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原因之悖論
本文選題:國家安全戰(zhàn)略 切入點:軍事戰(zhàn)略 出處:《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120年前的甲午中日戰(zhàn)爭以清朝戰(zhàn)敗而告結束。戰(zhàn)爭爆發(fā)前夕李鴻章沒有采納方伯謙提出的完整、具體的攻勢防御戰(zhàn)略,而是制訂了以"存在的艦隊"理論為指導的消極防御戰(zhàn)略,先是發(fā)展海軍方針的改變,緊接著是整個國家安全戰(zhàn)略、軍事戰(zhàn)略的改變,迫使福州船政和海軍不得不長期處于極端艱窘的境地,這是甲午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的重要原因。具體而言,首先,清廷對國家戰(zhàn)略層面的一系列錯誤指導:第一,甲申馬尾海戰(zhàn)以后清廷決定今后海軍建設方針由"造船育才為主,買船引進人才為輔"改為"以購買西方鐵甲船為主";第二,國家安全戰(zhàn)略由"聯(lián)俄防日保韓"改為"聯(lián)日拒俄保韓",相應地國家軍事戰(zhàn)略由"塞防海防并重"改為陸海戰(zhàn)略失衡的"塞防獨重"。其次,北洋實力派制訂的指導戰(zhàn)爭的軍事方略是完全錯誤的方略。而宣戰(zhàn)后李鴻章上奏折阻止光緒帝采納禮部右侍郎志銳"請以方伯謙替代不懂海軍且畏敵避戰(zhàn)的丁汝昌統(tǒng)領北洋水師"建議,則使此戰(zhàn)在戰(zhàn)爭帷幕尚未拉開,國家戰(zhàn)敗、北洋水師覆滅的命運已經(jīng)注定了。
[Abstract]:The Sino-Japanese war 120 years ago ended with the defeat of the Qing Dynasty. On the eve of the war, Li Hongzhang did not adopt the complete and specific offensive defense strategy put forward by Fang Boqian. Instead, it formulated a passive defense strategy guided by the "fleet of existence" theory. Firs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vy changed its policy, followed by a change in the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and military strategy. The Fuzhou shipship and navy had to be in an extremely difficult position for a long time, which wa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China's defeat in the Sino-Japanese War. Specifically, first, the Qing Dynasty gave a series of wrong guidance to the national strategic level: first, After the naval battle at Jiashenmawei, the Qing government decided that the policy of naval construction in the future would be from "building shipbuilding and bringing in talented people as a supplement" to "buying western iron vessels"; second,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has changed from "United Russia, defend Japan, protect South Korea" to "United Japan against Russia and protect the Republic of Korea." correspondingly, the national military strategy has changed from "equal emphasis on defense and coastal defense," to "the balance of defense between defense and defense," which is unbalanced in the strategic balance between the land and sea. Secondly, The military strategy formulated by the Bei Yang Power School to guide the war is completely wrong. And after declaring war, Li Hongzhang made a note to prevent Emperor Guang Xu from adopting the ministry of courtesy and serve Lang Zhirui. "Please substitute Fang Boqian for Ding Ru, who does not understand the navy and fears the enemy from avoiding war." Chang is in charge of the Beiyang Watermaster. " The war in the curtain of war has not yet begun, the defeat of the country, the fate of the Northern River Division has been doomed.
【作者單位】: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分類號】:K256.3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華,姜鳴;甲午海戰(zhàn)的歷史地位與軍事意義[J];福建論壇(文史哲版);1995年01期
2 劉麗君;日俄戰(zhàn)爭對中國、日本的影響[J];閩江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3 王琰;張曉剛;;東北亞三次大海戰(zhàn)與《黃海戰(zhàn)圖》[J];大連大學學報;2013年04期
4 王琰;國宇;;“‘濟遠’撞沉‘揚威’說”考辯[J];大連大學學報;2014年01期
5 趙克豪;;甲午海戰(zhàn)經(jīng)遠沉艦考[J];大連干部學刊;2014年12期
6 肖憶閩;;?沾髴(zhàn)中途島[J];航空知識;1994年08期
7 劉鴻亮;;鴉片戰(zhàn)爭時期中英炮彈技術和性能優(yōu)劣再析[J];史林;2010年03期
8 潘遠強;李景泉;;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前美日海軍建設思想之比較[J];軍事歷史;2013年02期
9 江玲君;;晚清的軍服變革[J];歷史教學問題;2014年06期
10 鮑玲;日俄戰(zhàn)爭對二十世紀初日本國家發(fā)展方向的影響[J];日本研究;2000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薛晨;美國海權研究:成因與變遷[D];復旦大學;2011年
2 李兵;國際戰(zhàn)略通道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3 石家鑄;海權與中國[D];復旦大學;2006年
4 楊震;論后冷戰(zhàn)時代的海權[D];復旦大學;2012年
5 李富森;威廉二世時期德國海軍戰(zhàn)略與政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曉華;“建國時期”美國的軍事改革和建設[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加河;英法兩國的海上爭霸(1688-1815)[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張洪華;沿海國防建設與經(jīng)濟建設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研究[D];湖南大學;2004年
