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化對外傳播的問題研究
本文選題:文化 + 中原文化; 參考:《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01期
【摘要】:中原文化作為中國核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中國文化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原文化對外傳播是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qū),提升中原文化軟實力的需要。本文深入探討了中原文化對外傳播的主要方式及所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而分析了提高中原文化對外傳播效果的途徑,對于加快經濟建設的步伐都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
[Abstract]:A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Chinese core culture,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culture. It is necessary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and enhance the soft power of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 This paper deeply discusses the main ways and problems of the external communication of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 and then analyzes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external communication effect of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 which is of grea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for speeding up the pace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作者單位】: 平頂山學院公共外語教學部;
【基金】:河南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階段性成果(132400410692)
【分類號】:G12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炎生;向西方宣傳中國文化的一部重要著作——評林語堂的《吾國與吾民》[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朱麗靜;;人文中國之塑造——淺議林語堂《吾國吾民》的中國觀[J];名作欣賞;2014年20期
2 劉f f ;;林語堂筆下中國人的國民性及其思考[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4年12期
3 李敏;;《愛瑪》中的反諷藝術:基于言語行為理論的視角[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5年10期
4 房晶;;從My Country and My People中的修辭格看林語堂的幽默觀[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10年06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祝琦;從目的論角度看林語堂在《吾國與吾民》中的漢英翻譯[D];蘭州大學;2011年
2 謝紅月;解釋與回應:從《中國人的性格》看《吾國吾民》[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3 武娟娟;勒弗維爾三大原則視角下的林語堂《中國人》中的文化翻譯[D];太原理工大學;2009年
4 趙翠;基于語料庫對林語堂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兩個中文譯本的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迅雷;;從文化制造到文化創(chuàng)造[J];民主與科學;2007年01期
2 徐迅雷;;從文化制造到文化創(chuàng)造[J];記者觀察(上半月);2007年02期
3 王十禾;比特流攪動文化漩渦[J];上海微型計算機;2000年28期
4 邵龍寶;文化自覺與文化創(chuàng)新──先進文化建設與發(fā)展的重要使命[J];探索與爭鳴;2001年08期
5 楊云寶;和而不同總相宜——文化個性與文化大同的察思[J];中國圖書評論;2005年02期
6 張劍虹;;沒有靈魂的文化必是輕飄飄的[J];青年記者;2007年02期
7 王安憶;馮驥才;劉忠德;張賢亮;吳貽弓;高占祥;梁曉聲;舒乙;靳尚誼;翟泰豐;滕矢初;魏明倫;;如何推進構建和諧社會的文化建設[J];群言;2007年05期
8 王建華;;增強文化自覺 建設文化強省[J];江蘇政協(xié);2008年S1期
9 ;增強文化自覺 建設文化強省[J];江蘇政協(xié);2008年06期
10 王岳川;胡淼森;;大國崛起需要“大文化”守正創(chuàng)新——王岳川教授文化訪談錄(之二)[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為民;;論道德文化的現代創(chuàng)新[A];文化現代化的戰(zhàn)略思考——第七期中國現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9年
2 江凈帆;;“讀經”運動:是“文化自覺”還是“文化自尊”——兼與蔣慶先生商榷[A];和諧共生:2007年全國博士生(教育類)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葉朗;;建設文化強國要注重精神的層面[A];2012·學術前沿論叢——科學發(fā)展:深化改革與改善民生(上)[C];2012年
4 葉朗;;建設文化強國要注重精神的層面[A];2012學術前沿論壇——北京市哲學會分論壇“哲學發(fā)展與文化建設”論文集[C];2012年
5 中國老教授協(xié)會《大師風范》課題組;;弘揚大師風范,促進文化育人與文化傳承[A];《大學的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與文化育人》專家論壇論文集[C];2012年
6 馬惠娣;;文化現代化戰(zhàn)略如何思考休閑?[A];文化現代化的戰(zhàn)略思考——第七期中國現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9年
7 楊學功;;哲學發(fā)展與文化建設——“2012·學術前沿論壇”北京市哲學會專場綜述[A];2013·學術前沿論叢——中國夢:教育變革與人的素質提升(下)[C];2013年
8 楊福泉;;呼喚更為整合和互補的當代中華文化精神及其教育[A];邊疆發(fā)展中國論壇文集(2010)·發(fā)展理念卷[C];2010年
9 薛正昌;;文化傳承與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編輯的使命[A];編輯文化論:中國編輯學會第十四屆年會優(yōu)秀文集[C];2009年
10 楊福泉;;濫用“國學”不利于中華文化認同——呼喚更為整合包容的當代中華文化精神教育(節(jié)選)[A];共識(2011春刊05)[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袁躍興;文化,是需要尊重的[N];福建日報;2007年
2 市文聯(lián) 孫學麗;大連,因文化而更加美麗[N];大連日報;2009年
3 三峽大學藝術學院 鄧新華 熊元義;文化消費需要科學引導[N];光明日報;2010年
4 張靜;文化經典的啟迪[N];吉林日報;2010年
5 于平;文化產品及其相關范疇再論[N];中國文化報;2010年
6 于平;文化產品及其相關范疇再論(二)[N];中國文化報;2010年
7 李紅瓊;試析文化強國的氣質特征[N];中國文化報;2011年
8 張俊卿;讓文化經典成為良師益友[N];光明日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 武開義 王曉霞;讓群眾共享文化發(fā)展成果[N];張掖日報;2011年
10 北京大學教授 王岳川;中國崛起,,“文化聲音”必須響起來[N];新華日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黃有東;黃文山文化思想研究[D];中山大學;2007年
2 高益榮;元雜劇的文化精神闡釋[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巍;中國壽文化的傳統(tǒng)內涵與圖形創(chuàng)新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4年
2 任萍;我國當代文化軟實力提升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5年
3 李媚;從文化選擇性論中西方譯者翻譯《論語》的差異[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9年
4 廖賽娟;傳統(tǒng)文化在現代大學中的教育價值及其實現[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5 王磊;現階段我國文化軟實力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劉東霞;大學文化與現代傳媒互動初探[D];山東大學;2008年
7 劉曉麗;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提升文化軟實力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2年
8 雷雨;讀經問題及中小學讀經現象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9 劉佳;“山寨”文化傳播內容研究[D];山西大學;2011年
10 王正玲;讓語文教育流淌傳統(tǒng)文化的血液[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86776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867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