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國留學——抗戰(zhàn)時期在日中國留學生的生活實態(tài)
本文關鍵詞:敵國留學——抗戰(zhàn)時期在日中國留學生的生活實態(tài)
更多相關文章: 抗戰(zhàn)時期 淪陷區(qū) 偽政權 留日學生 生活實態(tài)
【摘要】:抗戰(zhàn)爆發(fā)后,中國留日學生的選派主體變成了日本在中國占領區(qū)扶植的傀儡政權。戰(zhàn)時的特殊背景與選派主體的特殊性使留日學生失去了戰(zhàn)前的相對自由,在專業(yè)選擇、課程設置、教學管理等方面只能接受日本政府、學校和相關機構的安排。隨著日本深陷中國戰(zhàn)場及太平洋戰(zhàn)爭的爆發(fā),壓縮學制年限、"學徒出陣"、"勤勞奉仕"等政策嚴重影響了留日學生的專業(yè)學習。作為偽政權選派的留日學生,這一特殊群體在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與日本民眾一樣經歷了饑餓、空襲、疏散,甚至原子彈爆炸等災難。加之,他們遠離故土,戰(zhàn)時生活的困苦在某種程度上更甚于日本民眾,尤其是在日本警察、特務的監(jiān)控下,早已沒有戰(zhàn)前留日學生積極參加社會活動的"興趣",但又不得不參加日偽機構組織的各種親日、崇日活動。戰(zhàn)時日本主導下的中國人赴日留學,既然偏離了以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為目的的正常軌道,結果必然隨著日本侵華戰(zhàn)爭的失敗而終結。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關鍵詞】: 抗戰(zhàn)時期 淪陷區(qū) 偽政權 留日學生 生活實態(tài)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近代日本政府的中國留日學生政策研究”(14BZS086)的階段成果之一
【分類號】:K265
【正文快照】: 在近代中國留日學生研究的豐碩成果和留日學生的回憶錄、日記等文獻中,雖或多或少地涉及其留日期間的生活狀況,但專門研究并不多①;而且,正如近代中國留日學生研究側重于清末民初 而相對忽視抗戰(zhàn)時期,關于留日學生生活的零星介紹亦大多集中于清末民初,即使是20世紀30年代留日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羅晃潮;抗戰(zhàn)時期日本華僑的反日愛國斗爭[J];八桂僑史;1993年02期
2 劉建美;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前留日學生的抗日救亡運動[J];黨史研究與教學;2003年04期
3 王奇生;留學與救國——30年代留學生的抗日救亡活動[J];民國檔案;1989年03期
4 陸軍;;有關1937年8月國民政府資助留日學生返國經費案史料一組[J];民國檔案;2006年04期
5 王金玉 ,竇克武;王拱璧與《東游揮汗錄》[J];近代史研究;1987年03期
6 山根幸夫,周啟乾;“滿洲”建國大學與日本[J];抗日戰(zhàn)爭研究;1993年04期
7 周孜正;汪偽的留日學生教育[J];抗日戰(zhàn)爭研究;2004年03期
8 周孜正;淺論汪偽時期在日中國留學生的經費來源[J];抗日戰(zhàn)爭研究;2005年03期
9 賈佳;;日本戰(zhàn)前學校道德教育及其教科書[J];歷史教學(下半月刊);2012年05期
10 富田f ,韓一德 ,劉多田;李大釗在日本留學時代的事跡和背景[J];齊魯學刊;1985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楊家余;計國菊;;試析偽滿學校教育制度及其特點[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2 徐志民;;晚清中日關系中的留日學生報刊問題[J];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2005年04期
3 陳兆肆;;日偽統(tǒng)治時期北平的中小學教育[J];北京社會科學;2009年02期
4 龐銀華;李子成;;“關東州”內殖民教育特點探析[J];才智;2012年14期
5 代祥;;清末赴日官紳教育考察述略[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0年07期
6 郭新耀;彭平一;;清末留學歸國考試與清政府留學教育政策的變化[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7 陳洋;冶玉;馮春莉;;日本的文化侵略——以“關東州”的圖書館事業(yè)為中心[J];東北史地;2009年04期
8 謝忠宇;;滿鐵附屬地學校學制的歷史嬗變[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9 傅羽弘;魏蕾;;東北近代知識分子的形成及其日本認識[J];東北亞論壇;2008年01期
10 郭鐵樁;;述論滿鐵控制下的附屬地[J];大連近代史研究;2009年0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6條
1 劉慶霖;;民國時期河上肇的論著在中國的譯介及譯書版本之比較研究[A];第八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2年
2 袁彩楚;;日本侵華期間淪陷區(qū)愛國師生反奴化教育斗爭史談[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2)——日本侵華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徐志民;;抗戰(zhàn)時期日本對偽蒙疆政權留日學生政策[A];中華民族的抗爭與復興——第一、二屆海峽兩岸抗日戰(zhàn)爭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7年
4 徐志民;;近代日本政府對中國留日學生政策述評(1896~1931)[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7年卷)[C];2007年
5 徐志民;;大正中后期日本政府改善中國留日學生政策探析(1918~1926)[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8年卷)[C];2009年
6 徐志民;;日本的中國留日學生政策(1937~1945)[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12年卷)[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朱蓉蓉;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民間外交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2 李奕霏;中國共產黨延安時期局部執(zhí)政的人民利益觀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3 李瑛;民國時期大學農業(yè)推廣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喻琴;國立杭州藝專校長林風眠素養(yǎng)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胡明貴;自由主義思潮與新文學現(xiàn)代性品格[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6 陳光春;制度生成與實踐失范[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7 孫昊;政黨與基層社會[D];復旦大學;2003年
8 慕景強;民國西醫(yī)高等教育研究(1912-1949)[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9 但昭彬;話語權與教育宗旨之共變[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10 廣少奎;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及其行政制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陳丹;五四時期留日學生愛國運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薛小雷;近代以來中國學前教育向外國學習的歷史與經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黃立明;江西留學生與近代地方社會變遷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付中瑋;留日士官生與中國軍事思想近代化(1894-1924)[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秋菊;教育與人的尊嚴[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謝影;日偽在華北淪陷區(qū)學校之奴化教育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7 劉晶;抗戰(zhàn)時期大后方基礎教育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8 奉莉;抗戰(zhàn)時期大后方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9 吳園林;財權·政權·憲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10 卜春鶴;民初教育團體與1922年學制改革[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田久川;;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與該校中國留學生[J];遼寧師院學報;1982年02期
2 元青;王建明;;近代中國海軍留日教育及其影響[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張巨成;二十世紀初留日學生的熱門專業(yè)[J];讀書;2000年08期
2 田雪梅;1918年留日學生救國團活動述評[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8期
3 喬兆紅;湘籍留日學生與湖南近代化[J];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4 卓金秀,趙國兵;略論中國留日學生的拒俄愛國活動[J];濮陽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5 張永紅;試論清末留日學生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的先導作用[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1年12期
6 張U,
本文編號:113134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1131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