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發(fā)布時間:2017-10-24 03:00
本文關鍵詞:工匠精神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更多相關文章: 精神理念 實物和場 物質文化遺產 暫行辦法 傳統(tǒng)手工技藝 剪紙藝術 撲灰年畫 剪紙作品 節(jié)慶活動 機械生產
【摘要】:正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tǒng)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tǒng)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1])。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2003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005年3月國務院頒布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申報評定暫行辦法》,使得"非遺"申報等活動如火如荼展開。2011年6月1日,《中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文學與傳媒系;
【關鍵詞】: 精神理念;實物和場;物質文化遺產;暫行辦法;傳統(tǒng)手工技藝;剪紙藝術;撲灰年畫;剪紙作品;節(jié)慶活動;機械生產;
【基金】:廣東高校2015年省級重大科研項目青年創(chuàng)新人才類項目“地方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非物質文化遺產視角下的地方劇種的研究和保護)”(項目編號:2015WQNCX189)階段性成果之一
【分類號】:G122
【正文快照】: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tǒng)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tǒng)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1]。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2003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高湘澤;關于21世紀中國社會文化精神理念的應然狀態(tài)[J];廣東社會科學;1999年02期
2 ;[J];;年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本報記者 李奎;讓“城市精神”植根于南充歷史[N];南充日報;2011年
2 肖廣森;提升城市層次的精神坐標[N];牡丹江日報;2007年
,本文編號:108668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086683.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