4 李安民;《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對平時海上軍事活動的影響[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5 陳雷;美國內(nèi)戰(zhàn)時期北方海軍戰(zhàn)略思想及海軍建設[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陳亞東;論和平發(fā)展時期中國新型海權的構建[D];湘潭大學;2008年
7 張飛飛;近現(xiàn)代國際裁軍與美國海軍的崛起(1898-1938年)[D];蘇州大學;2010年
8 陳亮;冷戰(zhàn)前期美國海軍建設研究(1945-1969)[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原田;美國的海洋戰(zhàn)略及其對國家發(fā)展的影響[D];外交學院;2012年
10 馬玉婷;構建新時期中國海洋戰(zhàn)略[D];浙江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斌;賀炎夏;;Стратéгия национ餼льной беэоп餼сност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餼ции до 2020 гóда(Общие положéния)[J];俄語學習;2009年04期
2 孟曉旭;;海疆危機與近代中國國家安全戰(zhàn)略之調(diào)整[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3 孫偉春;于艷玲;;俄羅斯國家安全戰(zhàn)略歷史淵源解析[J];軍事歷史;2013年04期
4 麥克爾·D.斯溫;郭又新;;中國的核武器與大戰(zhàn)略(詳細大綱)[J];冷戰(zhàn)國際史研究;2006年01期
5 邵秀英;論我國西部開發(fā)中的國家安全戰(zhàn)略問題[J];人文地理;2001年06期
6 趙剛;;全球化時代的“軟權力”與文化安全策略[J];理論參考;2005年07期
7 趙曜東;張松明;;淺析美國“先發(fā)制人”戰(zhàn)略的合理性與必然性[J];大眾文藝(理論);2008年11期
8 肖鵬;;菊與刀——解讀日本國家安全戰(zhàn)略調(diào)整[J];文史月刊;2011年02期
9 王春永;“天防”:太空時代的國家安全戰(zhàn)略[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年01期
10 紀文宇;;《普林斯頓計劃最終報告》評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季麗新;;冷戰(zhàn)后時代鄧小平的國家安全戰(zhàn)略[A];最珍貴的精神財富——黑龍江省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理論研討會文集[C];2004年
2 石海明;曾華鋒;;科技進步視角下的網(wǎng)絡空間國家安全戰(zhàn)略[A];第四屆全國軍事技術哲學學術研討會文集[C];2013年
3 崣憲庚;;院長致辭[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2009年版)[C];2010年
4 張道標;;我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摘要)[A];上海市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xié)會一、二、三屆學術年會論文選集[C];2006年
5 孫德剛;;中國的和平發(fā)展與中阿“準聯(lián)盟”關系[A];和諧世界 和平發(fā)展與文明多樣性——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文集(2006年度)(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6年
6 王傳興;;國際體系權力來源變化視角下的美國國家安全戰(zhàn)略調(diào)整與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構建[A];中國夢: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十一屆學術年會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胡光正 曾宏;新軍事變革與國家安全戰(zhàn)略[N];中國國防報;2004年
2 李大光;國家安全戰(zhàn)略[N];戰(zhàn)士報;2003年
3 余萬里;美國新國家安全戰(zhàn)略報告的特點[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4 國防大學戰(zhàn)略教研部 韓旭東;俄羅斯國家安全戰(zhàn)略的新特點[N];解放軍報;2009年
5 中國軍事科學院副研究員 本報特約撰稿 李抒音 柳玉鵬;臺前幕后 解讀俄新版國家安全戰(zhàn)略[N];中國國防報;2009年
6 唐永勝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戰(zhàn)略研究所副所長,,大校;積極推進國家安全戰(zhàn)略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7 本報記者 呂德勝;美國新國家安全戰(zhàn)略新意幾何?[N];解放軍報;2010年
8 張永 楊軍;完善國家安全戰(zhàn)略體系[N];中國國防報;2010年
9 記者 楊政;梅德韋杰夫批準俄2020年前國家安全戰(zhàn)略[N];光明日報;2009年
10 本報駐堪培拉記者 陳小方;澳大利亞:新國家安全戰(zhàn)略告別“9·11時代”[N];光明日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江英;五十年代黨的國家安全戰(zhàn)略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1999年
2 趙建明;伊朗國家安全戰(zhàn)略的動力學分析(1953-2007)[D];復旦大學;2007年
3 張爽;“美國至上”:對冷戰(zhàn)后美國國家安全戰(zhàn)略報告的一種解讀[D];復旦大學;2004年
4 宋繼偉;信號分析在國家安全戰(zhàn)略風險識別中的應用[D];南京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邢國宏;冷戰(zhàn)后日本國家安全戰(zhàn)略的調(diào)整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2 鐵鍇;美國新世紀國家安全戰(zhàn)略的理論透析[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3 孫小虎;21世紀以色列國家安全戰(zhàn)略研究[D];西北大學;2009年
4 王春雨;“9.11”后俄羅斯國家安全戰(zhàn)略的調(diào)整[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5 繆鵬年;印度瓦杰帕伊政府國家安全戰(zhàn)略評析[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6年
6 史春麗;普京時期俄羅斯國家安全戰(zhàn)略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5年
7 蘆鵬;九十年代以色列國家安全戰(zhàn)略研究[D];西北大學;2006年
8 萬楚蛟;歷史記憶與俄羅斯國家安全戰(zhàn)略選擇[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9 廖生智;鄧小平國家安全戰(zhàn)略思想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10 楊華e
本文編號:161916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1619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