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需學校研究(1938-1946)
發(fā)布時間:2017-10-11 15:39
本文關鍵詞:軍需學校研究(1938-1946)
【摘要】:中國自古就沒有軍需專業(yè),更沒有軍需人才培養(yǎng)機構,作戰(zhàn)與軍需補給等全憑軍隊首腦個人才德的運用,軍隊的首腦不僅對軍隊具有軍事指揮權,更具有絕對的財政支配權。而對財政的絕對支配權使軍隊首腦將一切財物視為己有,久而久之,貪污腐敗現(xiàn)象嚴重,軍需積弊突顯。中華民國建立之后,政局稍顯穩(wěn)定,為了解決此種種軍需積弊,特別推行軍需獨立,于1912年3月20日建立軍需學校,專門培養(yǎng)軍需專門人才。軍需學校建立之后,受到政治及社會時局的影響,隨著政府幾經遷徙,先是袁世凱竊取成果,軍需學校遷往北平,后北伐勝利,南京國民政府統(tǒng)一全國,學校遷回南京。日本全面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后,為繼續(xù)辦學,保存教育力量,相繼內遷于江西吉安,1938年2月遷到重慶,1946年遷回南京。文章在開篇論述了軍需學校建校的背景,包括歷史的淵源、自身內部矛盾需要、國內發(fā)展契機與國外軍需發(fā)展的刺激等幾方面;又明確論證了軍需學校的性質——部屬軍事?茖W校;同時對因日本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破壞、國民政府遷都重慶等主要原因而使軍需學校遷往重慶作了詳細論述。在文章第二部分,主要論述了軍需學校的調整管理,先是對不斷改進與完善,以期更好、更合理管理學校的機構進行了論述;其后對軍需專門學校未設其他專業(yè)而只設不同班級及相應的課程設置,招生規(guī)定、師資力量、學生見習就業(yè)情況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全面的了解和認識軍需學校。在文章的第三部分,詳細論述了軍需學校的精神,先是闡述當時人們對于學校精神的不同看法或理解;其次是通過軍需學校校訓的變化及社會環(huán)境的需求歸納論述其學校精神的內涵實質——“公正嚴明”精神;然后分析論述學校精神是通過政治教育訓話、教官實踐及模范學習等精神教育方式落實運用到學員的生活方方面面,并對其產生積極影響;最后是分析論述軍需學校精神給予全體學生、教官戰(zhàn)勝困難信心及為軍需服務、矢志不渝、戰(zhàn)勝敵人的決心等重要意義。在文章的結尾部分,對唯一軍需人才培養(yǎng)學校的辦學特色及其對抗日的勝利、當?shù)孛癖娢幕庾R的提升等歷史貢獻與軍需學校發(fā)展的局限進行了總結性的陳述。總的來說,軍需學校是當時中國唯一一所專門培養(yǎng)軍需人才的學校,遷渝之后其招生辦法、班級設置、課程及課時數(shù)設置和教學管理等都有了較大的調整,符合其戰(zhàn)時的社會需求,為抗戰(zhàn)培養(yǎng)了大批的軍需人才,為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關鍵詞】:建校 遷渝 軍需人才 辦學概況 學校精神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529;K26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緒論11-17
- 1.1 選題緣由與學術意義11-12
- 1.1.1 選題緣由11
- 1.1.2 學術意義11-12
- 1.2 研究綜述12-15
- 1.2.1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2-14
- 1.2.2 現(xiàn)有研究不足與本文創(chuàng)新點14-15
- 1.3 資料來源15
- 1.3.1 檔案資料及著作15
- 1.3.2 民國期刊及研究論文15
- 1.4 研究方法15-17
- 2.軍需學校的建立及遷渝17-26
- 2.1 軍需學校建立17-23
- 2.1.1 建校背景17-19
- 2.1.2 學校性質19-20
- 2.1.3 艱辛探索20-23
- 2.2 軍需學校遷渝23-26
- 3.戰(zhàn)時需求與軍需學校的調整26-46
- 3.1 軍需學校機構的設置與調整26
- 3.2 課程的設置與教學管理26-35
- 3.2.1 班級設置26-30
- 3.2.2 課程設置30-32
- 3.2.3 教學管理32-35
- 3.3 招生規(guī)定35-38
- 3.4 師資隊伍38-41
- 3.5 學生管理與見習、就業(yè)情況41-46
- 3.5.1 學生來源與結構41-43
- 3.5.2 學生考核、見習與就業(yè)43-46
- 4.軍需學校精神46-54
- 4.1 “需校”的精神46-51
- 4.1.1 眾說紛紜的“需校精神”46-49
- 4.1.2 校訓變化49-50
- 4.1.3“需!本瘛肮龂烂鳌50-51
- 4.2 精神教育方式51-52
- 4.3 “需校”精神的意義52-54
- 5.軍需學校辦學特色、歷史貢獻與局限54-61
- 5.1 辦學特色54-57
- 5.1.1 唯一軍需人才培養(yǎng)學校54
- 5.1.2 班級設置適應時局54-55
- 5.1.3 課程設置因班而異55-56
- 5.1.4 嚴明的考試紀律與獨特的學校精神56-57
- 5.2 歷史貢獻57-58
- 5.2.1 保存教育力量57
- 5.2.2 有效支持抗戰(zhàn)57-58
- 5.2.3 提高當?shù)孛癖娢幕?/span>58
- 5.3 辦學困難與局限58-61
- 5.3.1 專職教官延聘困難59
- 5.3.2 教育書籍資料、儀器設備缺乏59
- 5.3.3 學生的素質降低59
- 5.3.4 教育與實踐相脫節(jié)59-61
- 6.結語61-63
- 附表63-84
- 表 1:?埔陨蠈W校損失概況63-65
- 表 2:學校組織機構65-69
- 表 3:各期學生班的課程及相應課程課時數(shù)69-71
- 表 4:各期學員班的課程及相應課程課時數(shù)71-72
- 表 5:各期軍需訓練班的課程及相應課程課時數(shù)72-74
- 表 6:軍需學校教職員名錄(1942年)74-84
- 附錄一:軍需學校在渝辦學期間部分同學名單84-97
- 附錄二:軍需學校相關圖(照)片97-101
- 參考文獻101-108
- 作者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及科研情況108-109
- 致謝10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單補生;;我珍藏的軍需學校同學錄[J];黃埔;2012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趙龍;軍需學校研究(1938-1946)[D];重慶師范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01336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1013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