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外交論文 >

錯置的議題:西方中國民族主義研究的得與失

發(fā)布時間:2020-03-10 00:32
【摘要】: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學術(shù)界對當代中國民族主義進行了大量理論與實證研究,深刻影響了西方世界對中國崛起的認知。遺憾的是,圍繞這一議題所展開的激烈爭論沒有得到國內(nèi)學界的充分回應,其主要觀點也較少進入國內(nèi)的政策辯論。因此,有必要通過回顧西方研究中國民族主義的路徑與框架,探討利弊,總結(jié)經(jīng)驗,并為今后的研究議程提出建議。西方對該議題的研究存在兩個缺陷:第一,"原生主義"與"工具主義"的認識論對立,使爭論的焦點集中在中國民族主義究竟是自下而上的民眾訴求還是自上而下的政治動員這一問題,導致研究框架的僵化和變量選擇的局限,削弱了理論觀點的完整性與說服力;第二,大量研究試圖揭示當代中國民族主義的"性質(zhì)"而不關(guān)心其具體內(nèi)容與生成機制,對民族主義的理論成果也較少借鑒,不僅造成議題重心的偏離,更在客觀上導致中國作為"特殊"案例孤立于世界民族主義研究的整體視野之外。只有深入認識民族主義作為意識形態(tài)概念的基本特征,以及中國社會變革的內(nèi)外動力,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釋當代中國民族主義的形成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聚芹;溫超;;當代民族主義理論范式淺析[J];吉林工程技術(shù)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紀霖;;共和愛國主義與文化民族主義——現(xiàn)代中國兩種民族國家認同觀[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2 何卓恩;;“國權(quán)”與“人權(quán)”:《自由中國》半月刊的論述演變[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3 稂寧;;論“二戰(zhàn)”前德國的民族主義和帝國主義——兼論阿倫特的民族觀[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7年09期

4 史云貴;;公平正義: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gòu)建的價值基礎——兼論公平與自由、平等價值的相關(guān)性[J];江蘇社會科學;2008年02期

5 暨愛民;;近代中國自由民族主義思想研究述評[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6 暨愛民;;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近代民族主義問題研究述評[J];教學與研究;2006年01期

7 張玉芳;;民族主義與現(xiàn)代化的關(guān)系簡析[J];歷史教學(高校版);2007年09期

8 陳敏榮;宋利君;;梁啟超民族主義思想論析[J];理論月刊;2012年03期

9 洪振強;;如何認識中國的理性民族主義——兼與葉江先生商榷[J];近代史學刊;2013年00期

10 樊紅艷;薛小燕;;當代中國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之比較[J];華章;2014年03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房芳;1930-1937:新文學中民族主義話語的建構(gòu)[D];南開大學;2010年

2 李煉;張君勱的倫理思想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3 段江波;危機·革命·重建[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劉輝;蘇丹內(nèi)戰(zhàn)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5 鄧惟佳;能動的“迷”: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認同建構(gòu)[D];復旦大學;2009年

6 寧文曉;中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政治態(tài)度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卜建華;中國網(wǎng)絡民族主義思潮的功能與影響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8 李保國;馬克思主義視域中的當代中國民族主義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9 余婉卉;“學為世界人”的迷思——晚清民國文學中的留學生形象[D];武漢大學;2010年

10 高媛媛;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的民族主義理論研究[D];南開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7條

1 周傳斌;論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歷史發(fā)展[J];黑龍江民族叢刊;2004年01期

2 魏昀;當代國際政治中的民族主義[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98年01期

3 戴金發(fā);論后現(xiàn)代時期的民族主義[J];江西社會科學;2000年07期

4 王檜林;中國共產(chǎn)黨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兩種趨向:融入世界與轉(zhuǎn)向民族傳統(tǒng)[J];抗日戰(zhàn)爭研究;2001年01期

5 王先明;;義和團與民族主義運動的時代轉(zhuǎn)型——立足于近代民眾抗爭運動的比較分析[J];歷史教學(下半月刊);2011年01期

6 王希恩;;中國共產(chǎn)黨反對兩種民族主義的理論和實踐回溯[J];民族研究;2011年04期

7 徐文付;從經(jīng)濟全球化的視角解讀現(xiàn)代民族主義浪潮[J];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1999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彼得·海斯·格里斯,郎平;淺析中國民族主義:歷史、人民和情感[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05年11期

2 黃興濤;;情感、思想與運動: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研究檢視[J];廣東社會科學;2009年03期

3 崔玉軍;;西方關(guān)于中國民族主義的研究:范式與主題[J];國外社會科學;2009年05期

4 唐建兵;;當代中國民族主義對青年政治思想的影響研究[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5 ;當代中國民族主義對青年政治思想的影響研究[J];公安研究;2011年11期

6 胡峪龍;;淺議中國民族主義的成因、發(fā)展、困境與出路[J];職業(yè)時空;2012年07期

7 石中;西方人眼中的“中國民族主義”[J];戰(zhàn)略與管理;1996年01期

8 蕭功秦;中國民族主義的歷史與前景[J];戰(zhàn)略與管理;1996年02期

9 劉穎;;淺析中國民族主義的發(fā)展[J];淮北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4年02期

10 陳明明;;中國民族主義及其命運[J];復旦公共政策評論;2005年00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丁偉;;中國民族主義如何凝聚少數(shù)族裔[A];中華民族認同與認同中華民族——人類學高級論壇2008卷[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呂新雨;中國民族主義的“內(nèi)”與“外”[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8年

2 崔玉軍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與信息中心;最近20年國外中國民族主義研究新動態(tài)[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3 羅伯特·S·羅斯;美媒稱美國不應挑戰(zhàn)中國安全[N];國防時報;2011年

4 北京學者 楊早;2013,兒童怎么了[N];廣州日報;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暨愛民;現(xiàn)代中國民族主義思潮研究(1919—1949年)[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文長紅;“五四”前后中國民族主義的形成及特點芻議[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2 方奰儀;2008年的中國民族主義與海外華人群體的作用[D];復旦大學;2009年

3 范秀英;冷戰(zhàn)后韓國學界對中國民族主義研究評析[D];延邊大學;2010年

4 盧真真;經(jīng)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民族主義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5 陳彥均;當代中國民族主義的歷史演變與影響[D];外交學院;2012年

6 許璐;冷戰(zhàn)后中國民族主義的發(fā)展及對中國和平崛起的影響[D];湘潭大學;2009年

7 楊洪曉;當代中國民族主義重新興起的原因與特征分析[D];復旦大學;2010年

8 劉微微;當代中國民族主義發(fā)展的現(xiàn)狀及前景[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9 Enrique A. Oti(歐霆);思想交鋒:美國軟實力與中國民族主義[D];浙江大學;2009年

10 許靜爰;中國民族主義的興起及其對中國東北亞外交的影響[D];浙江大學;2013年

,

本文編號:258595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58595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56f4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