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抗戰(zhàn)時期對外宣傳工作思想研究
本文關鍵詞:周恩來抗戰(zhàn)時期對外宣傳工作思想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湖南師范大學》 2008年
周恩來抗戰(zhàn)時期對外宣傳工作思想研究
盧偉明
【摘要】: 周恩來是我黨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也是我黨杰出的宣傳家。抗戰(zhàn)時期,在民族矛盾激化和國共實現(xiàn)第二次合作的復雜形勢下,他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有關宣傳工作的理論和工作方法,為發(fā)展中國的抗戰(zhàn)宣傳事業(yè)作出了重要貢獻。筆者即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中力求對他這一時期的宣傳思想的基本內容、理論特點與價值意義作初步的分析與探討。 本文正文共分為三部分:一是周恩來抗戰(zhàn)時期對外宣傳工作思想的內涵。這主要是從周恩來對抗戰(zhàn)時期宣傳工作必須服務于發(fā)動各種力量共同抗日,以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為總目標與總任務的各種論述展開。該部分主要包括宣傳工作的地位與作用、對象與工作方式、宣傳工作的原則與策略以及宣傳工作的隊伍建設。二是周恩來抗戰(zhàn)時期對外宣傳工作思想的特點。周恩來極富藝術性與技巧性地將宣傳工作與統(tǒng)戰(zhàn)工作、國內宣傳與國際宣傳相結合,鞏固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獲取了國際社會對中國抗戰(zhàn)事業(yè)的理解與支持。他還極其高超地將文藝工作融于宣傳工作中,在領導抗日宣傳過程中來實現(xiàn)對文藝工作的領導。三是周恩來抗戰(zhàn)時期對外宣傳工作思想的意義與價值。其意義與價值在于它不僅豐富和完善了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工作理論,動員和促進了各種力量的團結抗戰(zhàn),而且在社會主義建設新的歷史時期,對加強與改進黨的宣傳工作同樣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K265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杜瑞;《救國時報》對外報道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2 魏原;抗戰(zhàn)時期中國共產黨對外宣傳工作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3 趙婷;抗戰(zhàn)時期陪都重慶的媒介生態(tài)學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4 毛婷婷;“使用與滿足”:淺析抗戰(zhàn)時期《新華日報》的受眾影響[D];重慶大學;2012年
5 侯榮彪;周恩來思想政治工作藝術及其啟示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2年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袁本文;周恩來與西方新聞記者[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1999年02期
2 胡正強,陳勇;周恩來抗戰(zhàn)時期報刊思想述要[J];編輯學刊;1996年01期
3 劉志遠;抗戰(zhàn)時期中共南方局在渝對外工作述評[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4 石霓;周恩來在武漢領導抗戰(zhàn)宣傳工作[J];黨史研究與教學;1995年03期
5 馬力;周恩來在抗戰(zhàn)時期的統(tǒng)戰(zhàn)工作[J];黑龍江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6 莫志斌;;抗戰(zhàn)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國際交往活動新析[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7 戴維·切普,王國學;周恩來與外國新聞界[J];龍江黨史;1998年02期
8 王紅續(xù);以民間促官方 打開外交空間——抗戰(zhàn)期間中國共產黨的外交方式[J];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學報;2005年09期
9 王樹蔭;中國共產黨民主革命時期宣傳工作思想述論[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5年05期
10 潘麗萍;論抗戰(zhàn)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宣傳思想工作[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0年08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杰舜;吳政富;;試論新中國民族教育政策制定的理論依據(jù)和現(xiàn)實依據(jù)[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3期
2 秦德文,唐那碧,楊波;試論新時期黨外知識分子的特征——為什么說黨外知識分子既是工人階級一部分又是統(tǒng)戰(zhàn)工作對象[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5期
3 李若晨;;簡論直接選舉的制約因素[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6期
4 錢守云;;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保障農民政治利益思想[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5 邵景元,胡紅玉;優(yōu)才成長離不開自我教育——試析周恩來成才與他的自我教育[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6 劉建美;;中國共產黨對文物保護問題的認識:1949-1966[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7 黃偉;;民族區(qū)域自治:實現(xiàn)民族平等的制度保證[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8 吳元康;陳獨秀國家統(tǒng)一思想述論[J];安徽史學;2004年04期
9 秦立海;雅爾塔協(xié)定、中蘇條約與重慶談判[J];安徽史學;2004年06期
10 胡曉;;暖春是怎樣變成嚴冬的:從知識分子問題會議到反右派運動[J];安徽史學;200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祺國;;省級以下人民檢察院實行垂直管理體制研究[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2 田明;;“客郵”、“客卿”與郵權——兼論中國近代政治的歷史境遇[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9年卷[C];2011年
3 孫林;;中國多黨合作制度為什么要堅持共產黨領導[A];變革世界中的政黨政治——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研究會政黨理論北京研究基地論文集(第五輯)[C];2012年
