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隆會議期間周恩來對新中國外交的貢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08 14:30
本文關鍵詞:萬隆會議期間周恩來對新中國外交的貢獻研究
【摘要】:周恩來在萬隆會議期間對新中國的外交做出重要貢獻,使新中國的外交事業(yè)更上一個臺階。建國以后,全新的歷史性突破代表著新中國外交邁向一個新的高度。周總理在世界上被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之父,周恩來不僅開拓了新中國外交,也為以后的外交事業(yè)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周恩來為新中國制定了一套符合中國國情的新型外交路線、方針和政策。面對當前的外交爭端,周恩來的外交思想和外交風格值得我們來深入的學習和研究,以便于全面理解新中國的外交政策。本文分三個部分來闡述萬隆會議期間周恩來對新中國外交的貢獻,基本框架和主要內(nèi)容如下:第一部分,主要闡述了萬隆會議召開的歷史背景。主要闡述了國際方面美國的霸權主義對外政策和亞非國家共同的政治訴求;國內(nèi)方面從新中國打破西方國家的外交封鎖、新中國開展和平外交這兩個方面來論述其歷史背景。第二部分,主要闡述了萬隆會議期間周恩來的新中國外交思想。首先闡述的是要達成和平共處的共識以加強亞非國家間的團結,其次是做到求同存異,以便協(xié)調(diào)各國之間的關系。最后國家之間要平等相待,這是進行一切外交活動的基本態(tài)度。第三部分,萬隆會議期間周恩來對新中國外交貢獻的歷史意義與現(xiàn)實啟示。萬隆會議的成功召開,對建國初期我國開始登上國際政治舞臺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周恩來所闡述的求同存異原則促使新中國逐步擺脫了外交困境。萬隆會議上周恩來外交思想對于今天的中國外交依舊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對于構建和諧世界也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萬隆會議 新中國 周恩來 求同存異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D829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緒論9-16
- 0.1 選題目的及意義9-12
- 0.1.1 選題目的9
- 0.1.2 選題意義9-10
- 現(xiàn)實意義10-12
- 0.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12-14
- 0.2.1 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12-14
- 0.2.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14
- 0.3 研究方法、創(chuàng)新點14-16
- 0.3.1 研究方法14
- 0.3.2 創(chuàng)新點與難點14-16
- 1 萬隆會議召開的背景16-20
- 1.1 國際背景16-18
- 1.1.1 美國奉行霸權主義的對外政策16-17
- 1.1.2 亞非地區(qū)的國家共同的政治訴求17-18
- 1.2 國內(nèi)背景18-20
- 1.2.1 新中國打破西方國家外交封鎖的需要18-19
- 1.2.2 新中國開展和平外交的需要19-20
- 2 萬隆會議期間周恩來對新中國外交思想的闡述20-29
- 2.1 和平共處,達成共識,加強亞非國家間的團結20-23
- 2.1.1 和平共處十項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延伸21-23
- 2.1.2 和平共處是當時國際環(huán)境的必然選擇23
- 2.2 求同存異——協(xié)調(diào)各國之間關系的重要方針23-26
- 2.2.1 求同存異外交原則的提出24-25
- 2.2.2 求同存異外交原則的內(nèi)涵及指向25-26
- 2.3 平等相待——進行外交活動的基本態(tài)度26-29
- 2.3.1 平等相待的必要性27
- 2.3.2 對平等相待的理解27-29
- 3 萬隆會議期間周恩來對新中國外交貢獻的歷史意義與現(xiàn)實啟示29-37
- 3.1 萬隆會議期間周恩來對新中國外交貢獻的歷史意義29-31
- 3.1.1 對建國初期我國開始登上國際政治舞臺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29
- 3.1.2 求同存異原則的闡釋促使了新中國逐步擺脫了外交困境29-31
- 3.2 萬隆會議上周恩來外交思想的時代價值31-37
- 3.2.1 萬隆會議上周恩來外交思想與當今時代的共通性31-34
- 3.2.2 萬隆會議上周恩來外交思想對構建和諧世界的指導作用34-37
- 結束語37-38
- 參考文獻38-40
- 致謝40-41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以及參加科研情況4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徐行;薛琳;;近10余年周恩來與新中國外交研究述評[J];當代中國史研究;2011年01期
2 沈蓓緋;徐忠敏;;論周恩來關于構建和諧世界的思想內(nèi)涵[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3 王湛森;;從中國傳統(tǒng)哲學文化看周恩來外交思想[J];廣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4 熊華源;從萬隆會議看周恩來和平外交思想的傳播與影響[J];當代中國史研究;2005年06期
5 夏莉萍;萬隆會議前后中國政府打開與亞非國家關系的努力[J];外交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6 楊晉輝;論周恩來的“求同存異”思想[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7 趙建文;周恩來關于互不干涉內(nèi)政原則的思想[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8 毛德松;周總理“求同存異”思想的豐富內(nèi)涵[J];國際觀察;1998年01期
,本文編號:99454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99454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