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前期中國對外火器貿易簡述
[Abstract]: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China's foreign firearms trade was carried out under the strict rules formulated by the Qing govern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advantage of force, the Qing government imposed a strict firearms blockade on neighboring countries. Both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erchants import arms, but exports are strictly prohibited. Under the great political pressure of the Qing government, all countries still encouraged Chinese businessmen to smuggle the scarce arms. Because of shortsightedness and blind confidence, the Qing government rejected the advanced firearms and technology of the West, and only the Guangdong local government imported a very small amount during the war. And merchants in Southeast Asia and Macao to buy certain Western arms. In the face of the direct threat from the western ships carrying advanced firearms, the Qing court did not raise the level of force, but responded by firing guns and controlling the berthing of ships, and resolved the conflict by blocking the cabins and cutting off aid, which eventually led to a total defeat in the Opium War.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歷史學系;
【分類號】:E291;K24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湯開建;張中鵬;;彭昭麟與乾嘉之際澳門海疆危機[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1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金;王飛霞;;古代中國移民與越南社會開發(fā)——以明末清初時期為例[J];八桂僑刊;2007年03期
2 許桂靈;司徒尚紀;;粵港澳區(qū)域文化綜合體形成芻議[J];地理研究;2006年03期
3 宋北侖;關于中越關系的分期問題[J];東南亞縱橫;1999年Z1期
4 孫宏年;17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入越華僑問題初探──以人口估算為中心[J];東南亞縱橫;2000年S1期
5 雷慧萃;試論儒教在越南的傳播與發(fā)展[J];東南亞縱橫;2003年02期
6 李未醉,余羅玉;簡論古代中越醫(yī)藥交流[J];東南亞縱橫;2004年06期
7 林明華;越南古典名著《征婦吟曲》評說——兼談漢文化對《征婦吟曲》的影響[J];東南亞研究;1988年01期
8 吳水金,陳偉明;明清澳門人口變化的歷史狀況與特點[J];東南亞研究;2002年03期
9 黃啟臣;中國在貿易全球化中的主導地位——16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葉[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10 李慶新;1550~1640年代澳門對東南亞貿易[J];廣東社會科學;200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夏泉;董錦;;澳門學研究與《澳門編年史》的學術貢獻[A];當代港澳研究·第9輯[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玲;中越跨境民族文學比較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沈明春;北宋時期東亞區(qū)域體系的轉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3 王志強;李鴻章對越南問題的認識與策略研究(1881-1886)[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李云泉;明清朝貢制度研究[D];暨南大學;2003年
5 卜奇文;清代澳門與廣州經濟互動問題研究[D];暨南大學;2003年
6 馬永明;論外部性與近代中國社會變遷——以香山籍歸僑為例[D];暨南大學;2004年
7 陳實;清代珠江三角洲教育狀況研究[D];暨南大學;2004年
8 林廣志;晚清澳門華商與華人社會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9 譚志詞;越南閩籍僑僧拙公和尚與十七、十八世紀中越佛教交流[D];暨南大學;2006年
10 喬光輝;明代“剪燈”系列小說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梁永貴;明清時期的桂越交通貿易[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2 廖紅標;明清時期廣西對外交通發(fā)展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3 陳海麗;中國飲食在越南的傳承與嬗變[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4 李晉華;清代澳門娼寮章程初探[D];暨南大學;2011年
5 曹改平;內地移民與澳門早期開發(fā)[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6 閆斐;徐延旭與中法戰(zhàn)爭[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7 邢榮發(fā);十九世紀澳門的城市建筑發(fā)展[D];暨南大學;2001年
8 陳澤成;從澳門城市建筑看中西文化交融[D];廈門大學;2002年
9 譚秀瓊;越南語和漢語的人體部分詞匯語義特點的對比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10 弭友海;清朝順康雍時期對澳門的政策與管理[D];山東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杜玲;;清代前期內地與新疆的商業(yè)貿易[J];黑龍江史志;2009年20期