4 柴寶勇;;論中國的參政黨認同:問題及對策——基于政黨認同形成基礎的分析[A];變革世界中的政黨政治——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研究會政黨理論北京研究基地論文集(第五輯)[C];2012年
5 施雪華;;改革開放30年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的理論探索[A];改革開放與理論創(chuàng)新——第二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文集[C];2008年
6 廖繼紅;;改革開放以來人民政協(xié)基本理論的創(chuàng)新[A];2008學術前沿論壇·科學發(fā)展:社會秩序與價值建構——紀念改革開放30年論文集(上卷)[C];2008年
7 陳信瓊;;新四軍與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A];鐵軍精神研究——新四軍成立70周年紀念文集[C];2007年
8 高放;;開拓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新路——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60周年大慶[A];馬克思主義中國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學行政學學會理論研討論文集[C];2009年
9 馬文靜;;文革教育經驗口述[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10 李敦送;;毛澤東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及其現(xiàn)實意義[A];當代中國研究所第三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東;馬克思主義知識分子論[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史節(jié);布萊希特詩歌作品中的中國文化元素[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向麗華;經濟援助外交“杠桿”建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余正琨;論科學發(fā)展觀對三大規(guī)律認識的豐富與發(fā)展[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郁方;中國銀行業(yè)壟斷與規(guī)制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7 呂曉萍;我國以工促農制度創(chuàng)新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強;馬克思主義環(huán)境利益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徐悅;1949~1954年中國中央行政體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董傳嶺;建國60年華北農村社會生活變遷[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申甬;中國式民主的適切性與有效性分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梅學霞;論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動員[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3 秦佳;國民黨民眾運動研究(1924—1937)[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翠杰;論和諧社會建構中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代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楊永光;我國政黨制度規(guī)范體系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10年
6 唐劍君;解放戰(zhàn)爭時期黨的宣傳工作的歷史考察[D];湘潭大學;2010年
7 唐芳;新媒介環(huán)境下的政府公共傳播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8 吳金;陳獨秀與李大釗新聞思想比較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9 李愛紅;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比較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10 崔志剛;中國共產黨人民觀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國慶;抗戰(zhàn)時期中共的民間外交[J];北京黨史研究;1997年02期
2 王曉嵐;抗戰(zhàn)時期的國共宣傳戰(zhàn)[J];北京黨史研究;1998年01期
3 胡正強,陳勇;周恩來抗戰(zhàn)時期報刊思想述要[J];編輯學刊;1996年01期
4 葉楠;;“使用與滿足”理論下的“偷菜”浪潮[J];今傳媒;2010年02期
5 崔石崗;抗戰(zhàn)文藝運動中的一面旗幟——國統(tǒng)區(qū)高爾基紀念活動及其意義述略[J];濱州師專學報;1998年03期
6 秦文志;論《新華日報》的歷史功績[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7 唐潤明;試論國民政府遷都對重慶的影響[J];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4期
8 潘洵;論重慶大轟炸對重慶市民社會心理的影響[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9 郝明工;;試論陪都重慶的文化建構兩維度[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10 張育仁;;論戰(zhàn)時新聞學與戰(zhàn)時新聞政策的特殊關系[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憲文;;20世紀中國社會的兩次轉型與40年代的中國[A];中國現(xiàn)代社會轉型問題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永恒;媒體的力量[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2 羅云鋒;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書寫的歷史建構[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彭玉斌;戰(zhàn)火硝煙中的文學生態(tài)[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6年
4 張苑琛;傳承文脈 開拓未來[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李曉云;尼爾·波茲曼的媒介生態(tài)學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6 謝春;抗戰(zhàn)時期大后方木刻藝術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7 范欣;奇觀化生存[D];浙江大學;2009年
