代化的構想[A];近代中國(第七輯)[C];1997年
7 邵雍;;1911年春孫中山加拿大之行述略[A];近代中國(第十四輯)[C];2004年
8 丁鳳麟;;論孫中山的博愛觀[A];中國近代(第十七輯)[C];2007年
9 馬銘德;;孫中山、張作霖同盟與莫斯科的關系[A];中國近代(第十七輯)[C];2007年
10 丁鳳麟;;略論孫中山的“與群俱進”思想[A];近代中國(第十九輯)[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勝利;民國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2 劉榮臻;國民政府時期的北京社會救助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3 陳勇軍;嚴復的制度與國民性互動思想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4 張衛(wèi)莉;孫中山經濟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5 趙海霞;清代新疆民族關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6 吳永華;現(xiàn)代自由的譜系:從盧梭、黑格爾到馬克思[D];吉林大學;2011年
7 孫巖;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地方黨政關系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8 謝永棟;南京國民政府中央信托局研究(1935-1937)[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賈春陽;論“疆獨”問題與美國的政策[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10 文志勇;民國新疆民族關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聰影;論孫中山民生主義思想的構建及價值[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黃晶晶;兵團農十三師紅星二牧場哈薩克族職工生活方式變遷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0年
3 邵琴芬;論民國時期教會大學的道德教育[D];杭州師范大學;2010年
4 孟剛;論鄧小平民主法制思想及其實踐[D];吉林大學;2011年
5 厲廣雷;論中國民國時期法律體系的建構[D];吉林大學;2011年
6 王玉霞;理想與現(xiàn)實[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7 羅燕;孫中山民主思想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8 劉宗珍;議會在中國的興起[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9 湛峰;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海軍留學生[D];南京大學;2011年
10 武偉偉;法國大革命的歷史背景及相關高中歷史教學再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勇勝;試論全球化與民族國家的關系[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2 顧紅亮;;“民族國家”語境中的個人圖像[J];浙江學刊;2007年01期
3 王建剛;;“民族國家”時代多變的“話語”——解讀杜贊奇《從民族國家拯救歷史》[J];世界民族;2007年03期
4 于冰;;女性與男性民族國家訴求的沖撞與磨合[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6期
5 楊曉丹;;近代民族國家的特點及其未來[J];改革與開放;2009年05期
6 胡悅晗;;民族國家敘事中的都市想象——近代中國的“文明”上海與“文化”北平[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5期
7 雷鳴;;民族國家想象的需求與可能——論十七年小說的邊地書寫[J];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13年01期
8 王飛;;民族國家話語下的邊區(qū)戲劇革新——以延安戲劇革新為例[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9 寧騷;論民族國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6期
10 劉甜甜;;晚清新知識分子與民族國家[J];青年文學家;2013年3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紅生;;試論20世紀亞洲民族國家建設中的群眾與暴力[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進:近現(xiàn)代東方與西方的歷史經驗”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中)[C];2006年
2 李鴻賓;;傳統(tǒng)與近代的對接——從地域和民族角度論述中國傳統(tǒng)王朝的近代境域[A];多元視野中的中外關系史研究——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5年
3 岳蓉;;東南亞民族國家的建構問題綜述[A];東南亞地區(qū)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賀金瑞;;百年共和的經驗和啟示:少數(shù)民族和民族宗教對現(xiàn)代中國的貢獻和潛力研究——2012年度基地重大項目論證報告(節(jié)選)[A];共識(2012春刊07)[C];2012年
5 謝文慶;;殖民體制之后的東南亞:民族國家及其不同政見者(英文)[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國家建構與政治文化”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6 馬戎;;現(xiàn)代國家觀念的出現(xiàn)和國家形態(tài)的演進[A];當代中國民族宗教問題研究(第8集)[C];2014年
7 韓琦;;為什么獨立后的西屬美洲沒有建成統(tǒng)一的聯(lián)邦國家?[A];"發(fā)展中國家現(xiàn)代化模式"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5年
8 徐藍;;經濟全球化與民族國家的主權保護[A];和諧社會:社會公正與風險管理——2005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下卷)[C];2005年
9 楊紀武;;一個毫無國家民族情感者的妄言——評茅于軾《以人為本,還是以國為本?》[A];云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研究與理論探索[C];2010年
10 劉擁華;;游離的全球化與全球化政治[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牛銳 整理;民族國家建構應優(yōu)先于民主制度完善[N];中國民族報;2007年
2 安東尼·吉登斯;全球時代的民族國家[N];中國民族報;2008年
3 李明浩;民族國家發(fā)展的歷史階段[N];中國民族報;2009年
4 李云龍;關注:21世紀民族國家的命運[N];中國民族報;2002年
5 李明浩;民族與民族國家的“大獲全勝”[N];中國民族報;2009年
6 李明浩;民族與民族國家的兩大困惑[N];中國民族報;2009年
7 許章潤;民族國家體系的生命力[N];法制日報;2009年
8 盧露;區(qū)隔化制度的失敗和民族國家的勝利(一)[N];中國民族報;2010年
9 楊曉萍;民族國家的建立與民族認同的危機[N];中國民族報;2011年
10 明浩;辛亥民族觀的局限性及其超越[N];中國民族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敖福軍;梁啟超民族國家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2 顏震;美國民族國家與帝國的雙重構建(1776-1867)[D];吉林大學;2013年
3 阿嘎佐詩;從地方到民族國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4 張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國家建構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劉輝;蘇丹內戰(zhàn)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6 宋榮超;20世紀初政論報刊與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初期建構[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白霞;民族國家與超越民族國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2 覃煥;西歐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與文藝復興[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3 宋羽雅;試析全球化與民族國家關系中的悖論[D];浙江師范大學;2008年
4 曲海洋;少數(shù)民族與中國民族國家建設[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5 陳元;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國家的重塑[D];天津師范大學;2014年
6 承鳳鳳;中國共產黨與現(xiàn)代新型民族國家構建研究(1921-1949)[D];安徽師范大學;2014年
7 雷艷;從“民族國家”到“公民國家”[D];西南大學;2009年
8 熊明清;想象長白山:民族國家建構視野下的東北區(qū)域政治文化解讀[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9 卓旭春;論全球化時代的非政府組織[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10 劉瑩;民族國家形成與英國宗教改革關系探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24717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2247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