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斯坦主流媒體報紙的中國形象研究
本文關鍵詞:韓國人心目中的中國形象——基于焦點集團訪談的研究結(jié)果,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新疆師范大學》 2014年
塔吉克斯坦主流媒體報紙的中國形象研究
馬靜
【摘要】:中國是世界上正在崛起的發(fā)展中國家,歷史的特殊性、國情的復雜性、國際身份的認同性,加之中國踴躍地融入國際社會之中,與世界往來性加強,使之彼此間的相互依賴性也越來越高。因此,中國的國家形象也越來越凸顯,這不僅是自身價值的體現(xiàn),更重要的是直接影響著中國在未來國際社會中的地位。然而,中國形象的塑造更多地是由外國媒體的報道所決定。文本結(jié)合框架理論,,采用內(nèi)容分析法、個案分析法、問卷調(diào)查和深度訪談,以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的《亞洲之聲》和《杜尚別晚報》為研究對象,側(cè)重研究兩份報紙中的報道版面、報道議題及傾向性,從而歸納出所呈現(xiàn)的中國國家形象。對“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中共十八大”、“社論”進行研究分析后,塔吉克斯坦媒體在構(gòu)建中國框架的視角更多是從本國的利益與價值角度出發(fā)。在此基礎上,提出對外傳播策略與方法,改進我國對外傳播模式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新疆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G212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本乾;描述傳播內(nèi)容特征 檢驗傳播研究假設──內(nèi)容分析法簡介(下)[J];當代傳播;2000年01期
2 王曉玲;董向榮;;韓國人心目中的中國形象——基于焦點集團訪談的研究結(jié)果[J];當代亞太;2010年02期
3 周海霞;;從跨文化視角看“中德媒體對話”[J];德國研究;2009年01期
4 劉麗;;德國對外傳播中的國家形象塑造——以對外雜志《德國》為例[J];德國研究;2011年01期
5 周寧;西方的中國形象史:問題與領域[J];東南學術;2005年01期
6 王玨;;“中國經(jīng)濟威脅論”及其國家形象悖論[J];國際觀察;2007年03期
7 孫有中;國家形象的內(nèi)涵及其功能[J];國際論壇;2002年03期
8 賈文鍵;;德國《明鏡》周刊(2006—2007年)中的中國形象[J];國際論壇;2008年04期
9 李希光;再論“妖魔化中國”[J];國際新聞界;1997年05期
10 匡文波;任天浩;;國家形象分析的理論模型研究——基于文化、利益、媒體三重透鏡偏曲下的影像投射[J];國際新聞界;2013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詹全旺;;新聞言語行為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2 陳杰;;卡塔爾國家形象的構(gòu)塑[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04期
3 陳杰;綻戾燕;;阿拉伯媒體中的中國形象分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年05期
4 張宏;劉欣路;;經(jīng)貿(mào)因素與中國在阿拉伯世界的國家形象[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2年02期
5 賀明華;;30年來新聞客觀性研究述評[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8期
6 程曼麗;;國際傳播學學科體系建立的理論前提[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7 程曼麗;;論“議程設置”在國家形象塑造中的輿論導向作用[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8 王浩雷;;關于黨和國家形象對外表述的若干問題[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9 李小川;全球化過程中本土文化的命運[J];北方論叢;2004年01期
10 王志章;;中美兩國體育文化軟實力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萬麗萍;;關于中國政治話語傳播的幾點思考[A];中國傳媒大學第五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王慧;;論國際新聞報道中的誤讀現(xiàn)象[A];中國傳媒大學第五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齊蓉;;科技期刊——產(chǎn)品——擴大營銷[A];第11屆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學術研討會暨科技期刊立體化出版模式論壇論文集[C];2011年
4 曾凡斌;;BBC、VOA等西方傳媒中文網(wǎng)站評析[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5 ;Referring Globally,Reading Locally:Reflections on My Praxes in International News Translation and Editing[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6 顧煒程;侯靜慧;;析媒體因素對中國人“日本觀”的影響[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7 李愛暉;萬興偉;;國家形象構(gòu)建視域下重大突發(fā)事件報道與新聞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以汶川地震報道為例[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羅陽富;;試論外傳播中歷史文化的實施策略[A];貴州省寫作學會2007年務川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何明智;;從跨文化的視角解析中國對外電視新聞傳播策略[A];中國傳播學會成立大會暨第九次全國傳播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胡道明;;論中國國家形象及其構(gòu)建——兼析“和諧世界”外交理念[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潔;建構(gòu)視角下的外宣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張靜;全球化背景下跨國公司倫理溝通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吳瑛;中國話語權(quán)生產(chǎn)機制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廉曉敏;俄羅斯國家形象的構(gòu)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楊雪蓮;傳播學視角下的外宣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張志輝;網(wǎng)絡條件下意識形態(tài)建設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羅向陽;當代華人社團跨境活動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9 楊席珍;資本主義擴張路徑下的殖民傳播[D];浙江大學;2010年
