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1916年袁世凱與美、德外交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2-09 07:45
袁世凱是清末民初的重要政治人物,長期負責外交事務,有著豐富的外交經(jīng)驗,由于能力出眾,受到了清政府的重用。鴉片戰(zhàn)爭后,列強紛紛進入中國謀取政治特權和經(jīng)濟利益,對外交涉在清末日趨復雜。依據(jù)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清政府裁撤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新設外務部負責對外交涉事務。光緒三十三年(1907),袁世凱調任外務部尚書,開始主持全國外交事務。晚清在國內叛亂和列強的雙重打擊下,國力日趨衰微,實力難以自保。外務部在對外交涉中,常常處于被動地位,無法有效維護國家利益,但袁世凱還是積極參與對外交涉,經(jīng)過與德國的艱難談判,修訂了《津鎮(zhèn)鐵路借款條約》,挽回了部分失去的利權。采取“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利用美國來制衡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改善了中國的國際處境。民國建立后,作為國家元首的袁世凱,全權負責外交事務。民國初年的政局較晚清更為混亂,對外交涉也更加棘手。為了獲得列強對中華民國的承認,并為北京政府提供急需的貸款援助,袁世凱通過一些列外交談判,爭取到了美德等國的支持。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日本武力奪取德占膠州灣,并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袁世凱運用美國的影響成功化解了日本的侵略圖謀。由于對...
【文章來源】:河北師范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中美德同盟交涉
第一節(jié) 袁世凱與美德兩國關系
(一)美德的國家特點和處境
(二)袁世凱對美德的認識
第二節(jié) 中美德同盟交涉過程
(一)袁世凱對三國結盟的態(tài)度
(二)中美德同盟的結局
本章小結
第二章 津鎮(zhèn)鐵路收回利權交涉
第一節(jié) 與德國首次談判
第二節(jié) 與德國第二次談判
(一)談判前的籌劃
(二)二次談判過程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民國初年與美德外交
第一節(jié) 辛亥革命與民國建立
(一)袁世凱的復出
(二)清帝退位民國建立
第二節(jié) 與各國恢復外交關系
(一)善后借款交涉
(二)鎮(zhèn)壓二次革命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洪憲帝制時期外交
第一節(jié) 一戰(zhàn)爆發(fā)后的東亞政治格局
(一)中國對一戰(zhàn)爆發(fā)的因應
(二)“二十一條”交涉
第二節(jié) 袁世凱復辟帝制
(一)袁世凱帝制的準備
(二)反對袁世凱稱帝的行動
本章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美國媒體中袁世凱形象的嬗變[J]. 楊博. 中國圖書評論. 2012(06)
[2]袁世凱“帝制自為”時期與德國關系述略[J]. 王琦,劉國輝. 經(jīng)濟研究導刊. 2012(03)
[3]德國與袁世凱政府[J]. 嚴昌洪,肖建東. 社會科學研究. 2011(05)
[4]1907—1908年中德美聯(lián)盟問題研究[J]. 李永勝. 世界歷史. 2011(04)
[5]袁世凱撫魯期間對德國殖民者的抗爭與妥協(xié)[J]. 王雁. 理論學刊. 2011(07)
[6]袁世凱與德國[J]. 劉國輝. 黑龍江史志. 2009(03)
[7]德國軍國主義傳統(tǒng)的形成[J]. 劉端芳. 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 2008(03)
[8]晚清對德國軍事技術的接受——以小站練兵為中心[J]. 于曉華,孫立新. 新西部(下半月). 2007(01)
[9]袁世凱與“二十一條”[J]. 馬良玉. 歷史教學. 2005(02)
[10]袁世凱與美國關系探析——從東山再起到復辟帝制[J]. 王虹波.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 2004(07)
碩士論文
[1]國權視野下的晚清津浦鐵路研究[D]. 焦明.蘇州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530234
【文章來源】:河北師范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中美德同盟交涉
第一節(jié) 袁世凱與美德兩國關系
(一)美德的國家特點和處境
(二)袁世凱對美德的認識
第二節(jié) 中美德同盟交涉過程
(一)袁世凱對三國結盟的態(tài)度
(二)中美德同盟的結局
本章小結
第二章 津鎮(zhèn)鐵路收回利權交涉
第一節(jié) 與德國首次談判
第二節(jié) 與德國第二次談判
(一)談判前的籌劃
(二)二次談判過程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民國初年與美德外交
第一節(jié) 辛亥革命與民國建立
(一)袁世凱的復出
(二)清帝退位民國建立
第二節(jié) 與各國恢復外交關系
(一)善后借款交涉
(二)鎮(zhèn)壓二次革命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洪憲帝制時期外交
第一節(jié) 一戰(zhàn)爆發(fā)后的東亞政治格局
(一)中國對一戰(zhàn)爆發(fā)的因應
(二)“二十一條”交涉
第二節(jié) 袁世凱復辟帝制
(一)袁世凱帝制的準備
(二)反對袁世凱稱帝的行動
本章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美國媒體中袁世凱形象的嬗變[J]. 楊博. 中國圖書評論. 2012(06)
[2]袁世凱“帝制自為”時期與德國關系述略[J]. 王琦,劉國輝. 經(jīng)濟研究導刊. 2012(03)
[3]德國與袁世凱政府[J]. 嚴昌洪,肖建東. 社會科學研究. 2011(05)
[4]1907—1908年中德美聯(lián)盟問題研究[J]. 李永勝. 世界歷史. 2011(04)
[5]袁世凱撫魯期間對德國殖民者的抗爭與妥協(xié)[J]. 王雁. 理論學刊. 2011(07)
[6]袁世凱與德國[J]. 劉國輝. 黑龍江史志. 2009(03)
[7]德國軍國主義傳統(tǒng)的形成[J]. 劉端芳. 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 2008(03)
[8]晚清對德國軍事技術的接受——以小站練兵為中心[J]. 于曉華,孫立新. 新西部(下半月). 2007(01)
[9]袁世凱與“二十一條”[J]. 馬良玉. 歷史教學. 2005(02)
[10]袁世凱與美國關系探析——從東山再起到復辟帝制[J]. 王虹波.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 2004(07)
碩士論文
[1]國權視野下的晚清津浦鐵路研究[D]. 焦明.蘇州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53023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353023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