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國際合作雙重標準問題的序貫互惠博弈模型
本文選題:恐怖主義 + 反恐合作; 參考:《中國管理科學》2015年S1期
【摘要】:恐怖主義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但是中美反恐國際合作卻面臨著美國在反恐問題上采取"雙重標準"的問題。本文考慮到反恐國際合作的戰(zhàn)略互惠關(guān)系和心理效用,建立了反恐國際合作雙重標準問題的序貫互惠博弈模型。分析了當事國之間在構(gòu)建長期互惠的反恐合作關(guān)系,與采取"雙重標準"或搭便車行為獲取單方面收益之間的權(quán)衡,剖析了反恐國際合作失敗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影響反恐合作的主要因素是雙方對戰(zhàn)略互惠關(guān)系的重視程度(互惠敏感系數(shù))、雙重標準或搭便車的單方面獲益、反恐合作成本等。增加反恐合作效用、降低合作成本和雙重標準等單方面行動獲益,有助于實現(xiàn)反恐國際合作。
[Abstract]:Terrorism has become a major challenge to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but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s confronted with the issue of "double standards" adop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on the issue of counter-terrorism. In this paper, considering the strategic reciprocity and psychological utility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ainst terrorism, a sequential reciprocal game model for the double standard problem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ainst terrorism is establish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adeoff between the countries concerned in establishing a long-term reciprocal anti-terrorism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 and taking "double standards" or hitchhiking to obtain unilateral benefits, and analyzes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failure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ainst terrorism.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anti-terrorism cooperation are the importance of strategic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reciprocity sensitivity coefficient), the unilateral benefit of double standards or hitchhiking, the cost of anti-terrorism cooperation and so on.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ounter-terrorism cooperation, reducing cooperation costs and double standards and other unilateral actions to help achieve counter-terrorism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作者單位】: 東北財經(jīng)大學經(jīng)濟計量分析與預測研究中心;東北財經(jīng)大學數(shù)學與數(shù)量經(jīng)濟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71171035;71271045) 東北財經(jīng)大學學科建設(shè)支持計劃公共安全治理特色學科項目(XKT-201411) 國際合作研究支持項目(DUFE2015GY03)
【分類號】:D815.5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淦未宇;劉偉;;基于互惠博弈視角的新生代農(nóng)民工組織支持策略[J];工業(yè)工程;2013年05期
2 黃少安;姜樹廣;;信念依賴動機的朋友選擇模型——基于行為經(jīng)濟學的視角[J];財經(jīng)問題研究;2014年10期
3 向小東;張哲遠;;不公平厭惡下經(jīng)理人具有在職消費行為的多任務委托代理研究[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6期
4 張沛宇;;基于行為博弈論的企業(yè)與其職工的互惠研究[J];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5年02期
5 陳克貴;黃敏;王興偉;;公平偏好下的虛擬企業(yè)道德風險及激勵機制研究[J];控制工程;2013年05期
6 陳芳平;姬新龍;;互惠合作下金融資本、文化企業(yè)及政府行為博弈[J];蘭州學刊;2014年09期
7 師偉;蒲勇健;;基于CR社會偏好模型的團隊生產(chǎn)研究[J];經(jīng)濟經(jīng)緯;2014年04期
8 張德鵬;楊晨暉;;顧客參與創(chuàng)新的團隊協(xié)作激勵機制——基于互惠動機公平模型的研究[J];經(jīng)濟管理;2014年10期
9 劉勝春;李婷;;基于農(nóng)戶履約心理動機的博弈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03期
10 鐘美瑞;胡小雪;黃健柏;朱學紅;;基于組合性均衡評價模型的礦產(chǎn)資源開發(fā)補償定價公平性分析[J];經(jīng)濟地理;2015年04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劉可yN;哈爾濱高校音樂教師激勵策略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3年
2 張柳波;非理性特征下回收\再制造中合作協(xié)調(diào)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14年
3 侯如靖;供應鏈契約協(xié)調(diào)與社會偏好的影響研究[D];南開大學;2014年
4 汪敏達;集體行動的實驗研究[D];南開大學;2014年
5 陳克貴;非對稱信息下虛擬企業(yè)激勵契約設(shè)計研究[D];東北大學;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舒;物質(zhì)懲罰與道德譴責在公共合作秩序建立中的作用[D];浙江理工大學;2013年
2 汪輝;外部高管進入家族企業(yè)的困境[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3 張艷娟;關(guān)系類型對兒童不公平厭惡的影響[D];遼寧師范大學;2013年
4 浣曉旭;城市棚戶區(qū)改造的互動公平均衡評價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5 馬曉南;基于博弈視角下煤礦安全生產(chǎn)與政府監(jiān)管的演化與互惠分析[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3年
6 陳怡俊;中國傳統(tǒng)“商幫商會”的形成機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3年
7 鄭巍巍;信息與采購競價中的互利行為研究[D];廈門大學;2014年
8 王佳偉;不同形式的榜樣式領(lǐng)導對公共合作的激勵作用[D];浙江理工大學;2014年
9 李魁梅;公平偏好下企業(yè)業(yè)績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3年
10 彭京玲;基于公平偏好的團隊生產(chǎn)代理人行為選擇分析[D];重慶交通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永紅;;美國雙重標準的法理解讀與啟示[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2 何永紅;;美國法規(guī)審查的雙重標準——法理的反思性重構(gòu)與借鑒[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3 王敏;;淺析美國的雙重標準[J];才智;2010年10期
4 李淑珍;;對中東北非的武力干預與國際干預的雙重標準[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年08期
5 邢少文;;反壟斷的雙重標準[J];南風窗;2012年11期
6 童晉;;西方媒體的雙重標準及我應對之策[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年12期
7 鄭若麟;;法律、自由與雙重標準[J];新民周刊;2014年04期
8 張贊寧;;不應當用雙重標準對待醫(yī)師[J];健康大視野;2006年03期
9 石秋菊;;日本社會雙重標準下的生存之道——以“世間”與“社會”為中心[J];青春歲月;2012年12期
10 陳軍;談美國的雙重標準[J];時事報告(大學生版);2004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姜云飛;;獨立與傳統(tǒng):“80后”性別角色的雙重標準[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方國斌 記者 馮欲曉;寧夏總隊銀川支隊落實條令不搞雙重標準[N];人民武警;2007年
2 胡立彪;雙重標準終害己[N];中國質(zhì)量報;2011年
3 本報赴敘利亞特派記者 焦翔 本報駐埃及記者 黃培昭;美雙重標準撕裂敘反對派[N];人民日報;2012年
4 本報記者 張夢然;“棱鏡”折射出的雙重標準[N];科技日報;2013年
5 ;雙重標準自毀形象[N];人民日報;2013年
6 張理想;破“雙重標準”,當嚴格“中國標準”[N];安徽日報;2014年
7 趙明波 陜西;報道人大代表莫雙重標準[N];人民代表報;2014年
8 CUBN記者 畢淑娟;跨國食品巨頭 執(zhí)行中外“雙重標準”急需破除[N];中國聯(lián)合商報;2014年
9 本報駐莫斯科記者 汪嘉波;反恐須放棄雙重標準[N];光明日報;2014年
10 本報記者 賈科華;“不應對水電采取雙重標準”[N];中國能源報;201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向虹;大學生性的雙重標準及其與性心理健康的相關(guān)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2 張虹;論道路交通事故糾紛賠償雙重標準的統(tǒng)一[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06792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067925.html