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群弟子”及其著述考略
本文選題:太谷學派 切入點:歸群弟子 出處:《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太谷學派三傳首席傳人黃葆年在蘇州歸群草堂講學期間,使太谷學派的發(fā)展達到了一個最為鼎盛的時期。然而,由于至今未見有歸群弟子的完整名錄存世,所以歸群草堂全盛時期的弟子究竟有多少,已難確考了。本文根據現(xiàn)存的太谷學派遺書所載與學派后裔的相關回憶,以及部分其他文獻的零星記載,盡最大程度地網羅叢殘、鉤稽遺逸、爬梳整理、輯其名籍,以期為學術界研究太谷學派尤其是歸群草堂時期的學派活動概況,提供歸群弟子的點滴參考史料。同時,對部分歸群弟子事跡及其著述作出重點述考。
[Abstract]:Huang Baonian, the chief inheritor of the three legacies of the Taigu School, mad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aigu School reach a peak during his lecture at Gui Qun Caotang in Suzhou. However, since there is no complete list of Gui Qun disciples left in the world, Therefore, it is difficult to confirm the number of disciples in the heyday of Gui Qun Caotang.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memories of the school descendants contained in the existing Taigu school's testament, as well as the sporadic records of some other documents, this article tries its best to capture the remains of the clump.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academic research on the activities of Taigu School, especially in the period of Gui Qun Caotang, and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historical materials for the disciples of Gui Qun.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eeds and writings of some of the disciples of Gui Qun.
【作者單位】: 福建師范大學圖書館;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太谷學派的發(fā)展及其思想研究》(項目批準號:05BJZS037)
【分類號】:K25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留義;中國近代四部著名小說的產生及稱謂之我見[J];濮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2 劉春芳;;論《老殘游記》中“山水之游”的審美藝術訴求[J];山東社會科學;2010年09期
3 朱季康;;清咸同年間黃崖事件再認識[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4 陳今;;老殘:劉鶚的藝術化身[J];韶關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5 劉建生;郭娟娟;;晉撫胡聘之與晚清山西礦案新論[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6 朱華陽;;屈原與20世紀初小說的敘事倫理——以《老殘游記》為例[J];三峽論壇(三峽文學.理論版);2011年04期
7 張永芳;;近代小說《慨生游志》系《老殘游記》的仿作[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8 王子淳;;太谷學派的政治宣言書——評諸乃方《真州八景》詞[J];蘇州大學學報;2006年06期
9 劉春芳,王元臣;論《老殘游記》中的“清官”形象[J];泰安教育學院學報岱宗學刊;2005年03期
10 劉春芳;;劉鶚審美視野中的泰山[J];泰安教育學院學報岱宗學刊;200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黃開發(fā);;新民之道——梁啟超的文學功用觀及其對“五四”文學觀念的影響[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30年精編: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華;清末十年小說與倫理[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2 周常林;羅振玉與清末民初歷史文獻學[D];蘭州大學;2011年
3 張春麗;元雜劇“悲劇說”辨析[D];蘇州大學;2003年
4 易前良;國家主義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D];南京大學;2004年
5 朱華陽;屈原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D];武漢大學;2006年
6 賀根民;中國小說觀念的近代化進程[D];揚州大學;2008年
7 朱秀梅;“新小說”研究[D];河南大學;2006年
8 李音;晚清至五四:文學中的疾病言說[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朱季康;黃崖山事件與太谷學派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10 徐小婷;晚清四大譴責小說稱謂詞語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褚超;《老殘游記》中的山東鏡像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2 陳今;《老殘游記》散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3 王傳軍;劉鶚與《老殘游記》研究[D];蘇州大學;2002年
4 李莉;新舊之間的文學——《老殘游記》[D];湘潭大學;2003年
5 于楠;柳詒徵歷史、文化思想及其時代性格[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6 王惠;從《老殘游記》看晚清齊魯飲食文化[D];江南大學;2007年
7 李月林;從功能翻譯理論對比研究楊憲益和哈羅德·沙迪克譯《老殘游記》[D];四川大學;2007年
8 李強;晚清上海小說家總體特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苗丹陽;徘徊在西風東漸時[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10 魏書琴;從“恣肆宣泄”到“理性燭照”[D];西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60803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1608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