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中的涉藏問題”專題研討會綜述
[Abstract]:During the 100-year history from the Opium War of 1840 to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in 1945, imperialist forces invaded China's border areas, encroached on Chinese territory, and created a crisis in the frontier areas. The Institute of Marxism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rganized a symposium on Tibetan issue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From China Tibetan Studies Research Center,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PC Central Party School, Jilin University,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Tibet University, 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Harbin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Experts and scholars from Zhejiang University and other universiti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gathered in Zijin Port Campus of Zhejiang University to conduct academic research on Tibetan issue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The experts at the meeting focused on four aspects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分類號】:D67
【相似文獻】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崔建樹;;超越循環(huán):國際政治“長周期理論”及其缺陷[A];2007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07年
2 胡鍵;;中國和平發(fā)展的國際政治觀[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文集 (下)[C];2004年
3 張永義;;價值觀外交與國際政治倫理沖突[A];國際關系研究:探索與創(chuàng)新——2009年博士論壇[C];2009年
4 田文林;;對國際政治中民族分離1問題的多維分析[A];第九屆中國世界民族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5 余偉民;;“強大國家”與“先進國家”——關于大國崛起兩重含義的辨析[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文集 (中)[C];2004年
6 卓新平;;宗教在當代中國的定位與發(fā)展[A];2006民族宗教問題高層論壇暨甘肅研究基地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李心華;;思想上高度解放,學術上實事求是——高放先生對“同時勝利”和“一國勝利”問題的研究述評[A];高放教授八十華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陳陽;;文化視野下的中國和平崛起[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7年
9 雷忠勤;;中國決不依附任何人——解讀鄧小平的一個忠告[A];世紀偉人鄧小平百年誕辰紀念文集[C];2004年
10 卓新平;;宗教在當代中國的定位與發(fā)展[A];當代中國民族宗教問題研究(第2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北關;小人物折射國際政治大現(xiàn)實[N];北京日報;2013年
2 北京大學國際戰(zhàn)略研究中心 朱鋒;“棱鏡”折射國際政治是與非[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3 林利民 中國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現(xiàn)代國際關系》主編;國際政治大趨勢與中國新機遇[N];中國國防報;2012年
4 嚴駿;中國革命的國際政治理由[N];中山日報;2009年
5 田光強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國際政治中說謊行為的理論分析[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6 ;關于女性與國際政治的再思考[N];中國婦女報;2003年
7 首都經(jīng)貿(mào)大學公共管理系副教授 張智新;歷史公案與現(xiàn)實政治[N];東方早報;2007年
8 馬原 侯蔚;矢志不渝的追求[N];海峽時報;2003年
9 王新剛;國際政治中的海灣石油因素[N];中國石油報;2003年
10 孫超;《大外交》:現(xiàn)實主義國際政治的巔峰之作[N];中華讀書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超杰;國際政治中的制裁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6年
2 徐長春;國際政治的邏輯[D];中共中央黨校;2006年
3 林濤;科技與大國崛起:國際關系學的視角[D];暨南大學;2008年
4 萬明;國際政治中女性領導人的政治傳播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5 王超偉;吉野作造的國際政治思想[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劉斌;新科技革命與國際政治[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7 張永義;國際政治視域中的世界主義倫理觀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8 何帆;全球化時代的對外政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歐陽麗;信息化時代國際政治霸權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王毅;國家間權力妥協(xié):概念、歷史和作用[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韋成功;國際政治中的復雜性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2 王瀅;國際政治中的服飾符號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3 胡潔文;馬恩近代國際政治體系批判理論研究[D];蘭州大學;2016年
4 趙陽;大數(shù)據(jù)對國際政治預測的重構(gòu)[D];天津師范大學;2016年
5 姚方亮;國際政治中的妥協(xié)問題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6 劉佳佳;論宗教對國際政治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7 李洪蕾;非政府組織在當今國際政治中的作用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9年
8 錢海英;當代女性國際政治參與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9 字紫龍;論當代國際政治體系結(jié)構(gòu)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D];云南師范大學;2004年
10 姜海鵬;國際政治系統(tǒng)的復雜性問題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33523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335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