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治理視角下的長陽縣土家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24 02:44
200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第一次提出要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這十幾年間,保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一個具有復雜性、系統(tǒng)性的延續(xù)性工程,需要通過多個主體運用多種手段通過多種途徑進行保護和傳承,在這個過程中,大量寶貴稀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保存并發(fā)展。但是當今社會瞬息萬變,隨著全球化、經濟化、現代化的進程和沖擊,人類傳統(tǒng)的文化教育、生產生活、交往娛樂、審美評判等方式發(fā)生顛覆性變化,非遺賴以生存的土壤與環(huán)境快速消失,非遺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與挑戰(zhàn),無數非遺面臨消失迅速、傳承斷代、開發(fā)隨意、歪曲濫用等嚴峻問題。多元協同治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不容樂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在新形勢新背景下也產生了很多新問題。本文以協同治理視角下的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為主旨,選取政府、企業(yè)、民眾三個主體作為研究對象,運用了文獻研究、實地調研、調查問卷等方法,調查得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主體間協同保護效果的滿意度,通過實地走訪、調查問卷、座談采訪等方式了解多元協同治理非物質文化遺產現狀,存在哪些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優(yōu)化多元協同治理的辦法和路徑。本文主要包...
【文章來源】: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6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調整前后的門類名稱對比圖???
圖2: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分類統(tǒng)計
圖1D??全國已有26個。▍^(qū)、市)頒布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21世紀前20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國理念、實踐與經驗[J]. 安學斌. 民俗研究. 2020(01)
[2]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產性保護與衍生產品開發(fā)——基于傳承與傳播的探討[J]. 李軍. 四川戲劇. 2019(11)
[3]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評估機制與實踐[J]. 許雪蓮,李松.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9(05)
[4]非遺保護的中國經驗與中國聲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國實踐”論壇會議綜述[J]. 宋俊華,倪詩云. 文化遺產. 2019(05)
[5]全域旅游視閾下壯族鄉(xiāng)村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fā)——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布洛陀”為例[J]. 李斯穎. 社會科學家. 2019(09)
[6]論我國“非遺”保護的精準管理與施策[J]. 劉洋. 廣西社會科學. 2019(07)
[7]從文化迷失到文化自信:少數民族舞蹈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發(fā)展[J]. 曹海濱. 貴州民族研究. 2019(02)
[8]民俗生態(tài)旅游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協同發(fā)展研究[J]. 鄧廣山. 價格理論與實踐. 2018(04)
[9]國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fā)展的經驗與啟示[J]. 鄭憩,張雪領,欒惠. 中國產經. 2018(02)
[10]基于協同創(chuàng)新的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培養(yǎng)模式研究[J]. 萬兆彬. 青海民族研究. 2017(02)
本文編號:3605678
【文章來源】: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6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調整前后的門類名稱對比圖???
圖2: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分類統(tǒng)計
圖1D??全國已有26個。▍^(qū)、市)頒布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21世紀前20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國理念、實踐與經驗[J]. 安學斌. 民俗研究. 2020(01)
[2]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產性保護與衍生產品開發(fā)——基于傳承與傳播的探討[J]. 李軍. 四川戲劇. 2019(11)
[3]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評估機制與實踐[J]. 許雪蓮,李松.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9(05)
[4]非遺保護的中國經驗與中國聲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國實踐”論壇會議綜述[J]. 宋俊華,倪詩云. 文化遺產. 2019(05)
[5]全域旅游視閾下壯族鄉(xiāng)村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fā)——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布洛陀”為例[J]. 李斯穎. 社會科學家. 2019(09)
[6]論我國“非遺”保護的精準管理與施策[J]. 劉洋. 廣西社會科學. 2019(07)
[7]從文化迷失到文化自信:少數民族舞蹈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發(fā)展[J]. 曹海濱. 貴州民族研究. 2019(02)
[8]民俗生態(tài)旅游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協同發(fā)展研究[J]. 鄧廣山. 價格理論與實踐. 2018(04)
[9]國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fā)展的經驗與啟示[J]. 鄭憩,張雪領,欒惠. 中國產經. 2018(02)
[10]基于協同創(chuàng)新的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培養(yǎng)模式研究[J]. 萬兆彬. 青海民族研究. 2017(02)
本文編號:360567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60567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