10 鐘馨;1976-2001年中國對外傳播史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聞鶯;當前我國體育新聞倫理學術研究的現(xiàn)狀與思考[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王洋;馬英九上臺前后美國主流媒體涉臺報道的輿論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田斌;儒家文化與中國國家形象重塑[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徐冉;中國戲曲的跨文化傳播[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孫曉農(nóng);美國三大電視網(wǎng)“三聚氰胺事件”擬態(tài)環(huán)境建構(gòu)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胡立賓;“圈外”的“另類”:《紐約時報》涉華軍事報道中的我軍形象塑造[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徐帥;德國對外發(fā)展援助的歷史與現(xiàn)狀[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吳玲;文化全球化影響與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之探索[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付紅麗;從新聞編譯研究看我國英語新聞網(wǎng)站的發(fā)展[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姚宏偉;“新聞自由”與“權(quán)力的媒介”[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寧;西方的中國形象史:問題與領域[J];東南學術;2005年01期
2 童世駿;沒有“主體間性”就沒有“規(guī)則”——論哈貝馬斯的規(guī)則觀[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3 胡范鑄;漢語修辭學與語用學整合的需要、困難與途徑[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4 王玨;;“中國經(jīng)濟威脅論”及其國家形象悖論[J];國際觀察;2007年03期
5 孫有中;國家形象的內(nèi)涵及其功能[J];國際論壇;2002年03期
6 賈文鍵;;德國《明鏡》周刊(2006—2007年)中的中國形象[J];國際論壇;2008年04期
7 劉小燕;關于傳媒塑造國家形象的思考[J];國際新聞界;2002年02期
8 張昆;徐瓊;;國家形象芻議[J];國際新聞界;2007年03期
9 胡范鑄;突發(fā)危機管理的一個語用學分析——兼論語言學的研究視界[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10 胡范鑄;實話如何實說:突發(fā)公共安全危機管理中的政府信息發(fā)布——危機管理的語用分析之二[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為什么是莫言[J];中國新聞周刊;2012年38期
2 陳濤;;莫言:出高密記[J];中國新聞周刊;2012年38期
3 王謙;;胸口寫作:莫言[J];出版廣角;2005年01期
4 莫言;;千言萬語 何若莫言[J];山東圖書館季刊;2008年01期
5 高曉春;;莫言 高密東北鄉(xiāng)走出國門[J];全國新書目;2010年01期
6 莫言;;我眼中的阿城[J];全國新書目;2010年07期
7 梁振華;;虛擬的真實與真實的虛幻——莫言《蛙》閱讀札記[J];中國圖書評論;2010年04期
8 ;莫言:把血肉與靈魂轉(zhuǎn)移到作品里[J];全國新書目;2012年10期
9 石灣;;莫言的第一本書[J];編輯學刊;2012年06期
10 賴晨;;莫言的七位“伯樂”[J];檔案天地;2012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志忠;;跨越時空的文學對話——評《?思{與莫言比較研究》[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06卷[C];2006年
2 楊揚;;講故事與聽故事——評《木匠與狗》[A];2003年中國小說排行榜[C];2004年
3 江楠;;莫言:得諾獎讓我驚奇又惶恐[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2.5)[C];2012年
4 ;作家評論家共話莫言獲獎[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2.5)[C];2012年
5 陳歡歡;;莫言與諾獎[A];共識(2012秋刊08)——創(chuàng)新邊疆民族宗教治理 完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C];2013年
6 白燁;;莫言獲諾獎引發(fā)的一些思考[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2.6)[C];2012年
7 鄭周明;;是“幻覺”還是“魔幻”?——對莫言諾獎授獎詞翻譯的辨析[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2.6)[C];2012年
8 劉正偉;;我看莫言與諾貝爾文學獎[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2.6)[C];2012年
9 ;中國作家莫言榮獲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2.5)[C];2012年
10 ;中國作家協(xié)會對莫言榮獲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發(fā)表賀辭[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2.5)[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姜楠;[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
2 本報記者 吳小曼;[N];華夏時報;2005年
3 本版撰稿 彭治國;[N];華夏時報;2005年
4 小月;[N];中國民族報;2012年
5 樊發(fā)稼;[N];中國藝術報;2012年
6 記者 付小悅;[N];光明日報;2012年
7 佘宗明;[N];?谕韴;2012年
8 司馬心;[N];解放日報;2012年
9 吳明泉;[N];人民公安報;2012年
10 黃波;[N];深圳特區(qū)報;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楊楓;民間中國的發(fā)現(xiàn)與建構(gòu)[D];吉林大學;2009年
2 劉廣遠;莫言的文學世界[D];吉林大學;2010年
3 寧明;論莫言創(chuàng)作的自由精神[D];山東大學;2011年
4 廖增湖;沸騰的土地——莫言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朱賓忠;福克納與莫言比較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6 何媛媛;莫言的世界和世界的莫言[D];蘇州大學;2013年
7 齋藤晴彥;心理的結(jié)構(gòu)與小說[D];復旦大學;2012年
8 南志剛;敘述的狂歡與審美的變異[D];蘇州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巴俊玲;論莫言小說中的故鄉(xiāng)想象[D];青島大學;2008年
2 顏媛媛;顛覆與還原[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3 馬斐;論莫言作品的狂歡美[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梁玫;莫言的農(nóng)民觀及其小說中農(nóng)民形象的塑造[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5 胡群昌;山東方言在莫言作品中的運用[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6 田正華;獨特的經(jīng)驗造就獨特的聲音[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方川;莫言文學創(chuàng)作的民間視野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周紅莉;莫言,民間的行吟歌者[D];蘇州大學;2004年
9 何映雯;激情中的融合與回歸[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趙學美;黑暗大地上空的自由精靈[D];山東大學;2005年
本文關鍵詞:韓國人心目中的中國形象——基于焦點集團訪談的研究結(jié)果,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2564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25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