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考證五口通商對我國沿海經濟的影響
[Abstract]:After the Opium War, five coastal ports-Guangzhou, Xiamen, Fuzhou, Ningbo and Shanghai-were established as ports of trade according to the Treaty of Nanjing signed between China and Britain in 1842. The five major commercial ports became the main trading pla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from the late Qing Dynasty to the en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作者單位】: 中共遼寧省委黨校;
【分類號】:F129;K2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嚴中平;;英國資產階級紡織利益集團與兩次鴉片戰(zhàn)爭史料(上)[J];經濟研究;1955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銀兵;;淺析馬克思自由觀的科學含義、基本特點和基本內容[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2 蔡文君;杜學元;;從羌族民俗文化透視羌族女性社會地位的變遷[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3期
3 趙秀花;;鄧小平的發(fā)展思想研究[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04期
4 何麗;劉管平;巫叢;;海外對華城市史研究綜述[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1年02期
5 于忠龍;陳乃新;;論競爭法只調整競爭關系[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1期
6 孫晉;;產融結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論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1期
7 謝青松;;《物權法》的倫理審視[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1期
8 周德海;;論馬克思經濟學的價值概念體系[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9 包仕國;;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10 王浩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聯動型動力機制的精神實質[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懷濤;;科學發(fā)展觀是馬克思主義的新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2 趙春明;;改革: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與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3 王濤;皮明建;高鵬;;農用地價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學通報2009年卷(下冊)[C];2009年
4 李楊;;具體性的追尋——讀馬爾庫塞《歷史唯物主義現象學論稿》[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9)[C];2011年
5 馬爾庫塞;李楊;;歷史唯物主義現象學論稿[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9)[C];2011年
6 邱國良;鄭延恒;;論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的民主溝通[A];2009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高峰;;社會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論的研究視角[A];2010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危機預警預控管理系統(tǒng)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8 彭希義;;少數民族農民工城市文化適應問題研究——基于貴陽花溪區(qū)彝族農民工群體的調查[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劉琳;;馬克思政治倫理思想三題論略[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10 鄒平林;杜早華;;在私人道德與制度倫理之間——“小悅悅事件”帶來的倫理反思[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郝文斌;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證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夏菲;論英國警察權的變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徐少輝;上海金融中心法制變遷及決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秦曼;海洋漁業(yè)資源資產的產權效率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余正琨;論科學發(fā)展觀對三大規(guī)律認識的豐富與發(fā)展[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趙一強;知識社會價值的道德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8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9 劉宇輝;高等教育視角下的人力資本投資與經濟增長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10 周旋;“公私財物”之內涵分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余曉玲;以農地為依托構建農村養(yǎng)老保障制度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qū)農村人力資源開發(fā)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韓家勤;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的當代價值及其實現路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4 任士春;巢湖市城鎮(zhèn)化進程中農村中小學體育現狀與發(fā)展對策[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5 李靜;大學生大愛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6 郭云英;統(tǒng)籌城鄉(xiāng)視域中的農村城鎮(zhèn)化問題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7 蘇煥菊;我國農村養(yǎng)老保險法律制度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8 宋浩;民族性與比較科學哲學[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9 姚士偉;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10 于玲玲;漠河金礦官督商辦經營研究(1888-1900年)[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戴鞍鋼;五口通商后中國外貿重心的轉移[J];史學月刊;1984年01期
2 何新華,王小紅;試析五口通商大臣體制的制度缺陷[J];歷史檔案;2005年01期
3 譚玉秀;;讀《五口通商變局》[J];讀書;2008年03期
4 ;我國現在實行對外開放與舊中國的“五口通商”有何區(qū)別?[J];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公報;1985年02期
5 郭緒印;評東南社會變遷與上海小刀會起義[J];學術月刊;2005年07期
6 程鎮(zhèn)芳;五口通商前后福建茶葉貿易商路論略[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2期
7 袁燮銘;晚清五口通商大臣移設上海始末[J];檔案與史學;1997年05期
8 鄭乃輝;楊江帆;;論五口通商至清末福建茶葉的發(fā)展與進步[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9 ;史林特別推薦書目[J];史林;2006年06期
10 李金明;五口通商后從廈門出洋的華工[J];華僑華人歷史研究;1996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鄭乃輝;楊江帆;葉乃興;;論五口通商至清末福建茶葉的發(fā)展與進步[A];第四屆海峽兩岸茶業(y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林星;;福州女性與近代社會變遷[A];閩都文化研究——“閩都文化研究”學術會議論文集(上)[C];2003年
3 林卿;歐陽迪莎;王慶;苗艷青;;閩臺農業(yè)合作提升福建農產品競爭力[A];論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與政策調整——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與政策調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4 陳爭平;;不平等條約下近代關稅制度的形成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A];近代中國(第十五輯)[C];2005年
5 坂野正高;;清季一個外交家的西洋社會觀——張蔭桓撰《三洲日記》札記[A];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C];1981年
6 黃啟權;;閩都文化的形成、發(fā)展及其特色[A];閩都文化研究——“閩都文化研究”學術會議論文集(上)[C];2003年
7 林星;;文化社會學視野下的社會風俗變遷——以近代福州為例[A];福建省首屆海洋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宋惠中;;山西商人,
本文編號:218591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2185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