8 陽海洪;探索中國新聞史研究新范式[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9 伍正翔;批判與超越[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10 楊長云;公眾的聲音: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市民社會與公共空間[D];廈門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晟磊;淺析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藝術化[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2 黃雅玲;蕭乾副刊編輯思想研究[D];河南大學;2004年
3 李昌良;《新華副刊》之《工人習作專頁》述評[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4 文九;《南方周末》文化副刊風格轉型研究[D];暨南大學;2004年
5 胡偉東;近現(xiàn)代報紙副刊對文學閱讀的影響[D];暨南大學;2004年
6 李遠怡;論中國報紙副刊內涵的演變及發(fā)展前瞻[D];四川大學;2004年
7 霍順;以民生新聞為視角的城市電視臺媒介生態(tài)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8 姜寧;《新華日報》與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D];吉林大學;2005年
9 劉濤;抗日戰(zhàn)爭時期《新華日報》對中國近代體育發(fā)展的影響[D];蘇州大學;2005年
10 王玲;手機媒體與媒介生態(tài)重塑[D];西北大學;2005年
【二級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濤;;抗戰(zhàn)時期中國共產黨宣傳動員工作研究綜述[J];濮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06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陳全;中共中央南方局歷史功績探析[J];黨的文獻;2003年03期
2 王建朗;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外關系研究述評[J];抗日戰(zhàn)爭研究;1999年03期
3 戴維·切普,王國學;周恩來與外國新聞界[J];龍江黨史;1998年02期
4 徐小明;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共外交工作論析[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恩來格言[J];覺悟;2007年01期
2 石仲泉 ,楊增和;大革命時期周恩來的光輝思想[J];近代史研究;1981年01期
3 ;周恩來格言[J];覺悟;2007年02期
4 張玉榮;;周恩來廉政與“四治”[J];覺悟;2006年03期
5 周谷城;廖由信;;讀《周恩來選集》后[J];英語知識;1997年11期
6 廖心文;;關于周恩來研究和宣傳工作的新思路與實踐[J];覺悟;2004年01期
7 王德源;學習周恩來嚴于解剖自己的精神——讀《周恩來選集》筆記[J];昭烏達蒙族師專學報;1991年03期
8 張春寧;;周恩來在文藝戰(zhàn)線上的反“左”斗爭——讀《周恩來選集》下卷札記[J];學習與探索;1985年03期
9 莊建禾;抗戰(zhàn)初期周恩來關于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策略思想[J];江蘇社會科學;1993年05期
10 許如梓;《回韶山》中“供著一個神龕”問題的理解[J];江蘇教育;1983年2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狄道善;運兆象;谷興偉;;周恩來傳統(tǒng)美德思想與實踐[A];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教育實驗研究文集(第二卷)[C];1993年
2 姜迎春;;周恩來的“和合”理念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啟示[A];2005:發(fā)展·和諧·公正——江蘇省社科類學會學術年會成果薈萃[C];2005年
3 仝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關于堅持“兩個務必”的思想[A];北京大學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論集[C];2004年
4 王聚英;王二堯;;略論中共中央勝利進駐北平的基本經驗[A];歷史與現(xiàn)實論稿[C];1991年
5 吳珍美;;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宣傳工作[A];上海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王玉福;;建國初期黨的知識分子政策與多黨合作制度的確立[A];知識分子與近現(xiàn)代中國社會[C];2007年
7 田改偉;;試析鄧小平反對錯誤傾向的思想[A];當代中國成功發(fā)展的歷史經驗——第五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 冷溶;[N];人民日報;2008年
2 孫東民;[N];人民日報;2005年
3 蓋金香;[N];光明日報;2006年
4 崔賢明;[N];安慶日報;2005年
5 ;[N];人民日報;2006年
6 趙慧琴;[N];山西經濟日報;2000年
7 何勇 葉全;[N];解放軍報;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姚志國;圍堵與突圍:中美大使級會談啟動前的中美博弈研究(1949-1955)[D];河南大學;2012年
2 劉小燕;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發(fā)展中國地質事業(yè)的思想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0年
3 張吉安;毛澤東的對蘇戰(zhàn)略與抗美援朝[D];延邊大學;2010年
4 汪熠;周恩來與新中國現(xiàn)代化的啟動(1949-1956)[D];大連交通大學;2013年
5 劉莎;簡評1958年文化革命運動[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趙靜;1950年代學習毛澤東著作運動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3年
7 唐劍君;解放戰(zhàn)爭時期黨的宣傳工作的歷史考察[D];湘潭大學;2010年
8 何娜;過渡時期共產黨與民族資產階級關系研究(1949-1956)[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興強;周恩來黨內關懷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10 吳映梅;中共中央南方局對中間黨派的統(tǒng)戰(zhàn)工作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周恩來抗戰(zhàn)時期對外宣傳工作思想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8282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182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