2 狄艷紅;;清前期治理青海蒙古的政治政策述評[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7年03期
3 李海濤;;前清中國社會冶鐵業(yè)[J];江蘇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4 李德政;;“保民”:“屯田戍邊”中的另一個重要目的——以清代前期新疆的屯田為例[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5 孔立;;岡山考[J];臺灣研究集刊;1985年03期
6 廖聲豐;;乾隆實施“一口通商”政策的原因——以清代前期海關稅收的考察為中心[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7 張秀紅;劉亞中;;姚碧《荒政輯要》初探[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8 范慶迎;;清代前期駐藏大臣權限的變化[J];黑龍江史志;2010年19期
9 邱旺土;;清代前期海外貿易商的構成[J];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7年04期
10 李娜;;2007年清史研究綜述[J];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2008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樊寶敏;李智勇;;清代前期林業(yè)思想初探[A];中國生物學史暨農學史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3年
2 蒲霞;;論清代(1840年前)淮河流域的墾殖活動及其影響[A];第二屆淮河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吳伯婭;;碰撞與裂變——清代前期中西關系芻議[A];明清之際中國和西方國家的文化交流——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第六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7年
4 李金明;;清代前期澳門在對外貿易中的地位與作用[A];中西初識二編——明清之際中國和西方國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5 林仁川;;清代前期臺灣海峽兩岸的交通與物流[A];海峽兩岸五緣論——海峽兩岸五緣關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6 蔡家藝;;清代前期準噶爾與內地的貿易關系[A];中國蒙古史學會論文選集(1983)[C];1983年
7 蘇德;;關于清末內蒙古西部地區(qū)的放墾[A];蒙古史研究(第七輯)[C];2003年
8 喬福錦;;“道德的弘揚”與歷史的反動——簡論清代前期文化對明中后期文化的“揚棄”[A];歷史與現實論稿[C];1991年
9 范金民;;清代前期劉家港的豆船字號——《太倉州取締海埠以安海商碑》所見[A];文化傳承與歷史記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趙志強;;清代前期的軍國議政與滿洲貴族[A];滿學研究(第一輯)[C];199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寶英;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奉行“一口通商”政策始末[N];中國檔案報;2006年
2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 倪玉平;談清代的“荒政”[N];北京日報;2008年
3 劉鐵軍;鹽商與揚州[N];中國文化報;2005年
4 尹鈞科 富麗;清代北京的人口規(guī)模是怎樣調控的[N];北京日報;2006年
5 刁麗偉;清初文化流入對東北地域文化開發(fā)的貢獻[N];光明日報;2006年
6 劉丹;清政府實行“寶星”獎賞制[N];團結報;2000年
7 何瑜;清代的臺灣政策[N];學習時報;2004年
8 王樹連;不斷萎縮的清代疆域[N];中國測繪報;2006年
9 郭玉蘭;權力尋租:官府與晉商[N];學習時報;2006年
10 吳建雍;從廣東十三行看清政府對貿易的壟斷(上)[N];學習時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暉;西學東漸與清代前期數學[D];浙江大學;2005年
2 廖聲豐;清代常關與區(qū)域經濟[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3 馬嘯;17至18世紀清政府與蒙藏地區(qū)政治互動模式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8年
4 尹全海;清代渡海巡臺制度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5 張文亞;清代伊犁社會經濟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6 陳二峰;清代河南地方司法實踐研究[D];河南大學;2009年
7 楊建庭;稅關與商品流通[D];南開大學;2009年
8 侯俊云;雍正朝東南海疆治理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9 王燕飛;清代督撫張允隨與云南社會[D];云南大學;2002年
10 陸勇;傳統(tǒng)民族觀念與清政府[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滋潤;清代前期湖南商業(y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玲;清代前期河南自然災害與社會應對[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3 王利森;清代前期鄂爾多斯、歸綏農牧交錯區(qū)經濟社會變遷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4 楊貞;清代前期民間借貸法律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5 汪海軍;清代前期潮陽治理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6 解誠;清代前期太湖流域水利建設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7 王麗英;清前期外商管理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8 劉洋;清代前期旌表制度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9 劉煥波;清代山西鄉(xiāng)村人口流動[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10 閆敏;清代前期河南糧食問題及社會應對[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36594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2365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