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中農業(yè)管理制度探討
【學位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9
【中圖分類】:F329;K225
【文章目錄】:
內容提要
第1章 前言
1.1 《周禮》中農業(yè)管理史料的特點
1.1.1 具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
1.1.2 內容比較全面
1.1.3 有不少專門的農業(yè)管理職官
1.2 本課題的研究現狀
1.2.1 土地制度
1.2.2 農官制度
1.2.3 賦稅管理
1.2.4 荒政
1.2.5 農業(yè)技術
1.3 寫作思路
第2章 《周禮》中的土地分配制度
2.1 《大司徒》中的土地分配方式
2.1.1 授田地域
2.1.2 授田數量
2.2 《遂人》中的土地分配方式
2.2.1 授田地域
2.2.2 授田數量
2.3 《小司徒》中的土地分配方式
2.4 《載師》中的任土之法
2.4.1 以廛里任國中之地,以場圃任園地
2.4.2 以宅田、士田、賈田任近郊之地
2.4.3 以官田、牛田、賞田、牧田任遠郊之地
2.4.4 以公邑之田任甸地
2.4.5 以家邑之田任稍地
2.4.6 以小都之田任縣地
2.4.7 以大都之田任畺地
2.5 《周禮》中土地分配制度的特點
2.5.1 土地公有
2.5.2 每戶百畝
2.5.3 注重公平
2.5.4 自爰其處
2.5.5 國野有別
第3章 農業(yè)生產管理
3.1 嚴格控制勞動人口和生產工具
3.1.1 嚴格戶籍管理
3.1.2 定時檢查農具
3.2 組織農民進行生產
3.2.1 合耦于鋤
3.2.2 移用其民,以救其時事
3.3 合理確定力役征發(fā)標準
3.3.1 以家庭人口數確定力役人數
3.3.2 野人力役輕,國人力役重
3.4 保證田宅授予,促使人口繁育
3.5 制定合理的賦稅政策
3.5.1 賦稅的種類
3.5.2 賦稅的征收原則
3.5.3 賦稅政策的制定依據
3.6 田間疆界的管理
3.7 對生產不力者的處罰
3.7.1 宅不毛者,有里布
3.7.2 田不耕者,出屋粟
3.7.3 無職事者,出夫家之征
3.7.4 不畜者祭無牲
第4章 《周禮》中的農業(yè)生產技術
4.1 農業(yè)技術的種類
4.1.1 灌溉
4.1.2 排水
4.1.3 除草
4.1.4 土質辨別與土地改良
4.1.5 預測水旱災害
4.1.6 預測四時節(jié)氣
4.1.7 保護莊稼
4.2 與農業(yè)有關的巫術
4.2.1 禳旱祈雨
4.2.2 占卜收成
4.3 農業(yè)技術的傳播
小結
參考文獻
中文摘要
Abstract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湯標中;《周禮》中的糧食經濟思想[J];商業(yè)研究;2001年05期
2 傅文;;從貢、助、徹看夏、商、西周的賦稅制度[J];浙江財經學院學報;1990年02期
3 徐喜辰;;貢助徹論釋[J];吉林師大學報;1979年01期
4 姚順濱;;談《周禮》中的地圖[J];地圖;1990年02期
5 游進;"井田制"的是與非[J];鄂州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6 蔡元土;井田制演變過程試探[J];福清師專學報;1982年02期
7 朱宏斌,樊志民;秦農業(yè)地域拓展與農業(yè)生產結構之演替[J];古今農業(yè);2000年01期
8 卜鳳賢;周秦兩漢時期農業(yè)防災抗災技術措施[J];古今農業(yè);2001年02期
9 朱宏斌;論戰(zhàn)國秦漢時期邊地農業(yè)開發(fā)[J];古今農業(yè);2002年02期
10 宮長為;《周禮》書中的大宰與小宰[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5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張景書;中國古代農業(yè)教育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3年
2 李亞光;周代荒政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3 吳賓;中國古代糧食安全問題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田富強;《史記》農史信息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3年
2 趙偉艷;論“新甿”[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3 宋文紅;中國古代農業(yè)法律制度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83884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2838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