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崛起與國際秩序轉型:一種類型化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4-24 07:06
自冷戰(zhàn)結束以來,中國崛起及其對國際秩序的影響引起了學者們的激烈討論。然而,學界對于國際秩序定義的持續(xù)爭論,以及世界政治中"秩序轉型"機制的理論化缺失,使得這些爭論各執(zhí)一詞。文章通過回歸主流國際關系理論的視角,引入國際秩序的綜合定義,并對其進行分層(基于規(guī)范、基于權力和基于規(guī)則)與分類(安全領域、政治領域和經濟領域)。在此基礎上,文章區(qū)分了國際秩序轉型的三種不同形態(tài),分別是基于規(guī)范秩序的系統(tǒng)性轉變,基于權力秩序的格局性轉變,以及基于規(guī)則秩序的制度性轉變。在亞太地區(qū)秩序轉型的過程中,國際秩序的九個維度呈現(xiàn)復雜而多樣的動態(tài)發(fā)展趨勢。作為塑造未來地區(qū)秩序的主要行為者,中國同時扮演著支持者、改革者和挑戰(zhàn)者等多重角色。中國崛起對國際秩序的沖擊將比普遍認為的面臨更多困難,其結果也充滿不確定性。
【文章來源】:當代亞太.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27 頁
【文章目錄】:
一、問題的提出
二、現(xiàn)有國際秩序研究的三個不足
(一)國際秩序的定義模糊不清
(二)秩序轉型的理論化程度低
(三)中國與國際秩序的關系簡單化
三、國際秩序的再定義
四、秩序轉型的理論化
五、中國如何影響國際秩序:類型化分析
六、結 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理念競爭、秩序構建與權力轉移[J]. 徐進. 當代亞太. 2019(04)
[2]領導權轉移與全球治理:角色定位、制度制衡與亞投行[J]. 賀凱,馮惠云,魏冰. 國際政治科學. 2019(03)
[3]國際秩序轉型期的中美制度競爭——基于制度制衡理論的分析[J]. 汪海寶,賀凱. 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 2019(03)
[4]國際秩序變遷與中國的選項[J]. 唐世平. 中國社會科學. 2019(03)
[5]“退出外交”與全球治理秩序——一種制度現(xiàn)實主義的分析[J]. 任琳. 國際政治科學. 2019(01)
[6]無序體系中的國際秩序[J]. 閻學通. 國際政治科學. 2016(01)
[7]國際利益格局調整與國際秩序轉型[J]. 劉豐. 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 2015(05)
[8]中國是現(xiàn)狀改變國嗎?——基于信念體系操作碼的解讀[J]. 馮慧云. 國際政治科學. 2009(03)
[9]國際體系秩序與國際社會秩序[J]. 秦亞青. 現(xiàn)代國際關系. 2005(10)
本文編號:3156917
【文章來源】:當代亞太.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27 頁
【文章目錄】:
一、問題的提出
二、現(xiàn)有國際秩序研究的三個不足
(一)國際秩序的定義模糊不清
(二)秩序轉型的理論化程度低
(三)中國與國際秩序的關系簡單化
三、國際秩序的再定義
四、秩序轉型的理論化
五、中國如何影響國際秩序:類型化分析
六、結 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理念競爭、秩序構建與權力轉移[J]. 徐進. 當代亞太. 2019(04)
[2]領導權轉移與全球治理:角色定位、制度制衡與亞投行[J]. 賀凱,馮惠云,魏冰. 國際政治科學. 2019(03)
[3]國際秩序轉型期的中美制度競爭——基于制度制衡理論的分析[J]. 汪海寶,賀凱. 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 2019(03)
[4]國際秩序變遷與中國的選項[J]. 唐世平. 中國社會科學. 2019(03)
[5]“退出外交”與全球治理秩序——一種制度現(xiàn)實主義的分析[J]. 任琳. 國際政治科學. 2019(01)
[6]無序體系中的國際秩序[J]. 閻學通. 國際政治科學. 2016(01)
[7]國際利益格局調整與國際秩序轉型[J]. 劉豐. 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 2015(05)
[8]中國是現(xiàn)狀改變國嗎?——基于信念體系操作碼的解讀[J]. 馮慧云. 國際政治科學. 2009(03)
[9]國際體系秩序與國際社會秩序[J]. 秦亞青. 現(xiàn)代國際關系. 2005(10)
本文編號:315691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3156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